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于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1-08-25陈婷

中外医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溃疡性个体化饮食

陈婷

江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项急腹症,通常在结肠、直肠等部位容易发作,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而且此病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具有迁延难愈的特征,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肠胃功能出现诸多异常,然后引起营养不良,变相地加重此疾病,不利于预后[1]。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而言,除了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辅之以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干预,这样方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对于最终临床症状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2]。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由于护理措施较为单薄,而且对于病情的护理缺乏针对性,因此整体的康复效果较差。随着近年来护理理念不断提升,具有个体化特征的饮食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广泛,尤其应用于肠胃疾病效果极佳。因此该文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个体化饮食护理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粪便镜检、纤维乙状结肠镜、血常规检查核实,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言语、听力障碍患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拒绝参与该次护理干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性的病情指导,例如告知患者合理膳食,主要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按时吃药保持个人卫生。同时让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发生,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眠充足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病情严重者给予定期翻身。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保持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研究组采取个体化饮食护理:①检查营养状况。在制定具体的营养护理措施前,首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查,例如统计患者的膳食时,并测量体内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指标,以此来制定更加针对性的营养支持计划。②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在每餐食用前,仔细核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摄入禁食或不耐受食物。尤其在发病期间,应当对每一项食物的成分查询清楚后再食用。在食物选择方面主要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为主,而且坚持少吃多餐的健康膳食原则,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③个体化饮食干预。在实施个体化饮食干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症状来选择摄入的营养类型,例如对于部分精神紧张者,则加强维生素B的摄入;病情一旦处于急性发作期,应采取禁食、禁饮措施,实施肠外营养补给,随着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然后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为普通的食物;同时,对于存在腹泻情况的患者要告诫他们尽量不食用或者少食用生冷食品,日常的饮食中可以增加一些热性的食物,比如肉桂、胡椒、干姜等;腹痛严重者,食物以清淡为主,忌食凉菜,同时做好脾胃保暖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50×100.00%[3]。

②患者临床症状指标:腹泻、腹痛、血便;采取该院自制计分表量化打分:0~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

③以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痛感越强烈[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床症状指标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腹泻、腹痛、血便评分分别为(0.59±0.09)分、(0.72±0.21)分、(0.49±0.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9±0.26)分、(1.22±0.13)分、(1.31±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腹泻 腹痛 血便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0.59±0.09 1.19±0.26 15.420<0.001 0.72±0.21 1.22±0.13 14.315<0.001 0.49±0.26 1.31±0.09 21.074<0.001

2.3 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1、2、3周的疼痛反应评分分别为(5.25±1.17)分、(4.21±0.59)分、(3.46±0.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反应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反应对比[(±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1周 护理2周 护理3周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7.26±1.23 7.54±1.51 1.017 0.312 5.25±1.17 6.35±1.41 4.245<0.001 4.21±0.59 6.09±1.23 9.745<0.001 3.46±0.12 5.75±0.83 19.309<0.00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当前临床中十分常见,尤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病也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5-6]。该病发作时表现出腹痛、腹泻、血便等特异性症状,而很多患者由于发病过程中食欲严重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他们出现营养不良[7-8]。如果无法及时予以治疗,甚至可导致肠胃出现癌变,危及生命。所以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加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摄入不足的局面,对于病情康复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均可改善临床症状,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4.00%(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腹泻、腹痛、血便评分分别为(0.59±0.09)分、(0.72±0.21)分、(0.49±0.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9±0.26)分、(1.22±0.13)分、(1.31±0.09)分(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1周、2周、3周的疼痛反应评分分别为(5.25±1.17)分、(4.21±0.59)分、(3.46±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35±1.41)分、(6.09±1.23)分、(5.75±0.83)分(P<0.05)。主要分析为:首先在实施饮食护理前,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每例患者不同的营养状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措施,方能体现出个体化特征[10]。其次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因为饮食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很多情况下需要提高患者自身的警觉意识,所以通过健康教育告知他们学会在用餐前区分食物成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耐受食物摄入;同时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防止病情复发[11]。最后则需要基于个体化差异来制定饮食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来调整营养摄入类型,这与中医学中的辨证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食物,无论对病情康复或是营养摄入,均有很大帮助。宋雪[12]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其在研究中发现,实验组采取个体化饮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0.00%(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腹泻、腹痛、血便评分分别为(0.63±0.11)分、(0.69±0.12)分、(0.56±0.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4±0.23)分、(1.17±0.29)分、(1.33±0.26)分(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1、2、3周的疼痛反应评分分别为(5.64±1.23)分、(4.35±0.68)分、(3.57±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42±1.45)分、(6.02±1.21)分、(5.63±0.84)分(P<0.05)。 说明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改善十分明显,与常规治疗相配合,两者能发挥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值得后期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个体化饮食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