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交运:聚焦主业 改革“瘦身”

2021-08-14通讯员周建刘东

山东国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运公交公司枣庄

□ 通讯员 周建 刘东

枣庄交运集团是整合枣庄市公交公司、汽运公司、长运公司三家老国企而组建的市属一级国有企业集团。集团组建一年多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抢抓机遇推进“两分两合”四项改革,聚拢拳头抓主业,降本增效促提升,激发了老国企“轻装”前进、“瘦身”发展的新活力,为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车辆运修分离,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干

枣庄交运集团目前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835部,其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1596台。随着车辆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专业化的汽车后服务应运而生,分工合作、专业经营成为提高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枣庄交运集团通过深入调研,决定引入国内知名客车生产企业,借助专业化的力量,实行市场化的维修托管服务。

引入专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车企派出由核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公交公司、汽运公司的维修车间进行整体托管,对标行业标杆提升改造维修作业现场、驾驶员休息室等软件硬件设施。同时,对原有维修人员实行自愿选择、优先转岗,并建立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相应制度,推行工作流程标准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着装统一化,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

开展专业化技能提升培训。通过一对一的技术帮带,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的维修技能。组织维修技师及高级工程师开展现场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车相结合的形式面授学员6批、94人次,同时组织员工到4S中心站和配套厂家实岗交流学习7批、24人次。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了故障车辆的一次修好率,减少了因故障误判、多次维修导致的浪费。

拓展专业化汽车后服务市场。在全力做好集团运营车辆维保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维修资质、维修场地及技术人员等优势,积极拓展汽车后服务市场业务,初步形成了“鲁南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和“鲁南汽车配件供应中心”的新格局,下一步还将拓展乘用车维修保养业务,更好发挥专业化的服务优势。

通过运修分离改革,公交公司、汽运公司2020年维修费用支出同比分别下降41.5%、58.3%。

充电桩建用分置,用市场空间换更多社会投资

受益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再加上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枣庄交运集团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7%,年用电量达到1300万千瓦时。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充电桩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但用电量这块“蛋糕”却对社会资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此,枣庄交运集团探索市场化的合作模式,引入专业的充电桩企业开展合作。

撬动社会资本建充电桩。结合新能源车辆购置新增情况,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延长设备折旧年限、探索新的充电服务模式等方式,吸引充电桩企业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先后在公交公司所属11处场站建设了530个充电桩。同时,根据集团内部业务整合方案,2020年又将汽运公司投资建设的30个充电桩进行统一回购,纳入专业化的建设维护体系。

搭建统一平台管充电桩。在双方合作探索的基础上,充电桩企业以现有大客户为支撑,自主研发面向充电运营商、充电场站、大客户以及社会用户的开放式智慧管理平台,不仅方便客户随时了解每一辆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状况,进行运营成本核算分析,同时为下一步探索既有充电桩的社会化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智慧充电桩,增加新能源车辆

探索特色化的应用服务。在规划建设上,基本达到了一车一桩,保证了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效率;在使用时间上,充分利用峰谷电价政策,大大降低了用电成本支出;在维修服务上,由合作企业派专人驻场跟踪巡检,随时排除设备及车辆故障;在电费结算上,帮助合作企业注册设立枣庄分公司,2020年实现充电服务属地开票结算约730万元,有效增加了地方税收收入。

营运线路优化整合,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实惠

长期以来,由于各自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公交公司与汽运公司一直是行业竞争对手。随着枣庄交运集团的组建,两家公司纳入了统一运营管理体系,继续维持这种同业竞争状态,只会造成更大的线路资源浪费,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将给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枣庄交运集团组织两家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对55条运营线路及1445个站点逐一进行现场考察、梳理论证,本着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的原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优化。

减少重复线路。根据线路实际运营情况,对线路重复、客流较小的16路、17路等4条线路予以调整合并。2020年,每月平均减少重复运营里程2.3万公里。下一步,将再对目前处于停驶状态的9条重复线路予以调整合并。

优化路网站点。重新调整优化13路、20路等6条线路运营方案,优化候车站点30个,增加了中心城区西部和东部区域的路网、站点覆盖面。下一步,将根据中心城区群众的出行需求再新增线路2条、延伸线路2条。

增加换乘线路。充分发挥枣庄BRT的品牌引领和示范效应,进一步优化BRT线路和公交路网,在原有基础上新增5条换乘线路,共计8条通达乡镇、行政村、城区的公交线路与BRT实现了免费接驳换乘。下一步,还将通过优化整合公交换乘枢纽及客运中心功能,实现进入一扇门,换乘多辆车;加快实施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系统项目建设,对BRT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形成内部畅通、外部连通的大公交格局,让城乡居民抬腿上公交,进城更方便,拉近城乡空间距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业务板块整合重组,让要素资源更多向主业汇聚

针对所属各子、分公司经营范围交叉重叠、内部机构重复设置、后勤管理队伍臃肿的实际状况,枣庄交运集团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本着整体统筹、先易后难、试点探路、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揽子的业务板块整合重组。

着力突破关键。汽运公司内部职工集资入股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老问题,由于受高铁、自驾车、网约车的冲击,长途客运业务逐年萎缩,企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10多年来入股职工没有任何分红收益。同时,由于当时的集资手续不完备,股权代表指向不明确,影响了汽运公司转型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为此,枣庄交运集团认真梳理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493.92万元,依法对汽运公司职工持有的33.2%股权进行回购,为后续一系列改革清除了障碍。

研究优化线路,降低成本,减少空驶率

先行开展试点。以管理基础较好的公交公司为依托,选择股权架构较为明确、注册资本份额较小的同城公交公司作为试点,将该公司经营线路B2线、B10线以及所有人员、车辆、站台、资产等整体吸收合并到公交公司统一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运营管理、职工队伍平稳交接过渡,初步探索了一条较为可行的整合路子。

调研业务板块整合工作

整体有序推进。在改革试点基础上,对涉及城乡公交等业务的13个子、分公司,按行政区划整合为5个分公司。除对符合条件的320名人员通过内退予以分流安置外,实行因事设岗、定岗定薪、全员竞聘,后勤、管理岗人员由339人压缩到92人。同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堵塞跑冒滴漏,促进增收节支。

加快业务拓展。抢抓有利时机,加快向一些新兴运输领域转型拓展。高质量保障公务用车,2020年通过市级公务用车平台共调派出车6250台次,运行98万公里,服务合格率、安全出车率均达到100%。积极拓展校车运营服务,目前共经营专用校车66部,运行线路129条,主要服务市中区、峄城区17所中小学校,每日接收学生约5000余人次。大力拓展车辆租赁、定制服务,面向通勤、旅游、会议、婚庆等新兴用车市场,签约通勤定制公交用车单位82家,投入通勤定制车辆140台,较好满足了单位、群众的个性化用车需求。同时,履行国企的责任担当,组建了基础工程公司,探索开展渣土及建筑垃圾运输等业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渣土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团下属三级子、分公司由35家整合优化为26家,均实现了平稳交接过渡;涉及人员1759人,占集团职工总数的近1/3;内部分流转岗安置职工473人,后勤、管理人员总数下降48.7%,无一人下岗流向社会;整个改革过程中职工队伍、运营管理、发展大局保持总体稳定,有效保障了群众的正常乘车出行。

猜你喜欢

交运公交公司枣庄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为一人设一站
大理交运集团公司隆重表彰2017年度先进
浅谈加强企业基层政工工作的新思路
考虑满意度的公交财政补贴绩效评价
针对公交公司的钱币分类整理装置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新能源客车助力传统交运企业转型
看“交运行”玩转出行路线DIY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