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梯田垦殖生态极限的当代意义探讨

2021-08-23尹绍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尹绍亭

摘 要:通过哈尼族梯田垦殖的环境认知和对红河州4个县梯田垦殖海拔分布和坡度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在人口压力下,红河哀牢山哈尼梯田的垦殖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环境容量极限的结论。然而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哈尼梯田极限开发形成的“景观”却被赋予了特殊的現代性意义。从自然环境向人文环境、从农业景观向文化旅游景观、从地方生计升华为世界文化遗产,再次显示了传统农业的价值以及人类适应性和能动性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哈尼梯田;环境容量;极限垦殖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1)03 - 0018 - 09

梯田的起源、发展、壮大,国内外均无例外,都是人口增长繁衍形成食物生产压力甚至生存压力的结果。梯田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山地人口的进一步繁衍增长,并进而转化为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接下来又是新一轮梯田的垦殖。人地关系如此相互作用,相互刺激,往复循环,把人口与梯田双双带向繁盛。双向繁盛,从消极的方面看,除了生出种种社会问题之外,还会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压力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从积极的方面看,则是“美美与共”的“双赢”。只有较大规模的人口基数,才能够创建和支撑较为完善的政治社会经济形态,而其对于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塑造也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惊人创造。例如,红河哀牢山地,人口不断增长是哈尼族等民族从原始部落向部落联盟继而再向现代民族演化的重要内在因素,而体现于环境的改造更是别开生面——其造就的梯田景观可谓举世无双,堪称世间奇迹。

一、哈尼族梯田垦殖的环境认知

红河哀牢山的人地关系,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刺激、相互增长的状态。然而,无论是人口还是梯田,虽然增长是必然,但是从长远看,增长却是有极限的。从理论上说,人口可以无限增长,但是由于支撑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而是有限的,所以人口增长必然会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能够养活多少人,抑或能够提供所居人类多少生存资源,称之为该特定生境的环境容量。我们知道,红河哀牢山区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生态环境不同,环境容量亦有差别。所以欲考察红河哀牢山地的环境容量,只能顺应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从较小尺度的生态环境入手。关于此,自然科学工作者已有不少红河案例的研究。本文的考察,拟以县域为单位作为考察对象,聚焦于梯田开发,指标有三:一是水资源;二是海拔高度;三是坡度。关于水资源,另有专文详述,本文探究的是在假定水资源充足情况下衡量环境容量的2个要素——海拔高度和坡度。

在红河哀牢山区,依据哈尼族的环境认知,适宜生存和生产的最佳海拔高度为1 300 m~1 800 m地带,哈尼族通常选择这一地带较为平缓的向阳坡地建立村寨,垦种梯田。该地带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为15℃~18℃,全年日照时数在1 500t~1 800t之间,全年几乎无霜,而且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通常为1 500 mm~1 700 mm,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海拔8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由于气候炎热,病菌滋生,“瘴疠”盛行,在缺医少药的时代,从健康考虑,哈尼族等山地民族一般不到低地耕种庄稼,更不会去安家居住。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区,气候寒冷,潮湿多雾,日照少,多霜冻,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亦不适宜人居和放牧。所以哈尼谚语说:“要吃肉上高山(狩猎),要种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哈尼族对于生境的认知。我们知道,梯田之所以成为梯田,就因为有坡度。从哈尼族的经验看,开垦梯田以不超过20°的坡地为好,坡度平缓,便于开垦和耕作,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可大大节约劳力和耕种成本。海拔高度在1 300 m ~ 1 800 m之间,坡度在20°以内,此为哈尼族梯田垦殖的理智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下文将根据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梯田的部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区哈尼梯田环境垦殖尺度的实际情况。

二、元阳县梯田垦殖环境尺度

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南部,红河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02°27′~103°13′,北纬22°49′~23°19′,东西横距74 km,南北纵距55 km。东接金平县,南临绿春县,西与红河县接壤,北隔红河与建水县、个旧市相望,国土面积2 212.32 km2。据2019年统计,元阳县常住人口41.98万人,人口密度为179人/km2。2016年统计,元阳县耕地面积为372 208亩,其中,旱地(田)197 248亩,哈尼梯田168 563亩(县梯田管委会提供的数字是19万亩),临时性耕地(田)6 397亩。2012年统计,农业人口403 261万人,耕地35万亩,人均耕地0.88亩。表1是元阳县18个梯田片区的统计数字。

表1统计的梯田信息,有3组数据值得注意。

1.人均梯田面积。根据表中所列元阳县18个重点梯田片区的统计数据,可以换算出人均梯田面积。新街镇龙树坝梯田面积2 598亩,人口3 655人,人均梯田0.71亩,为最高值。胜村乡胜村高城梯田面积2 543亩,人口7 541人,人均梯田面积0.34亩,为最低值。著名梯田片区新街镇箐口人均梯田面积0.5亩,胜村乡坝达人均梯田面积0.7亩。2012年统计,全县人均耕地0.88亩(包括旱地和梯田)。上述几组统计人均梯田面积均未达到1亩,因此,该县土地资源紧缺、人地关系紧张的状况不言而喻。

2.梯田垂直分布。据上表统计,元阳县18个重点梯田片区的垂直分布系在海拔500 m~1 920 m。据元阳县全域的统计,该县梯田垂直分布范围是在海拔280 m~1 800 m。又有数据说新胜村乡坝达梯田从海拔800m的麻栗寨河边向上延伸至海拔1 980 m的高山之巅,海拔落差1 180m;攀枝花乡老虎嘴梯田片区连片梯田1 480.94 hm2,该片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梯田沿箐谷由东向西排列,梯田最低海拔603 m,最高海拔1 996 m,海拔落差1 393 m。综合上述统计,元阳梯田垂直分布范围似应为280 m~1 996 m。

3.梯田垦殖坡度。据上表统计,元阳县18个重点梯田片区坡度在10°~23°的有10个,25°以上的有7个,30°~60°的2个。

三、红河梯田垦殖环境尺度

红河县地处横断山系哀牢山中山峡谷地带,山势巍峨,峰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形复杂,面积2 028.5 km2,除北部红河沿岸有几个面积狭小的河谷冲积盆地外,96%的面积为山地,最高海拔2 746 m,最低海拔259 m,地势高低悬殊。“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立体生态、立体农业特征明显。据2017年的统计,红河县全县梯田数量为10.76万亩, 主要梯田片区统计数据见表2。

据表2可知:

1.人均梯田面积。该县10个重点梯田片区,人均梯田面积最多的是宝华乡撒马坝,为1.99亩,最少的是宝华乡嘎他和阿扎河乡西拉东,仅为0.289亩。从全县看,2017年红河县当年全县梯田数量为10.76万亩,农业人口约人口约19万,人均梯田面积约0.56亩。

2.梯田垂直分布。表中10个梯田片区梯田海拔高度最低600 m;高度超过1 800m的有3个片区,最高为2 502 m。另据《红河县志》所记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县梯田依山迤逦,曲折连绵,布满山岳河川,以海拔800 m~1 800 m分布最為集中,不过几片重点梯田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例如石头寨乡梯田分布海拔为400 m~2 745.8 m,乐育镇梯田分布海拔800m~2 437 m,浪堤镇梯田分布海拔800 m~2 329 m,大羊街乡分布海拔340 m~2 125 m。车古乡梯田分布海拔1  080 m~2  489 m。架车乡梯田分布海拔1  030 m~2 466 m。垤玛乡梯田分布海拔1 146 m~2  580 m。此7片著名梯田分布海拔最低340 m,海拔高度均在2 100 m以上,最高海拔2 580 m。

3.梯田垦殖坡度。表中10个梯田片区垦殖坡度在25°以下的仅1个,坡度上限为30°的片区1个,35°的4个,坡度高达30°~60°的片区2个。另有统计甲寅镇梯田最大坡度50°,阿扎河乡梯田最大坡度75°。

四、绿春梯田垦殖环境尺度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哀牢山南出之脉西南端,东经101°48′~102°39′,北纬22°33′~23°08′。东与元阳、金平两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连。绿春县原名“六村”,其含义指县城周边有6个哈尼族村寨,现县名(绿春)是1958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依据县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确定的。建县时由元阳、金平、红河、墨江等县的相邻地带划归组成。县境均为山区,属中山峡谷地貌,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没有一块足1km2的平地。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多高峻条状山地。境内山脉系哀牢山南出支脉,从最高海拔2 637 m的黄连山主峰延绵至最低海拔320 m的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面积3 096.86km2,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河流密布,最高海拔2 637 m,最低海拔320 m,年均气温17.5℃,年均降雨量1 980 mm,辖5乡4镇,77个村委会,14个社区,807个村(居民小组)。2015年,全县梯田面积9.9万亩,其中水田6.47万亩,干田3.43万亩。2019年常住人口24.2万人。人口密度78人/km2。下表为4个乡镇的梯田统计表。

据表3可知:

1.人口与梯田面积。绿春县统计重点梯田片区4个,人均梯田面积最多的是平河乡洪角,为1.34亩,人均梯田面积最少的是大兴镇规洞河,人均0.236亩。又据统计,以位于绿春县中心腹地的三猛乡梯田为例,该乡国土面积263 km2,2016年全乡有5 151户2.66万人,其中农业总人口2.59万人,人口密度101人/km2 。耕地面积2.29万亩,其中梯田1.1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86亩。从全县看,2018年绿春县人口为23.62万人,其中哈尼族216 212人。如果按哈尼族人口计算,那么人均有梯田0.419亩,加上旱地也不过1亩多。

2.梯田垂直分布。绿春县三乡一镇梯田分布在海拔1 080m ~1 500m范围。全县梯田垂直分布在海拔300m~1 800m,大部分集中在600m~1 700m。

3.梯田垦殖坡度。绿春县三乡一镇梯田的坡度,两个片区为30°,一个片区为35°,还有一个片区为40°。又据统计,绿春县梯田垂直分布高低差最大的地点是大果马梯田,村寨下方便是层层相总面积有700亩,坡度在15°~75°。

五、金平县梯田垦殖环境尺度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东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市、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老街省坝洒,莱州省封土、清河县,奠边府省孟德县接壤。中越边境线长502 km。县城距昆明市(公路里程,下同)477 km,距红河州府蒙自市135 km。金水河口岸距越南封土县城18 km,距奠边省奠边府市195 km,距河内580 km;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丰沙里省勐买县城231 km。地域面积3 685.69 km2,山区面积占98.4%;河床阶地(坝子8个)占总面积的1.6%。

县境内最高海拔3 074 m,最低海拔105 m。云岭山脉呈西南走向,分支为哀牢山和无量山,以藤条江为界,东有分水岭,西有西隆山,形成“两山两谷三面坡”的地貌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2 330 mm,年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57.33%。

全县辖13个乡(镇)92个村委会,2016年总人口37.28万人,人口密度为101人/km2。常用耕地面积26 190.4 hm2,其中水田面积1 1147.2hm2(含雷响田面积1 547.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2.56%;旱地面积15 043.2 hm2,占耕地面积57.44%。如按全部人口计算,则2016年人均有耕地1.054亩,其中水田(梯田)0.5亩,旱地约0.6亩;如将总人口的2/3作为农业人口计算,那么2016年农业人口人均有耕地1.58亩,其中水田0.67亩,旱地约0.91亩。

金平县稻田分布在101 m~1 900 m之间。海拔600 m及以下稻田4 134 hm2(62 010亩);海拔600 m~1 000 m的稻田面积6 585 hm2(98 777亩);海拔1 000 m~1 300m的稻田面积5 642.8 hm2(84 642亩);海拔1 300 m~1 600 m的稻田面积4 629.2 hm2(69 438亩);海拔1 600 m~1 900 m的稻田面积682.5 hm2(10 238亩)。海拔1 900 m以上地带无稻田分布[2]。

水田坡度:0°~15°的稻田3 741.4 hm2(56 121亩),15°~20°的稻田3 160.5 hm2(47 407.5亩),20°~25°的稻田2 308 hm2(34 620亩),坡度超过25°以上的稻田12 463.6 hm2(186 954亩)。

六、梯田垦殖的意义转换

根据红河哀牢山区的自然条件,从适宜梯田开发的环境容量考虑,当地农业科研部门将哀牢山梯田按海拔高度分为3大类:一是海拔800 m以下的地带,所开发的梯田属于热带河谷梯田;二是海拔800 m~1 500 m地带,所开发的梯田属于半山亚热带梯田;三是海拔1 500 m~2 500 m地带,所开发梯田属于高山暖溫带梯田。三类梯田,以半山亚热带梯田居多。

就哈尼族而言,理想的梯田分布范围为海拔1 300 m~1 800 m地带,然而理性认知与实际开发出入很大,全州哈尼梯田的实际分布范围扩大到海拔101 m~2 745.8 m。海拔101 m,实际上已降至炎热的山谷底部,那是历史上哈尼族等山地民族视为畏途的地方;海拔2 745.8 m,属于高寒气候区,严格说已不适宜稻谷等作物的栽培。梯田分布高低幅度多达2 644.8 m,较之理想的1 300 m~1 800 m范围,实际向上扩展了945.8 m,向下延伸了1 199 m,分布尺度总计拉大了2 144.8 m。梯田垂直分布尺度的大小,表现于梯田层数上。红河梯田层数少者十几层,多者数百数千层,而以数百数千层居多。以绿春县梯田为例,该县有梯田10万亩,分布于海拔300 m ~ 1 800 m,虽然并未达到该州梯田垂直分布的上下限,而其梯田的层数已经相当可观。

1.依期村委会片区梯田面积352亩,梯田层数900余层。

2.牛孔村委会片区梯田1 544亩,梯田层数1 000余层。

3.的马河坝梯田2 090亩,梯田层数1 930层。

4.马宗河坝梯田1 400亩,梯田层数2 200层。

5.阿东村委会片区梯田652亩,梯田层数2 200余层。

6.倮德河坝梯田1 600亩,梯田层数2 420层。

7.破瓦村委会片区梯田 638亩,梯田层数2 500余层。

8.曼洛村委会片区梯田690亩,梯田层数3 000余层。

9.平掌街村委会片区梯田768亩,梯田层数3 000余层。

10.东德梯田3 000亩,梯田层数为4 420层。

哀牢山梯田层数最多的几近5 000层,堪称世界之最。

宋维峰、吴锦奎等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结合地形分析的结果,将元阳山地划分为6个坡度等级,1级为平坡:<5°;2级为缓坡:5°~14°;3级为斜坡:15°~24°;4级为陡坡:25°~34°;5级为急坡:35°~44°;6级为险坡:>=45°。并指出:“一般而言,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的《退耕还林技术规范》规定,>25°林地不适合耕种,而元阳县哈尼梯田坡度在0.7°~60°,坡度为5°~15°的有6 862.16 hm?;15°~25°的有12 112.67 hm?;坡度为25°~35°的有6 220.08 h m?;35°~45°的有844.43 hm?。”[3]

关于梯田的垦殖坡度,哈尼族认为以不超过20°的坡地为好,坡度平缓,便于开垦和耕作,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可大大节约劳力和耕种成本。但是从上面4个县的统计来看,哈尼梯田的实际垦殖坡度为0°~75°。坡度达到75°,人站立都困难,遑论从事劳作,所以人们把这样的陡坡梯田耕作形象地称作“壁耕”,意为“在墙壁上的耕作”。

从上可知,红河哈尼梯田的开发,无论从垂直分布还是从坡度来看,均已达到环境极限。德国环境史家约阿希姆·拉德卡曾言:“在环境史上,梯田带有明显的两面性。它比其他任何经济形式都更鲜明地向人们展示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的历史矛盾:一方面是深刻的环境改造,以对土地高度的关怀将整个山坡变成了台阶;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建立在高度的环保意识基础上的耕种,一旦缺人或被疏忽,将迅速带来土壤破坏。”[4]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哀牢山打破了封闭,受外界市场吸引,哈尼族青年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劳力大减,耕作和维护跟不上,导致梯田荒芜垮塌、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情况频频发生。哀牢山人口压力促使梯田规模扩大,梯田规模扩大,必然增加生态压力,为了消释生态压力和规避生态风险,为了保障梯田的稳定和正常耕作,人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而一旦这种努力和投入难以为继,梯田的负面生态效果就将接踵而至,这就是传统农耕社会梯田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深刻矛盾。

以传统农耕社会的视角观之,梯田开发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劳作、其积蓄的生态压力与风险、其极度开发蕴含的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困难,均让人们深感悲观和担忧。然而就在红河哈尼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梯田农业出现衰落势头的同时,戏剧性的变化也随之而来。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不仅给城市带来繁荣,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自20世纪80年代始,哈尼梯田的研究受到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学界的普遍重视,大量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学界研究成果的启发,当地政府将发展梯田旅游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蓝图、招商引资,哈尼梯田一变而为新兴旅游地。当代旅游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形态,负面因素不少,常受人们诟病,然而其正面的意义和影响亦为人们所重视,在政府的主导和大力倡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乡村脱贫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借助科学研究成果影响的传播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哈尼梯田不再只是粮食生产的农田,而是被赋予了诸多现代意义的内涵和标识,不仅如此,哈尼梯田极限开发竟然也具有了特殊景观的意义,成为世所罕见的多个第一:梯田规模第一;梯田面积第一;梯田层数第一;灌溉沟渠数量第一;山地湿地面积第一等。基于这些突出的优势,哈尼梯田得以全面升华。

1.2007年11月15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11月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是云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2010年6月15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GIAHS)试点。

3.2013年3月23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2014年7月22日,以元阳为主的哈尼梯田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2015年,哈尼梯田获批筹建“全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7.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2016年8月提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除了获得国内外权威部门授予的各种名誉之外,世界各地旅游者的宣传亦影响巨大:如元阳县老虎嘴梯田被国内外摄影家誉为世界上最壮美田园风光;法国报刊将哈尼梯田列为1993年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法国一对年轻恋人亲临其景后,沉醉其间,在梯田田棚里举行了婚礼,并拍摄了名为《山岭雕塑家》的影像,广为流传;法国人类学家更是赞叹有加,将红河哈尼梯田赞誉为“真正的大地艺术”!

七、结语

通过红河州4个县梯田垦殖环境尺度的2个重要指标——梯田的垂直分布和坡度的统计和分析可知,红河哀牢山哈尼梯田的垦殖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环境容量极限,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看,无疑是破坏性的。这样的开发状况,深刻地改变了自然环境,严重干扰了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而另一方面,梯田的环境极限开发却换来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求,支撑了哈尼等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尤其是它的极限垦殖形成的稀奇景观,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语境下,竟然产生出巨大的现代性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释了哈尼梯田已然面临的巨大生态困境。从自然环境向人文环境、从农业景观向文化旅游景观、从地方性生计升华为世界文化遗产,再次显示了传统农业的价值以及人类适应性和能动性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黄绍文,廖国强,关磊,袁爱莉.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金平县志编篡委员会.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78.

[3]  宋维峰,吴锦奎.哈尼梯田——历史现状、生态环境、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8 - 21.

[4]  约阿希姆·拉德卡.自然与权力[M].王国豫,付天海,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120.

[责任编辑:罗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