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2021-08-13刘漪杉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辽宁盘锦12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氧分压呼吸衰竭呼吸机

刘漪杉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 (辽宁 盘锦 1242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临床在治疗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时,以无创呼吸机展开治疗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医的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在常规组中提供常规治疗方法,在实验组中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统计并分析2组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分析2组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分别是98.8%,92.5%,P<0.05;经分析2组各项临床指标,呼吸频率为(20.1±4.5)次/min、心率为(91.2±6.3)次/min、二氧化碳分压为(76.9±9.8)mmHg、动脉血氧分压为(49.5±6.0)mmHg,优于常规组(25.9±5.3)次/min、(94.5±6.8)次/min、(70.3±7.9)mmHg、(57.8±3.1)mmHg,P<0.05。结论:通过联合以常规疗法与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

慢阻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属于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临床特征以气流受限为主,当患者发病后,会有程度不同的胸闷症状、呼吸困难症状等出现,若未及时得到救治,随着病情发展会加重其肺部受损程度,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心病、呼吸衰竭等,一旦患者合并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不仅会加重疾病,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1]。现阶段中,临床在治疗该病症患者时,以无创呼吸机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具有操作简单、迅速等特点,能够快速对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进行纠正。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以无创呼吸机与常规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干预的价值,现展开分析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对象为1200例患慢阻肺疾病且合并存在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组间分组方式是随机数字表法。在常规组中,男女占比412例与188例,年龄51~72岁,平均(61.5±5.7)岁;在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为405例及195例,年龄54~73岁,平均(61.8±6.0)岁。纳入标准:(1)知情且同意;(2)经临床诊断确诊;(3)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存在障碍;(2)心肺肾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3)研究中途退出;(4)酸中毒明显;(5)近期存在肠梗阻、腹部手术史。以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资料,显示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疗法,结合患者病情予以抗感染、解痉、低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以无创呼吸机展开治疗干预,合理选择鼻罩进行通气,仪器模式设置为“同步/时间”模式,将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次/分,设置吸气压力为6.0~9.0cmH20(1cmH2O=0.098kPa),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吸气压力,最大不可超过25.0cmH2O,调整呼气压力为3.0~6.0cmH2O,将吸痰浓度设置成40%,2~3次/日,间隔时间为2~5h,确保患者每日累积通气时间达8~12h。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共分为无效(无效指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并未达到标准,且不能有效进行对话以及进食)、有效(上述指标节本接近正常值)及显效(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可有效对话、进食);(2)对比各项临床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3)对比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包括恶心呕吐、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t值表示计量资料,以±s检验,若P<0.05,则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临床疗效

表1可知,经对比2组疗效,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

表1.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表2可知,经比较2组各项指标,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

表2.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s)

表2.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s)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心率(次/min)二氧化碳分压(mmHg)动脉血氧分压(mmHg)常规组 600 25.9±5.3 94.5±6.8 70.3±7.9 57.8±3.1实验组 600 20.1±4.5 91.2±6.3 76.9±9.8 49.5±6.0 t - 20.434 8.720 12.843 30.10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无明显心律失常、血压波动、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局部注射区无硬结、红肿等症状存在。

3.讨论

慢阻肺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流持续性受限,属于一种肺气肿病与慢性支气管炎。该病症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其中在遗传因素中,主要与机体α1-抗议蛋白酶较为缺乏有关;而在环境因素中,主要与吸烟、化学物质、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4,5]。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不仅会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受阻、脓痰增多、咳嗽加剧等症状,还有可能引发其出现一些呼吸道并发症,如呼吸道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6,7]。一旦慢阻肺患者合并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后,未得到有效治疗干预,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既往临床在治疗该类患者时,以常规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而无创呼吸机因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治疗呼吸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通过一定高压之后,患者肺部中进入空气,确保机体呼气同时,二氧化碳可从呼吸罩、鼻孔内顺利排出[8]。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常规疗法与联合无创呼吸机的干预价值,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且2组治疗期间并未发生不良反应,可见以联合治疗方法既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与指标,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意义较高。

综上所述,以无创呼吸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治疗干预,所得干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氧分压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