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舱活动7小时 太空“工匠”显身手

2021-08-21贺喜梅

太空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舱门全景神舟

文/ 贺喜梅

“哇,这外面太漂亮啦!”7月4日,作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进驻航天员之一的刘伯明,第一次走出天和核心舱,在太空遥望地球,不禁发出如此赞叹。

当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携手完成了一场舱外设备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应急返回的配合战,验证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的协作能力及出舱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机械臂上“搭积木”

8 时11 分,经过细致的出舱准备工作,节点舱内气压接近真空状态后,身着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打开舱门。在给舱门套上保护罩后,他一个跃身来到了舱外。节点舱高清摄像机、航天服摄像机以及舱外全景摄像机全程拍下了这一过程。

刘伯明出舱门后,汤洪波并没有紧随其后。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要以一上一下的姿态,在空间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操作台。汤洪波负责“搬砖”,刘伯明负责“搭建”。

▲ 航天员刘伯明出舱安装脚限位器

▲ 汤洪波协助刘伯明组装舱外工具箱

一场太空“搭积木”正式上演。

刘伯明接过汤洪波从舱内递上来的脚限位器,将其安装在空间机械臂的一端。这是底座,也是用来固定航天员双脚的,航天员“站”在上面可以随机械臂“爬行”而移动。舱内,汤洪波正在对操作台组件进行初步安装,随后用带挂钩的绳传递给刘伯明,由刘伯明安装在脚限位器一侧。这就是舱外工作用的操作台。

10 时20 分左右,刘伯明来到机械臂上,随机械臂移动到接设备点。最后传递上来的是此次舱外工作要用的把手、抬高支架和一些专用工具,刘伯明把它们一一挂在操作台上。

两人配合默契,一环扣着一环,第一项舱外工作顺利完成。

给摄像机装个“自拍杆”

“天和”内,聂海胜“坐”在计算机旁,准确指挥;“天和”外,刘伯明“站”在脚限位器上,随着机械臂缓缓移动。

汤洪波就没那么轻松了。11 时左右,他跃身出舱,开始借助舱表扶手,用手“爬行”。他速度很快,率先到达目的地。

他们的第二项工作是将安装在大小柱段之间的一个全景摄像机进行抬高。

“通俗地讲,就是给全景摄像机安装一个‘自拍杆’,使其在原来的位置上抬高一段,具备更佳的视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全景摄像机主任设计师徐起说。

汤洪波到达目的地后,徒手拔掉全景摄像机的电缆插头。很快,刘伯明也到了。在汤洪波的配合下,他拿出通用电动松不脱螺钉拆装工具,给全景摄像机装上专用把手、卸掉安装脚,小心翼翼把它取下来。随后,他将一个圆柱体加长支架装在摄像机原来的位置,装摄像机、插电缆插头、拆把手。每一步操作,刘伯明都小心翼翼。这样的动作,他在水下预演了很多次,早已熟记于心。

“安装好啦,你们辛苦啦!”聂海胜确认说。随着全景摄像机开始工作,透过它的镜头可以看到,白云衬托下的蓝色地球,特别漂亮。

紧张有序,第二项舱外工作也顺利完成。

应急返回演练+组装舱外工具箱

太空环境异常复杂,逃生技能是一堂必修课。“人在失重环境下很难控制自己,轻轻移动就出去了,可要想停下来就得花很大力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汤溢说。

第三项舱外工作是应急返回演练。汤洪波爬到天和核心舱最远处。接到撤离指令后,他第一时间折回,以最快速度返回舱口。“03感谢所有科技工作者,祝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好。”进舱前,他不忘祝福。

刘伯明也很快来到舱口。他把工具一一取下来递给汤洪波,最后把操作台和脚限位器卸下来,并在汤洪波的配合下,完成舱外工具箱和脚限位器的安装。

“感谢所有参研参试的科研人员,感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出舱,还会飞得更高,空间站还会建得更大。”刘伯明对着摄像机镜头挥手致意。

15时左右,刘伯明进入节点舱后,关舱门、复压、脱舱外航天服,打开节点舱前往大小柱段、神舟十二号飞船的3 道舱门。

来自核心舱空调的风进来,神舟十二号飞船又能“呼吸”了。身处地面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几个小时,我们一直紧张地关注着神舟飞船内的温度变化,舱门关闭后,没有了核心舱带来的空调环境,飞船内存在结冻风险。”高旭说。

耗时7 个多小时,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大获全胜。★

猜你喜欢

舱门全景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舱门开启对直升机机身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客厅影院拥抱全景声的至简之路 Jamo HCSB5有源全景声音响系统
定制化全景声耳机系统 JVC EXOFIELD XP-EXT1正在热销中
一种自锁式舱门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飞机舱门失效乘客减载计算方法的探讨
民用飞机舱门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