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中 写作素材积累的路径分析

2021-08-23胡吉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7期
关键词:背影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胡吉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写作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素材是重要途径。怎样高效积累写作素材,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初中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和研究,供同仁参考。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語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写作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形式,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学生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写作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教师应注重指导,提升学生对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能力,指导学生将素材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不断提升作文水平。笔者对初中写作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对作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一、从教材中提炼素材,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更是知识的精华。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材料学习欣赏,深入体会,以丰富素材积累。

从教材中提炼写作素材应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好词佳句进行深入分析,学习写作技巧。还要对文章的写法和布局等加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学习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丰富素材积累。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春》时,应先让学生理解、记忆优美的词语,如“欣欣然”“朗润”“酝酿”“宛转”“静默”“应和”“钻”“偷偷地”“打滚”等;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引用等修辞手法,赏析“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等句子。

再如,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与纪念碑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根据课文中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从远到近的写法,将图片、视频等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逐渐推近,从长安街开始,慢慢到纪念碑,再推近到纪念碑上的碑文。这样以直观、具象化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呈现课文内容,能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最终从中提炼出可用的写作素材,并运用到以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利用教材教学,对用词、修辞、句子、段落、结构、写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能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并最终内化、吸收,从而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二、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素材积累

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有限,仅从课本内容中提炼素材,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素材积累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素材积累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名著、作文选类的读物兴趣不浓,导致阅读时走马观花,这样不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给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读物。学生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仔细阅读,才能从中提炼素材,并记忆素材、积累素材。这样,才能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除了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动笔,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专门摘抄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段落、词语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开展活动,以活动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如利用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享和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谈谈喜欢这些优美词句的理由。如此,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作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了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应将课外阅读和教材相结合,设计的活动要有趣,还要有可操作性。以《春》的教学为例,课后可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春、秋的写景文章或者抒情散文,如《春之怀古》《故都的秋》《秋天的兄妹》等,在积累优美素材的同时,与《春》的写法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教材文章的认识。

三、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新课标也倡导生活化教学,倡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和认知体验教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从而让写作素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如,学习《背影》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背影”为题或者自拟文题进行仿写训练,这是大多数教师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但是,如果在布置写作任务后让学生闭门造车,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牵强附会,都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相似,文章千篇一律。如果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写作,而是让他们利用放学后或周末,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物背影进行仔细观察,再用合适的形容词描述观察到的背影,如环卫工的背影是佝偻的、职场人的背影是挺直的……再上写作课时,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就能实现思维的碰撞,学生就能积累到“活”的写作素材。此时再写作,学生便能下笔如有神。

积累生活化素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如学校、班级发生的趣事,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一次购物的体验、一次田间劳动等,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写作中融入这些活素材,能让作文给人“真”的感觉,写的是真人、真事,抒发的是真情。如教学七上第一单元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心体会、亲自尝试、用耳听、用鼻闻等,现场观察人、事、物、景等,再形成文字,这样能给予写作不竭的源泉。

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语文能力的提升影响深远,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应探索素材积累的方式,立足教材、拓展阅读、深入生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活”素材,从教材中积累素材,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终丰富写作素材。博观、约取、厚积,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大幅度提升,语文素养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背影写作能力课外阅读
主题:背影里的爱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背影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背影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