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葡萄-大球盖菇优质高效复合栽培技术

2021-08-18洁张马骞

食药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出菇

杨 洁张马骞

设施葡萄-大球盖菇优质高效复合栽培技术

杨 洁1,2张马骞1

(1. 贺兰县华农益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宁夏 银川 750200;2. 贺兰县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宁夏 银川 750200)

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设施结构单一及利用率低,土壤板结、盐碱化加重、肥力下降,以及果蔬品质降低等问题。基于成熟的设施葡萄栽培技术,发展设施葡萄与大球盖菇(赤松茸)复合高效栽培。概述大球盖菇于设施葡萄蔓行间栽培的5个环节与5项技术。

设施;葡萄;大球盖菇;复合栽培;间作

大球盖菇()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属于草腐菌类,因形似松茸(图1),俗称赤松茸,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食用菌新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其产业化栽培在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利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大球盖菇栽培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料,可就地取材,栽培成本较低。其抗性强,适应性广,能在4~30 ℃出菇,栽培技术简单易行[1-2],且产量高,见效快,周期短,便于推广,前景广阔。

图1 大球盖菇子实体

大球盖菇多在南方露地种植,北方种植较少。宁夏贺兰县属温带干旱地区,一年四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光热资源丰富,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栽培大球盖菇。2017年宁夏海原县三河镇闽宁菌菇园从福建引进大球盖菇并在日光温棚中试种取得成功,之后进行了大面积推广,2019年种植700多亩(1亩≈667 m2),是宁夏人工设施露地种植大球盖菇的成功实例。

设施栽培葡萄见效快,一次性投资可多年受益,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宁夏以设施葡萄为主的设施园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在设施大面积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①设施种植多以瓜菜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种植效益和设施利用率低;②设施连年种植,土壤板结、盐碱化加重,土壤肥力下降,果蔬品质降低;③连作障碍明显,根结线虫等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严重。

基于成熟的设施葡萄栽培技术,发展设施葡萄与大球盖菇的复合高效生产,根据葡萄的休眠特性和大球盖菇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在葡萄树行间种植大球盖菇,既不影响葡萄生长,又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且大球盖菇分解后的培养料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回归土壤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1 栽培基地概况

栽培示范单位为贺兰县华农益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栽培地点为宁夏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新平园区,地处北纬38°30′,东经106°07′,海拔1 111.5 m。土壤为黏壤土,肥力中等。葡萄品种为‘蜜光’,当年5月种植,栽培设施为长100 m,宽10 m,高3.5 m的新型可移动式温室大棚,采用篱架式栽培,行距2 m,株距1 m,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葡萄行间复合栽培大球盖菇,共示范种植3棚。

2 葡萄-大球盖菇复合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菌种购于福建古田为民食用菌研究所。栽培示范时间为2020年12月8~13日播种(略偏迟),出菇时间为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4月3日(少量畦床出菇至4月25日)。

每个大棚用稻草1 000 kg,玉米秸秆1 000 kg,木屑4 000 kg,稻壳1 000 kg,石灰40 kg。稻草和玉米秸秆就地取材,要求新鲜、干燥,颜色和气味均正常,无污染、无霉变、无病原菌、无虫卵。

图2 大球盖菇播种

图3 畦面覆土

2.1 堆料发酵

木屑用水淋湿,让其充分吸收水分;稻壳装在编织袋内充分泡水;将淋湿透的木屑和浸水后的稻壳按比例混合,并与石灰一起搅拌均匀后堆料发酵。气温越高,发酵时间越短且效果越好,冬季种植可在温棚内堆料或提前利用夏秋高温发酵。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每5天翻堆一次,至少翻堆2次。

2.2 铺料播种

葡萄畦面之间的沟宽约85 cm,深约20 cm。分别将晾晒好的稻草和玉米秸秆均匀铺在沟内,压平实,厚度15~20 cm,用水浇湿。其上铺15~25 cm厚堆制好的栽培料。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状,采用穴播法,穴距为10~12 cm,每葡萄棚用菌种量为1 184袋(图2)。播种后,将沟两边的土壤敲碎覆盖在料面上(图3),覆土厚度为5~8 cm。每个畦床安装两根滴灌带,覆土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2.3 发菌期管理

大球盖菇播种后,待温室大棚内气温达到20~28 ℃时,菌丝开始萌发并吃料,期间须做好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管控,栽培料或覆土层偏干时要及时补水。菌丝生长期,维持温室大棚内气温15~28 ℃,栽培料含水率65%~70%,覆土层含水量20%~25%,空气相对湿度30%~45%。同时兼顾葡萄对温、湿度的需求。

2.4 出菇期管理

在播种后40天菌丝发满料并长至覆土层时,喷一次重水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小菇蕾。小菇蕾分化成子实体至成熟需要5~7天(图4),此阶段管理以保温、保湿、加强通风为主,控制温度在15~28 ℃,栽培料含水率65%~70%,覆土层保持湿润,喷水采取少量多次,避免覆土层干燥发白。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则易形成畸形菇。出菇时每天通风2~3 h。

图4 大球盖菇出菇

入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新长出的葡萄叶和畦床上的杂草都可为刚出土的大球盖菇提供遮阴,当光照特别强时,可以采用在畦床上铺稻草遮阴保湿的方法以保证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此时的管理要统筹考虑葡萄对光照和温湿度的需求。

2.5 采收时间及方法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子实体最佳采收期为6~7成熟,即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内卷呈钟形,未开伞时。出菇后期应关注覆土层的拱起部位,检查该处子实体的成熟度,做到适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菌柄的基部轻轻扭转,松动后向上拔起,切不可伤及周边幼菇,采收后随手整平畦面覆土。剔除老菇、病菇、残次菇和菌渣。

3 讨 论

3.1 该种植模式的优点

该技术利用设施葡萄冬季休眠的特性和大球盖菇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在葡萄蔓行间复合种植大球盖菇,可以提高设施土地利用率,优化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葡萄品质,促进葡萄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1)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据统计,2020年贺兰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2.77万亩。该种植模式利用稻草、稻壳栽培大球盖菇,可以变废为宝。

(2)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该种植模式可以提高10%的设施土地利用率。培养料被大球盖菇分解后产生丰富的菌体蛋白,回归土壤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既改良了土壤,又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本次示范种植的3栋设施温室共用稻草3 t、玉米秸秆3 t、稻壳3 t、木屑12 t,产菇2.7 t,按平均每千克零售价20元计算,产值5.4万元,扣除每棚成本7 000元,平均每棚增收1.1万元。

(3)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生产操作简单,管理粗放易行,适合大面积推广。

3.2 该种植模式的不足

(1)大球盖菇因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颇受市场欢迎,价格居高不下。但其在贺兰县乃至宁夏,尚属于食用菌新秀,种植规模较小,在本地市场销售量有限,出现产品滞销情况。

(2)由于此种复合栽培模式属于首次尝试,缺少管理经验,如后期温室气温高、光照增强,部分田块遮阴不足,田间管理不到位,造成出菇时间迟、产量低。

(3)该模式采用滴灌方式补水,但大球盖菇菌丝形成及出菇时不宜使用,改用喷雾补水,更利于保持大球盖菇畦床湿度均匀,利于出菇。

关于设施葡萄-大球盖菇复合栽培模式对葡萄病虫为害等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观察。

[1] 李彪, 徐建俊, 赵辉, 等. 利用黄花秸秆及空闲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J]. 食药用菌, 2016, 24(6): 411-412.

[2] 欧阳为民, 熊红兵, 赵远林, 等. 桑园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16(4): 46-47.

S646

B

2095-0934(2021)04-349-03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出菇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数理:大球和小球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