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猫鼠游戏》开场动画配乐之音乐分析

2021-08-16傅小草

大观 2021年3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

傅小草

摘 要:从电影《猫鼠游戏》的配乐出发,着重对其开场长逾两分钟的卡通动画的管弦乐配乐总谱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其曲式结构与材料展开方式,剖析其配器手法,探究其和声与调性特征。

关键词:《猫鼠游戏》;电影配乐;曲式结构;配器手法;调性特征

注:本文系长江大学2016年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音乐分析的矩阵运算”(2016cqn62)研究成果。

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Catch Me If You Can(《猫鼠游戏》)曾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最佳配乐(提名)等诸多荣誉。该电影有一个独具创意的开场片头——长逾两分钟的卡通动画将整部电影作了一个综述。而与画面配合近乎完美的音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美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为其构思了一段生动有趣的管弦乐配乐。本文从这段配乐的音乐本体出发,分析其总谱中包含的各种特殊技法,以期更进一步探索该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曲式结构与材料展开方式

总谱共133小节,时长2分40秒,含附属结构,即短小的引子和尾声。由引子动机转化而成的主题A多次穿插于各插部间,且作为最后一个曲式基础部分终止全曲。所以该作品的一级曲式为回旋曲式,而它在某些方面又不同于传统回旋曲式。

(一)曲式结构与材料展开方式概述

引子(第1-8小节)为全曲的核心主题动机。从单音g开始,第2小节向上小三度,第3小节用三连音型巩固该音程关系,第4小节落在非乐音音色上。这一句交代了以下重要信息:小三度音程关系、小调式色彩、三连音核心节奏型。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重复,节奏稍复杂,并增加了四度音程。

主部:第一段A(第9-16小节)使用引子中的三个信息构建完整乐段,呈示性陈述。第三段A(第25-32小节)将引子中的非乐音音色“Shh!”填入主题材料的弱拍休止符中。第四段A(第33-40小节),主题音高材料基本不变,非乐音音色“Shh!”由柱式和弦替代,加入小提琴组的小波浪流动音型。第七段A(第66-73小节),弦乐和钢琴乐成为和弦背景,主题材料弱拍休止符处填充下行半音阶小音簇。第九段A(第90-97小节),弦乐的和弦持续使其重点不在主题的旋律性上,而更凸显过渡色彩。第十一段A(第114-121小节)在另一个调域(E调)中由木管组主题旋律与弦乐组音流并置呈示。第十二段A(第122-129小节)延续主题材料的再现。

插部:第二段B(第17-24小节)是对第一段的展开。第五段B(第41-48小节),主旋律的前六小节是第二段的音高移位,最后两小节与第二段相同。第六段C(第49-65小节)是全曲最长的部分,共17小节,是对比性段落。富即兴色彩,材料自由、调式模糊,体现了爵士乐的创作思维。第八段D(第74-89小节)围绕主音g展开持续音流,从原始动机“g、bb、g”出發,在声部的不断加厚中于第81小节到达高点。第十段E(第98-113小节),上片由4+4模进材料构成,终止和弦稳定;下片以两小节为单位自由模进,音高趋上行,最后一小节是对主题再现的导入。

尾声(第130-133小节),以简约的织体再现引子中的原始动机,即小三度音程关系、小调式色彩、三连音核心节奏型,并配合响指音色最终结束于主音。

(二)创新之处

首先,主部并列,深化主题。由于主部材料短小,全曲部数较多,所以穿插于各插部中的主部材料显得形象不深刻、稳定性不强。作品在第三段与第十一段分别将材料重复一次,而这两次正位于作品首尾,即呈示与再现的宏观结构部位,使主题形象深刻、作品风格统一。其次,插部并列,动力增强。多部单式回旋曲中,反复再现的主部主题难免使音乐拖沓无趣,省略主部便成了必要手段。第六、七段之间没有主部再现,两个插部的连续呈示使乐曲的发展动力增强、新鲜感突出。最后,插部再现,注重统一。多部回旋曲有时为了避免主部主题的形象单一性,为使乐曲展现多层次的表现力,会将某个插部再现一次,比如第五段材料B是第二段的再现。在前五段中还反复呈示AB材料,可见这部分具有呈示的大层次意义,也使各材料的展现张弛有度、缓急有序。

二、配器手法

(一)主部配器手法

主部主题呈示了七次,音高关系、句法结构皆相同,在这种“缺乏发展动力”的设计中,音乐情绪丝毫没有变得拖沓,皆因主部主题的每次陈述都有着崭新的音色和精巧的配器手法。

第一段由第一长笛与第一单簧管开放排列奏出主旋律与平行衬托声部,同样的音高关系由两架马林巴、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同度重叠;同时由竖琴与钢琴演奏柱式和弦作为和声背景,重在主题的原始陈述。第三段由低音单簧管、萨克斯组、大管、大提琴等演奏主要织体层次,和声仍然只有两层,音区降低,音色比第一段厚实饱满。第四段音区升高,流动性与紧张度增强。第七段主要织体层次递交给单簧管、萨克斯、大管,弱拍休止符交由长笛奏出半音下行小音簇,钢琴与整个弦乐队持续弱奏长音。第九段主要织体层次的配器比例削弱。第十一、十二段综合了主要织体层次、密集音流、低音持续、弱拍单音填充,完成了全曲音响最饱满的一次主部再现。

(二)插部配器手法

由于主部主题穿插全曲已达成风格统一,各插部的配器手法便没有很多内在联系。B段的首次陈述由中音萨克斯与钢琴高音部独奏主旋律,另由低音单簧管、大管与钢琴低音部奏副旋律。第五段再现该材料,主、副旋律皆添加同度叠置,音色稍显加厚。C段为中音萨克斯独奏段,除了旋律自身的音高关系与节奏风格体现了浓郁的爵士风味外,贝斯那节奏独立的拨奏就像蜻蜓点水式的冷爵士,由打击乐与竖琴承担的平行和声更显出爵士和音的飘忽不定。D段着重体现能量的渐强。E段用近乎全奏的饱满度构成和弦序进,重在展示平稳的块状音色。

三、和声与调性特征

(一)异调终止

任何时期、任何派别的音乐,其统一性和结构力体现得最不可撼动的原则便是调性回归,即便是调性模糊的现代乐也不可能完全摒弃调中心音对全曲的控制。而该作品突破常理,异调终止的设计显得别出心裁,这也是该作品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引子明确表示乐曲开始于g小调,并在前三段中用旋法特性准确地巩固了该调性。第四、五段以弦乐低声部演奏g主持续。第六段虽然节奏自由、和声游离,但从g出发的贝司拨奏以及最后落于属音d,也表示该部分的调中心为g。第七、八段又回到稳定的低音主持续,并于第86小节落于属音d,从该小节起四小节都是属调域的延伸。第九段再现主题,和弦与旋法依然在g小调。第十段比较特别,调性游离不定,但发展趋向还是明确的,上片落于C大调主七和弦,下片落于bG大调主七和弦,在短短的第十段中完成这样的调中心转换,具有过渡作用。第十一、十二段再现主部主题,然而调中心却移为#f小调,这正是第十段bG大调的等音调,并用低音主持续巩固新调。最后四小节尾声在新调上用最简短的音符总结了核心动机,并落于新调主音#f结束全曲。

(二)爵士乐作曲技法

这部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自然少不了充满爵士风格的时代声音,乐曲的旋法特征、和声语言与调性思维紧扣爵士风格。

首先,即兴Solo(独奏)。乐曲第六段展示了一段非常有特色的中音萨克斯独奏,这让人回忆起传统爵士室内乐中各乐器精彩激烈的即興轮奏。

其次,延伸音和弦与复合和声。延伸音和弦指爵士乐中常用的高叠和弦,它的朦胧感和低协和度也是爵士乐的审美要求;复合和声在现代音乐中很常见,即两个或多个不同根音的和弦同时奏出。

最后,平行和声。爵士乐中的平行和声有些是单纯的级进和弦,有的是由于三全音替代导致五度根音关系和弦连接转变成半音关系平行和弦,有些是半音装饰和弦。例如,第一段的和弦结构由“a、d、g、bb”“g、c、#f、a”“b、be、a、c”构成,通过竖琴和钢琴织体构建了平稳的平行和声;第六段第57-60小节由“a、be”“#g、d”“g、bd”“#f、c”构成半音下行平行和声。

四、结语

约翰·威廉姆斯的这部“量少质精”的作品尽显大师手笔,通过对主题动机的深化挖掘和灵活发展,成功地强化了电影的主题,完成了风格的建立,也流露出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之间绝佳的默契。

参考文献:

[1]拉森.电影音乐[M].聂新兰,王文斌,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2]颜纯均.电影结构新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8-146.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音乐作品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