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17巨媛葛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满意度评分心理

巨媛,葛晓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 引言

慢性心衰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者失代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疲倦乏力、咳嗽和体液潴留等[1]。多发于老年人群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恶化成为心衰终末期,其死亡风险极高,是造成当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在临床中,治疗为主要手段,护理为辅助手段,只有依靠精心的护理干预才能对临床治疗形成较好的辅助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因此,为研究将舒适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本文特选取150例患者展开分组护理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收治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组护理探讨。将2019年4~10月收治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年龄 62~78岁,平均(68.91±5.27)岁,男性42例,女性33例;再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69.36±5.41)岁,男性45例,女性30例。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和讨论价值。

纳入标准:(1)经心脏彩超检查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3];(2)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3)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疾病以及不配合护理的患者;(2)免疫系统障碍疾病史患者;(3)精神疾病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病房环境管理:护理人员需定时、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消毒,打开门窗透气,消除干扰病房噪音,创造安静舒适、干燥、通风与清洁的护理环境。定期检查病房内的温湿度,确保温湿度水平满足患者的恢复条件。(2)健康宣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多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病理知识和基本护理注意事项,纠正以往错误的认识,加深其对于疾病的认知,使其基本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3)常规生命体征检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心率、脉搏、体温、血压等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一旦发生异常要立即进行核查,做好相应护理准备,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在护理期间的生命安全。

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舒适护理:详细了解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注重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加心理舒适度。多和患者及家属讲解成功治愈的病例,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为后期治疗和护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体位舒适护理:对于大多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来说,因为病情和体质的原因,大多时候都躺在病床休养,不正确的躺姿会让患者感到生理上的不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人身体特点及病情调整躺姿。而且他们大多会伴有气喘和水肿的症状,必须要保持半卧位才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使患者感到舒适。(3)用药舒适护理:当患者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输液治疗时,必须时刻注意患者的输液过程,询问其感受,若发生不适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例如滴速过快导致出现疼痛感,必须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若因为长时间输液导致手臂冰凉,可以为患者提供暖水瓶暖手,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感到生理不适。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按照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将其划分为显效(护理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疲倦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有效(护理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心力衰竭的速度减缓)和无效(护理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持续受到损伤)三个等级[4],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根据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在83.92%,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可评定为非常满意,70~89分可评定为满意,70分以下评定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6],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低于53分属正常群体;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低于50分属正常群体;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生存质量进行评分[7],评分涉及认知、情绪、躯体、社会以及角色功能5个维度,最高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调查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调查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皆较护理前有所降低,WHO QOL-BREF评分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均比对照组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组别 例数SAS SDS WHO QOL-BREF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75 67.71±8.65 37.63±6.11*69.65±9.14 38.27±7.16* 56.94±6.69 85.83±8.27*对照组 75 68.04±8.82 51.05±6.47*70.08±8.9352.31±6.75* 57.12±7.02 73.54±9.33*t 0.231 13.060 0.291 12.357 0.161 8.537 P 0.817 0.000 0.771 0.000 0.873 0.000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科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但根据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大多都有心脏病病史,还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这些疾病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8]。因此,在生活中,发现家中老人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时,必须要进行相关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和护理,抓住最佳时机,避免病情发展至不可逆转的终末期阶段,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确保其生命安全。

目前,药物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合理用药往往可以控制住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但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只有如此才能缓解心功能受损的情况。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都可能感到疲惫,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这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9]。因此,必须在治疗之余辅以精心的护理干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来看,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可以满足其基本护理需求,但实际上这样的护理服务具有较强的常规性和普遍性,其护理服务难以使每位患者皆感到满意,最终达到的护理成效也不够理想。而在病房环境管理、健康宣讲、常规生命体征检测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和用药舒适护理等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就可补足常规护理的缺陷,增强护理的针对性和舒适性,为患者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内容更为综合全面,不仅可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使患者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配合和依从性,最终达到预期的理想护理成效[10]。

综上,将舒适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稳定心理状态,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经探究结果得知该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满意度评分心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