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特点及其价值研究

2021-08-12刘娜

北京档案 2021年7期

刘娜

摘要:大科学工程作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开展的大型科研项目,其档案有独特的价值和特点。笔者以“中国天眼”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大科学工程档案的两个核心特点——三跨性和双融合性,梳理出大科学工程档案追溯历史、塑造形象等五方面价值,以期为后续大科学工程档案科学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科学工程 大科学工程档案 檔案价值

截至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大科学工程项目,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1]。本文将以大科学工程档案特点为切入口,从特点出发探索其管理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大科学工程档案的价值。

一、大科学工程档案研究现状

大科学工程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装置,其科学技术目标必须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2]。大科学工程也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划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准备—建设实施”五个阶段[3]。

目前,国内现有论文主要集中在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实践方面,很少有学者独立研究其特点和价值,但这正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所在。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会详细论述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价值,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大科学工程档案。

二、大科学工程档案特点

(一)三跨性

大科学工程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国际民生等诸方面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系统工程,其档案管理也具有鲜明的三跨性。

跨学科性是大科学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激光聚变研究(ICF)是典型的大科学工程,涉及等离子体物理、流体物理、材料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工程、光电子科学、精密加工、精密制造等多门学科或专业。”[4]。国家大科学工程是集多方之智慧共同建造的项目,通常每个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十几项或几十项,以中国天眼为例,项目涉及机械制造、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天体物理等基础学科,体现了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由于专业跨度大,所以档案类别丰富且复杂,数量十分庞大。

跨领域性是大科学工程的鲜明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跨领域合作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大科学工程作为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科学工程,需要研究的内容必然是多领域融合的。同样以中国天眼为例,项目涉及天线制造、微波电子、并联机器人、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这种多领域融合的状态是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常态。由于涉及领域多,所以这类档案亦呈现出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海量数据、知识密集、档案价值高等特点。

跨机构性是大科学工程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子午工程为例,它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等6部门下属的12家单位联合共建[5]。“跨机构”涉及的主体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加人、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等),并且根据项目开展需要聘请院外甚至是国外知名专家或专家团队[6]。跨机构参建单位众多,造成项目档案来源广泛、形成主体多、人员变动快等问题。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建立工作网络、定期收集档案、同步跟踪检查比较困难。由于参建单位的建设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归档范围无法“一刀切”,需要逐一商讨确定,档案完整性较难保障。此外,由于参建各方管理水平、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千差万别,档案工作方法、档案安全保管、档案价值鉴定也需要酌情考虑。

从这个角度而言,三跨性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呈现出的显著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科研档案管理的显著特点。

(二)科研性与工程性的有机融合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它在申请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从其定义可以看到,大科学工程本身就具有科研性和工程性双重属性。其中,科研属性决定了项目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研究试验获得优化的技术设计,满足总体技术方案的需求。某“十三五”大科学工程中涉及46个分系统,其中许多关键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既要开展常规工程的设备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工作,又要进行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工艺攻关、建模仿真等[7]。在这个过程中,计划调整和目标调整难以避免,具有较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科研档案和非标设备档案,包括技术方案的选择试验,特殊材料、器件的选型试验,加工工艺试验,初样样机试验,批量加工的正样样机试验等。这些都和与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档案管理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合。

朱亚宗教授指出当今科学发展的三个方向,科学正朝着极大、极小和极复杂的方向发展[8]。为了保证科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借助工程的手段来实施。大科学工程开工前必须先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需要有明确的质量、进度、经费和效益要求,并制定详细的CPM计划和工程基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方案可行、进度受控且目标明确,工程会严格按程序和规范,沿既定工程基准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常规的工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设备购置档案。这些和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档案管理内容也有交叉和重合。

从上述角度而言,大科学工程兼具科研性和工程性,但是其档案管理却不是“科研档案+工程档案”的简单对应,而是需要将科研档案和工程档案有机融合。具体而言,科研属性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分总体、系统、分系统及众多接口形成的科研档案;为了实现各系统、分系统的科学目标,需要借助特定的工程手段来实现。工程属性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单项、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等基建档案。将科研档案与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分类标准、保管期限等进行融会贯通,在档案里完美融合,形成档案的一级、二级、三级类目,并按照文件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卷,形成科研与基建双融合的档案。

双融合特性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第二大特点,也是区别于传统科研档案和基建档案管理的显著特点。

三、大科学工程档案价值

在探讨大科学工程档案两个核心特点基础上,笔者将以“中国天眼”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大科学工程档案的价值。

(一)追溯历史,传承记忆

习近平指出:檔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大科学工程因其投资巨大、耗时巨长、工艺复杂和技术先进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鲜有“副本”。但其成功经验可以进行总结分享,为后续大型设备研制、大型设施部署提供借鉴。如何完整地记录和保存大科学工程的研制过程,并将这些记忆完整的传承给后代,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档案这一载体才能实现。尹宏认为:海洋科学考察船建造档案需要真实反映科考船建造项目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和科考船全船布局、船舶设备及配装的科学探测实验设备的基本情况和原始技术状态等[9]。杨燕认为:一套CSNS档案就是一部项目建造史[10]。李丹认为:设施预研与建设过程中,将形成大量图纸与数据记录,也会产生大量的试验文件与总结报告,这些内容是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重要的科技资源[11]。中国天眼团队也是本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来完成项目建档工作,使得更多公众和科研人员熟知“中国天眼”。综上所述,追溯历史、传承记忆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第一要务。

(二)总结经验,认识规律

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积累,可以为大科学工程建设、运行、维修、管理和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天眼”的六个塔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的。最低的塔112米,最高的塔173米。为了保证六塔的安全稳固、中心对称且成本可控,在它的选址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勘察和测绘档案。科研人员等先后调用了1: 10000地形图、1:1000地形图、1:500地形图和1:200地形图,还调用了很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图纸。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最终选定了六塔的位置。在“中国天眼”调试期间,档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行FAST反射面中心正五边形孔封堵、反射面检查维护设备的研发时,需要准确地反射面节点盘、节点轴、靶标、反射面单元、测量基墩等的图纸尺寸。通过查阅前期图纸,厘清了反射面、反射面底部中心孔位置的结构件、机构的基本情况,掌握了FAST反射面与所研发项目的准确接口关系,了解了相关技术要求,为研发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持。在运行和维护期间,建设期间的档案又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正如聂继凯等人通过对大科学工程的长期调研,总结出大科学工程实施过程的成功衔接和产出的多样化利用与政府始终实施科学的评估和完备的档案管理密不可分[12],通过工程档案来总结经验、认识规律,是大科学工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塑造形象,凝聚认同

“天眼”声像档案主题明确、主体突出、画面生动、构图巧妙,且数量众多、便于剪辑。利用“天眼”声像档案,完成了多部视频作品,包括获得国家档案局2018年度建设项目档案“最佳人物纪实奖”的《南仁东:一眼万年》微视频,获得国家档案局2018年度全国建设项目档案一等奖的《“天眼”之书》专题片,获得2019年国际级科教影片“中国龙奖”金奖的《FAST—中国天眼》微视频,获得国际电视领域金熊猫奖一等奖的《天眼》FAST纪录片等。这些都是声像档案应用的范例。除了注重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我们还注重收集“天眼”建设者们的档案。“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他既是天眼团队中的一员,也是时代楷模和人民科学家。通过他生前留下的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真实呈现了南先生带领科技团队攻关,深入现场解决问题的场景。追忆南先生敢为人先、无私忘我的科学精神,鼓励青年一代扎根一线,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中国天眼”纸质档案,为学者们进行FAST项目建设史的研究提供素材,如FAST工程复杂性研究、传记撰写等。日前正在拍摄的《国家记忆》FAST项目专题纪录片中,使用了“天眼”预先研究期间的多卷纸质档案,为观众复原了立项和选址的真实过程。

综上所述,大科学工程档案在塑造形象,凝聚认同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吸引公众,扩大工程影响力有突出的宣传效果。

(四)留存凭证,保护权益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历经了多次质量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审计和巡视。大科学工程档案为工程经费支出提供了充足凭证,为工程质量进度提供了考量依据,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在保护自身权益方面,大科学档案也发挥了应有的凭证价值。在“天眼”运行调试期间,某系统部分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乙方最初解释故障原因为观测基地供电电压不稳,但经查询易损元器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将易损元器件寄回正品厂家进行检测,最终确认乙方使用了非原厂的伪劣元器件。在事实面前,乙方只好将所涉及的伪劣元器件全部免费更换,解决了由此带来的故障问题。类似案例在大科学工程档案工作中不胜枚举。笔者认为留存凭证、保护权益是大科学工程档案的重要价值。

(五)申报奖项,追加投资

在各类科技奖项和工程奖项的申报中,大科学工程档案都起到了支撑作用。例如“天眼”在2019年度申报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过程中,使用了FAST项目施工档案和监理档案500余卷,综合管理档案25件,最终荣获2018-2019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在2020年度申报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类档案500余卷,最终荣获2020-2021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对于“天眼”而言,工程档案在项目追加投资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项目立项批复的金额较少,从2014年开始,工程建设经费严重短缺。FAST团队通过查阅结算资料,向主管部门反映各单位工程的资金缺口。在2015年6月,国家天文台向主管部门提交了700余件档案用于已发生费用的审计和投资调整报告编制。最终“FAST项目调整初步设计及概算”投资调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追加投资4.4866亿元。档案在此次调整中发挥了巨大的凭证作用。

随着大科学工程的蓬勃发展,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特点和价值还将被更多同行关注和总结,笔者认为,只有对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为大科学工程评估体系和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档案专项课题“大科学工程运行阶段档案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项目号:2019-A03-0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贻芳,白云翔.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领国际科技创新[J].管理世界,2020,(05):172-188+17.

[2]大科學装置等重大基础设施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J].科技智囊,2018,(01):70-85.

[3]杜澄,尚智丛,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国家大科学工程研究[M].2011-04:1.

[4]赵旌含,刘冠秀,曾刚,王传珂.大科学装置档案管理的问题和优化分析[J].兰台世界,2020,(09):29-31+36.

[5]张晓曦,王赤,曾钢,刘丽.子午工程矩阵式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导报,2020,38(07):12-19.

[6]李淼.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研究[J].北京档案,2013,(08):13-16.

[7]曹建勋,方亮,赵捷,杨轶成,汪伏波.基于系统工程的某大型低温试验装置研制项目管理策划实践[J].项目管理技术,2019,17(10):76-82.

[8]李建明,曾华锋.大科学工程的语义结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29(11):9-14.

[9]尹宏,孔宪才,潘亚男,谢鸣.海洋科学考察船建造档案建档管理实践[J].中国档案,2017,(02):58-59.

[10]杨燕.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档实践[J].中国档案,2019,(06):68-69.

[11]李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兰台内外,2020,(19):22-24.

[12]聂继凯,危怀安.大科学工程中政府角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基于5个大科学工程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4):12-16.

作者单位: 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