APP下载

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在早产儿运动发育干预中的运用研究

2021-08-25罗荔刘萍苏玉芳乔丹丽

中外医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月龄早产儿婴儿

罗荔,刘萍,苏玉芳,乔丹丽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西柳州 545001

对于早产儿而言,即胎龄<37周的新生儿,许多因素均极有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宫内生长与发育,进而引发早产,最终,对产妇、胎儿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1]。有研究显示,婴儿在出生后1年,运动发育情况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运动能力发育落后可以作为其他系统发育落后的早期标志[2]。巴西学者应用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评估早产儿及足月儿运动发育,表明早产儿运动发育受损更严重[3]。所以尽早发现婴儿运动能力落后,并进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日后各种能力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在孕期保健观念、意识逐步得到提升后,在我国,早产儿总的存活率逐步升高[4]。对比足月儿而言,早产儿本身的运动发育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中在对早产儿自身的运动发育进行检测期间,需要应用适合于早产儿的工具[5]。而对运动发育进行评估的方法,大多只适用于足月儿[6]。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其是对婴儿的各类姿势、运动进行评估,适用于纠正胎龄34周~4个月的早产儿,能够获得相对来说更为准确的结果[7]。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132例常规体检早产儿,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案,分析并研究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联合针对性干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的常规体检早产儿132例,依据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共66例)、观察组(共66例),对两组均先开展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性干预中根据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评分结果应用针对性干预。对照组:男、女分别是42例、24例;胎龄35周~3个月,平均(1.90±0.02)个月。 观察组:男、女分别是43例、23例;胎龄36周~2个月,平均(1.17±0.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满月后到该科进行常规体检的早产儿;②体检时纠正胎龄满34周;③两组在出生时的新生儿Apgar评分均>7分;④两组家属对该次研究一律知情、同意;⑤两组的资料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将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脑部疾病、肺部疾病及肾脏疾病者;②将中途撤出该次研究的早产儿及其家属。

1.3 方法

对两组都开展各项身体检测(共包括了体质量、头围、身高)和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干预后定时对两组进行回访,在两组干预对象纠正满4月龄时进行TIMP复测,在纠正胎龄12月龄进行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测试,评估两组运动能力发育水平。

1.3.1 对照组开展常规性干预 由专业的康复治疗人员来进行,对早产儿家属就运动锻炼进行抚触、按摩指导与教育培训,依据早产的发育水平和实际胎龄或者月龄,在早产儿自身的身体情况、生命体征平稳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抚触、按摩。1次/d,15~20 min/次。早产儿家长在家中进行训练并建立早产儿微信群,由治疗师实时指导和解决家长在干预中遇到的问题。遵医嘱定期复查。

1.3.2 观察组根据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评分结果施予针对性干预 在早产儿纠正月龄满4月龄之前,训练之后,每隔1个月复查婴儿运动能力测试,根据每次测评结果调整训练方案,对早产儿亲属就运动锻炼进行抚触、按摩指导与教育培训。若在各类观察项目中,婴儿在选择性姿势控制方面的分数较低,就需要对婴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姿势锻炼;若在各类诱发项目中,婴儿在仰卧位下进行视觉追踪方面的分数较低,就需要对婴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视觉追踪锻炼;若婴儿处于卧位下,其诱发中线位活动分数较低,就需要对婴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双手中线位锻炼等。由专业的康复治疗人员来进行,需要就运动锻炼进行指导与教育培训,之后家长在家中进行训练,1次/d,15~20 min/次。建立早产儿微信群,由经过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培训的专业治疗师实时指导和解决家长在干预中遇到的问题。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1.4 观察指标

1.4.1 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 共包括42项,1~13项均为观察项目,包括中线对齐、选择性姿势控制、运动质量等。若具有有关的表现与症状,计1分,相反计0分。14~42项均即为诱发项目,处于坐位(14~18项)、仰卧位(19~27项)、翻身(28~31项)、侧方位(32~34项)、俯卧位(35~39项)、立位(40~42项)共6个姿势,对头部控制、防御性动作、视觉与听觉刺激的反应、躯干运动、四肢运动等开展评估。参照有关的要求来进行诱发,记录下最为理想的反应,分数范围于0~6分,部分项目需要参照左侧、右侧来进行记录。这一量表分数范围0~142分。单项尽可能一次性地结束检测,最多可以进行3次检测,防止太过疲劳。最终,获得总分,并评判出婴儿处于哪一生长与发育水平下,分数愈高就能够获得愈加理想的运动发育。

在干预前、干预后,分别测评并记录TIMP评分,比较两组纠正4月龄时评分,分数愈高就能够获得愈加理想的运动发育。

1.4.2 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评分 干预后,比较两组在纠正12月龄时所得的Gesell评分,共包括了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力,格赛尔Gesell发育量表定性范围依次是:①边缘状态:76≤DQ≤85;②轻度发育迟缓:55≤DQ≤75;③中度发育迟缓:40≤DQ≤54;④重度发育迟缓:25≤DQ≤39;⑤极重度发育迟缓:DQ<25。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与纠正4月龄时TIMP评分对比

干预前,对比两组TIMP评分,对照组(63.35±5.57)分、观察组 (64.77±6.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07,P=0.194);干预后,观察组纠正4月龄时TIMP评分 (108.40±1.60)分,较之于对照组在纠正4月龄时TIMP评分(96.77±1.84)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8,P<0.001)。

2.2 两组纠正12月龄时Gesell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纠正12月龄时Gesell评分较之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纠正12月龄时Gesell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纠正12月龄时Gesel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大运动 精细动作 适应性 语言 个人-社交能力对照组(n=66)观察组(n=66)t值P值73.56±1.85 79.99±1.15 23.981<0.001 71.35±1.98 76.76±1.24 18.813<0.001 73.63±0.58 75.12±0.54 15.275<0.001 71.83±1.54 74.34±1.12 10.709<0.001 72.86±1.34 75.58±1.58 10.666<0.001

3 讨论

对于早产儿而言,其大脑的生长与发育都不够完善,这就使其对各类损伤具有更多的敏感性,同时,早产儿的大脑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许多干预十分敏感[8]。所以,在早期,对早产儿所出现的神经发育异常进行辨别,并马上对其进行干预,对保障其预后是十分关键的[9]。在早产儿出生后的第1年中,对其进行评估的有关方式共包括了神经感觉运动发育评估(NSMDA)、贝利婴儿发育量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等[10]。对比其他方式而言,婴儿运动能力测试是适用于胎龄34周~4个月的早产儿进行评估的工具,能更早地发现运动发育的早产儿,对早产儿实施早干预[11]。

对于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而言,把其与全身运动评估进行对比,两者均能够对早产儿进行评估,婴儿运动能力测试所具有的优势:其常模数据均为早产儿,因此,其对于早产儿具有更高的针对性[12]。而对于全身运动评估而言,其常模是月龄<5个月的婴儿 (包括足月儿),其针对性相对而言较低[13]。但是,对于诊断性来说,全身运动评估能够对婴儿的自发性运动模式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下进行评估,以全方位地掌握其在后期是否会出现脑瘫等各类十分严重的疾病[14]。而婴儿运动能力测试本身没有诊断性,在评估结束后,其不会给早产儿亲属压力,亲属可以更为良好地对各项干预进行配合、协作,以极大地增强早产儿的各项运动能力[15]。对于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而言,把其与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进行对比,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能够进行预测,但是,其无法对正常、异常间进行鉴别,而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可以把评估所得的分数与相对应的年龄间进行对比,进而全方位掌握婴儿的各项运动功能是否出现落后,最终的结果能够辅助早产儿进行各项早期干预,以提升最终的效果[16]。对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法而言,其是对新生儿自身系统与神经生长、发育进行评估的方式,可以更为全方位地反映出大脑的各项功能,能够被应用到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17]。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法能够对出生后到28 d的新生儿进行评估,而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具有更广的适用总范围,其能够对纠正胎龄34周~4个月的早产儿进行评估。

常规性干预较为传统,其对全部早产儿都是施予相同的干预,尽管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各项运动能力获得改善,但是,这一干预并未参照早产儿所具有的个体化运动差异以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干预[18]。而把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当作前提,对婴儿进行针对性干预,依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以进行相应的指导、干预、教育,能够顾及到差异性,特别是对早产儿所出现的运动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等有关的情况,能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干预,进而借助按摩、被动运动、行为干预等有关的对策,促进早产儿所出现的运动姿势异常最大程度地得到改善,增强其各项肢体运动功能,最终,可以更为良好地让早产儿得到生长与发育。在该次研究中,对早产儿施予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观察组在纠正胎龄4月龄时TIMP评分(108.40±1.60)分,较之于对照组(96.77±1.84)分高(P<0.05)。 观察组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的Gesell评分中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能力评分依次是 (79.99±1.15)分、(76.76±1.24) 分、(75.12±0.54) 分、(74.34±1.12) 分、(75.58±1.58) 分], 较之于对照组 (73.56±1.85) 分、(71.35±1.98) 分、(73.63±0.58) 分、(71.83±1.54) 分、(72.86±1.34)分高(P<0.05);这与倪钰飞等[19]研究结果间相符,其指出了,干预3个月后,作对比,发现试验组的Gesell评分中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力、适应性依次是(91.5±9.4)分、(86.3±6.5)分、(89.3±6.3)分、(93.6±4.2)分、(95.2±2.8)分],较之于对照组(84.2±11.2) 分、(79.5±7.3) 分、(87.4±5.4) 分、(92.1±3.2)分、(94.2±3.4)分高(P<0.05)。 干预3个月后,作对比,发现试验组的TIMP评分(68.3±10.5)分,较之于对照组(62.6±13.7)分高(P<0.05);由此证实了,婴儿运动能力测试联合针对性干预对于提高早产儿运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早产儿干预工作中应用婴儿运动能力测试对早产儿进行针对性干预是可行有效的,能够促进运动能力发育,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月龄早产儿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婴儿房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