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造口常见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1-08-25路艳芬

中外医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造口口袋

路艳芬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山东淄博 255000

结肠造口指的是由于治疗需要,将患者体内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于腹壁切口上缝合开口,以达到排泄粪便的目的[1]。张海玲等[2]研究认为,结肠造口患者既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又要承受结肠造口带来的心理与生理压力,因此常常存在自卑、悲观、恐惧等心理问题,十分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对结肠造口患者主要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

1 结肠造口常见心理障碍

1.1 绝望、恐惧心理

程敏静等[3]研究发现,由于结肠造口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术后常常会认为已成为终身残废人,内心充满绝望及恐惧感;部分患者造口后甚至无法自行控制排尿及排便,心理上无法接受,尤其是对已婚或未婚青年患者而言,打击更大。

1.2 焦虑、抑郁心理

尽管结肠造口患者对采取造口术有心理准备,但对术后恢复无信心,并且对后期造口照料、生活无把握,心理状态不佳,甚至会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或产生自杀念头。赵煜华等[4]研究指出,癌症属于一种应激源,会引起情绪障碍与心理危机,其中抑郁与焦虑障碍占比达70%。经查阅资料显示,>50%的结肠造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情绪低落占比为60.00%,易动怒占比为55%,焦虑占比为70%,紧张占比为55%[5]。

1.3 自卑心理

结肠造口引起的排便能力障碍、性功能改变、外观改变和臭味等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患者不仅不愿与他人交流、联系,也不愿到公共场所活动,特别是中青年患者,自卑、痛苦心理更严重。国外有学者使用Heidelberg结肠造瘘术调查问卷对结肠造瘘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类患者普遍重视自身的外貌,自卑感和情感波动十分明显[6]。

2 心理障碍影响因素与对策

2.1 造口袋脱落

结肠造口患者对造口袋的选用、作用及特性缺乏了解,包括不熟悉更换方法,极易导致患者担心造口袋脱落而产生焦虑情绪。故护理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造口袋的种类、作用和特性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结合自身体型、造口袋大小选择适宜的造口袋;在进行安放操作时,要先对造口与其周围皮肤进行清洁,确保处于干燥状态,再将造口袋底盘外粘纸去除,结合造口大小,制作>造口大小1 mm的底盘孔,并将其与造口对准,和周围皮肤紧紧相贴,将袋口凹槽扣紧底盘,向下放置袋囊,反折尾端,同时使用外夹关闭,情况必要时还可使用弹力腰带将造口袋固定好,避免脱落。

2.2 缺乏造口自理能力

部分造口患者缺乏护理相关医学知识,其对结肠造口的认识仅停留在过去,或者周围人的经验上,因此内心存在恐惧、害怕和紧张感,不敢自己动手,也十分担心不会自理造口。对于这种情况,赵天云等[7]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术前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造口模具,向患者、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流程及有关造口的知识,并对造口袋更换的步骤进行示范,提供模拟练习用品,对患者进行训练操作,使之了解造口袋更换的要点、技巧和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自理能力。②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予患者充足的关爱和尊重,使患者建立信心;另外还要将造口自理时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告知患者、家属,使患者获得具备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③提醒家属尽可能减少包办是护理干预的重点,护理人员要持续鼓励患者,向患者讲解独立更换造口袋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充满信心。

2.3 造口与周围皮肤出现并发症

戴敬娟等[8]研究表明,对于担心出现造口狭窄、造口和周围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落实各项心理疏导工作,将术后早期采用造口袋的目的告知患者;②术后更换造口袋时,将如何观察造口黏膜的方法告知患者,如黏膜颜色呈鲜红色、有水肿且弹性差,需尽快处理,采用10%氯化钠溶液浸湿纱布,以湿敷;若黏膜呈淡红色、无水肿、弹性良好,则提示正常;③向患者仔细讲解皮肤保护粉、保护膜正确使用的技巧,避免粪便刺激皮肤,从而导致局部炎症或糜烂。④术后7 d采取预防性造口扩张处理,2~3次/周,10 min/次,达到目标可容纳相当于女性拇指中关节、男性食指中关节。嘱咐患者出院后2~3个月,每1~2周进行一次造口扩张,一旦出现造口狭窄情况,如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4 出现异味或受人歧视

结肠造口患者因排便方式改变,给其带来较大的痛苦,尤其是术后早期,多数患者不愿面对造口;此外,因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腹泻或部分器官切除等,极易使患者感到自身形象改变而受人歧视。对于这类患者,曹学文[9]研究指出,应采取:①合理指导患者膳食,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摄入易消化、稀软,热能、维生素和蛋白质充足的食物,重视饮食卫生,避免由于饮食不洁造成肠炎、食物中毒等而诱发腹泻;另外,还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等,使异味减少。②造口的存在严重打击了患者的尊严,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尊重其人格,尽可能作出同感反应,接纳、理解、关爱患者,告知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弥补个人形象。③嘱咐患者做好造口袋清洁工作,若袋内排泄物达1/3,要尽快更换及清洗,同时使用中性皂溶液对周围皮肤进行清洁。④帮助患者克服因自我形象紊乱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以平常心看待造口。

2.5 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腹壁造口、大便改道的护理具有长期性,若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缺失,将会导致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支持缺失,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与各种护理问题。徐惠丽等[10]研究发现,若造口患者术后半年内仍无法回归社会,其康复机会将明显减少。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适度工作能提高身体机能,缓解与释放不良情绪、精神压力,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适当进行社交与运动锻炼;还要落实饮食管理,少食胀气食物,如豆类,防止造口袋频繁更换而使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另外,还要结合季节特点及活动规律,将各种型号造口袋临时更换的技巧传授给患者,使患者能无顾虑地参加各项活动。

3 结肠造口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

3.1 心理干预

与患者主动交流,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及解答,结合患者家庭情况、受教育水平和性格特点等采取个体化心理指导。向患者、家属讲解结肠造口有关知识,使其恐惧感减少,增加对疾病、造口等知识的了解,从而科学、正确看待造口。杨晓莉等[11]研究认为应结合患者不同时期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12个月为造口适应的分界点,患者心理、生理处于关键调整阶段,与12个月内患者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调节适应能力更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讨论自身的价值,特别是要倾听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并运用多种方法给予正性评价,使患者自尊心、自爱心得到提高。张楠等[12]研究显示,对造口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能使其抑郁、焦虑心理减轻,进而提高食欲、改善睡眠质量,使患者日常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对造口患者采取心理干预,一方面能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疾病,另外一方面还能减轻患者对结肠造口的排斥感,使患者面对现实,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照顾。

3.2 社会支持干预

3.2.1 造口访问 邀请已行造口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访问将要行造口手术的患者,将造口护理、工作及生活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此举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王焕利等[13]研究了10例造口访问者对拒绝行造口手术的患者进行访问的效果,结果拒绝手术者均自愿接受手术,且顺利完成造口。

3.2.2 鼓励参与活动 由造口协会组织造口联谊会,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在相关护理人员的组织下,开展关于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自我的经验交流,使患者间能互相支持,从而减轻患者内心的孤独感,使患者体会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心,更好地适应社会。李飞等[14]研究发现,参加造口联谊会的患者消极情绪、心理功能方面好于未参与者。由此可见,需要不断发展及完善造口联谊会等组织,鼓励患者自觉参与,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3.2.3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成员在提高造口患者生命质量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类患者的主要支持来源为直接家庭成员。若想帮助结肠造口患者,家庭成员需对患者的痛苦经历表示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疾病信息。

3.2.4 健康指导 绝大部分结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有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希望掌握更多的造口知识,并希望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多样性[15]。陈春萍等[16]研究中对60例肠造口患者开展了分阶段、个性化健康指导,术后2周内,56例患者能做到对造口进行自我护理,只有4例患者仍需家属协助。牛育慧等[17]研究中对40例肠造口老年患者采取了分阶段、分解操作示范,结果显示70%的患者能做到完全自理。从中不难发现,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将需求作为起点,将疾病发展与疾病知识有效结合,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健康教育成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3.2.5 随访 临床研究发现,对造口患者进行专业性、长期性随访,能使患者更好地应对社会、心理和生理问题[18]。随访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继续治疗,还包括早期发现、治疗转移灶或复发灶[19]。出院后随访应将患者作为重点,通过医护合力,给予患者强有力的医疗支持,使患者摆脱恐惧、自卑、孤单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0-21]。

4 结束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但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护理人员重视的问题。在临床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心理障碍问题,找出心理障碍出现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规范、更优质、更完整的护理服务,如心理干预、健康指导、造口访问等,以提高患者、家属护理造口的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良好自我形象,恢复日常工作与生活,主动参与社交,尽快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造口口袋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浪漫口袋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
上海举办造口护理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