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作文:正被剥夺的权力

2021-08-11樊小园管建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3期

樊小园 管建刚

【关键词】儿童作文,儿童权力,真话和正能量,有意义和有意思,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

(一)

编辑发来短信,说“童言无忌”的稿子,终审没通过。我补上下面这篇文章。

寒假里,弟弟不知中了什么邪,三天两头尿床,妈妈晒床单都来不及,我给他取名“尿床精”。

这天弟弟又尿床了,气得妈妈把他轰出房间:“床上不是你放水划船的地儿!自己找地方睡去!”弟弟只能可怜兮兮地向我求救:“姐姐,我睡你这儿吧,我无家可归了。”我立马火冒三丈:“我才不要和这个爱尿床的家伙睡呢,万一半夜尿到我身上怎么办?”弟弟举起双手:“我保证不会尿床了。”看他这样,我的心立马软成棉花糖。

晚上,弟弟猴儿一样爬到上铺睡着了,而我在下铺担惊受怕。直到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我才迷迷糊糊睡着。半夜醒来,头上居然撑起一把伞,好生奇隆,迷糊中的我也没多想,收了伞继续睡。早晨醒来,发现身上竞盖着一件雨衣,我问弟弟:“这是你干的吧?”

弟弟点了点头。

“雨伞也是你撑的了?”

弟弟又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怕睡在上面尿床,漏到你身上……”

没等他说完,我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多么有意思的作文。儿童的“有意思”本身就是最好的“有意义”。儿童愿意写了,觉得母语可爱,母语好玩,多好的母语教育啊。几天后,编辑发我一个“囿脸”的表情:终审没通过,说缺少正能量。

我回了一句:老师也这样,孩子会惨死。这不是调侃,也不是玩笑。成人时常用成人的尺子衡量儿童的世界,却忘了儿童的世界就是儿童的世界。很多儿童不会写作文,根本原因是不能写自己的儿童世界。儿童要迎合成人的世界,绞尽脑汁写成人要的话语。到最后,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儿童作文,只要说的是真话,就应该得到肯定。说真话本身就是正能量的表现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之一。“真”是“善”的基础,“真”是“美”的基础。批评孩子的真话作文“缺少正能量”,保守来讲,孩子再也不会跟你说心底的话,你再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开始口是心非地说大人想听的“正能量”的假话。伪装出来的“正能量”比“负能量”更可怕。没有了“真”,教育就走进了黑胡同、死胡同。只要孩子跟你说真话,一切的担忧都是小担忧;只要孩子跟你说真话,一切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个孩子经常因为写不出作文号啕大哭。作文要孩子写缤纷的童年生活,孩子说我天天上学天天写作业,哪有什么缤纷的童年。为什么不让孩子写自己灰色的童年呢?他不就有话可写了吗?现实却是,痛苦的儿童在作文里写“啊,我的童年多么幸福”。

“孩子生活在无忧的国度,阳光永远灿烂。这是纯粹的欺骗。童年是人生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阶段。”“绘本界的毕加索”桑达克如是说。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儿童生活阳光灿烂,儿童生活纯洁纯真,这是成人对儿童最大的误解。儿童没有经济权(说好的红包都到哪里去了),儿童没有决策权(家庭、学校的决策他有份儿吗),儿童甚至没有行动权(孩子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吗)。

儿童生活阳光灿烂,那是成人失去童年后自慰的假想,就像分手的恋人在你的回忆里总是那么美好,那是你走不出的自我欺骗。

(二)

“学渣”特烦恼

我的学习“渣”。

先说语文。考试成绩一出,就要吃好的喽——“竹笋炒肉丝”或者“皮带扣肉”。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丑得不行。做题很马虎,每次考试都要送老师几分作为“礼物”。说心里话,我不知道自己要“渣”到什么时候。我的作业拖拉,作业本还经常玩失踪。到老师办公室补作业,那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我的抄写本丢了,按“金鸽”的话说那都不是事儿;按我的话说,那都是大事儿。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终于补好了,没过几天作业本又失踪了,我崩溃了!“看你最近表现还不错,饶了你吧。”一向严格的英语老师突然如此宽容,令我这个“学渣”无比感动。

我的形象也“渣”。

放假在家,天天顶着个鸡窝一样的发型。有一天随便披一件外套就出门骑单车了。大家说:“哪里来的疯子?哪里来的‘沙雕?”我说:“怎么啦?”他们开始笑,而且笑声愈来愈大,一个伙伴说:"30多度的天气,你穿什么大衣?”我一看,还真是的,原来日子把我过傻了。最让我崩溃的是,我的体形渐渐不受控制了,腰越来越像水桶,脸越来越像大饼,腿越来越像大象。

唉,学渣的烦恼真多!

投给报社,编辑很快回复:这篇很好玩儿,可以发!

不久,编辑发来样报的图片,上面有副总编辑写的四个醒目大字:有何意义?编辑跟我说,第一次为选作文跟领导激烈地争论,一时间,五味俱全,愤怒、心痛、委屈……编辑说,领导要我换稿子,我不换,宁愿丢工作也不换。最终出来仲裁的是退休的老编辑,老编辑说这篇作文非常好,写出了孩子的心声。替孩子庆幸、替编辑庆幸,也在为更多遇不到这样的编辑的孩子惋惜。

我还忍不住小心求证,假设老编辑还没有退休,还在岗位上,还能纯粹地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儿童作文吗?不是儿童不会写作文,而是成人不让儿童写孩子有话写的作文。这个成人,不只是老师,不只是父母,不只是编辑,所以我说过一句很多人不在意、我却无比在意的话:儿童作文是一个社会问题。

学渣写学渣的生活,学渣写学渣的情感,学渣写学渣的观点;学霸写学霸的生活,学霸写学霸的情感,学霸写学霸的观点;乖孩子写乖孩子的生活,乖孩子写乖孩子的情感,乖孩子写乖孩子的观点;鬼孩子写鬼孩子的生活,鬼孩子写鬼孩子的情感,鬼孩子写鬼孩子的观点。

失恋的人眼里的世界跟热恋的人眼里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渣眼里的世界和学霸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老师也好,编辑也好,评委也好,成人世界喜欢的是学霸眼里的世界,说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正能量,要“学渣们”向学霸学习,写出学霸们写的那样积极向上的作文。

姑且认同学霸们的积极向上是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真话、实话、心里话,那么学渣们要说的真话、实话、心里话,极有可能不是积极向上的。于是,学渣们陷入了痛苦之中:说了成人世界要的积极向上的话,就不能说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说了真话、实话、心里话,就不能满足成人要的话的要求。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季羡林),有人说儿童作文应如此。不知道季老泉下有知作何感想。“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是成人的智慧,也是成人的无奈。儿童不需要,儿童作文不需要。因为他的名字叫“儿童”。作家梁晓声说,就算有个别小学生在作文中“暴露”了某种令大人吃惊、担忧的“思想”,老师们也不必惴惴不安。一时污染了某些孩子实属正常,能及时发现总比毫无察觉好。若他们的心灵明明被污染了,嘴上却惯说某些虚伪大人们那种“进步”得不得了的话,并且写到作文里,那才可怕。

有意义是成人标准,有意思是儿童标准。有意义之下的儿童作文,正让儿童滑向梁晓声所说的“可怕”的作文陷阱。

(三)

请看儿童作文《瓷娃娃转学啦》:

早晨来到班级,发现走廊里放着一套课桌,上面布满了铅笔的划痕,一看就知道是瓷娃娃的。走进教室,果然没了她的身影。她说最近要转学,看来是真的,内心不由一阵狂喜。

我是班级的眼操监督员。瓷娃娃做眼操,总把头趴在桌上,蓬乱的头发披散着,压根看不出她是不是在做。我好意提醒:“认真做眼操。”她反倒生气了:“我不是在做吗?”知道她惹不得,每次做眼操,我只能蹲下来,从她与桌子仅有的一条小缝里观察她是否在闭眼做操。不光我一个班干部对她头疼。组长收作业,到她那里总是一等再等,等到了算幸运,很多时候等了半天也没收到。劳动委员检查卫生,她的周围总有大大小小的纸屑,成了卫生死角。

卫生习惯不太好的金大侠是瓷娃娃的天敌。二年级,金大侠的口水吐到了她的衣服上,从此她对金大侠有了心理阴影,看到金大侠就像见到“瘟神”一样。金大侠只要出现在她视线三米之内,她就惊恐地躲开,尖叫着:“走开!走开!”生活在一个班里,哪有不相遇的?这样的画面一天要上演很多次。老师无意中在她的座位上批了金大侠的抄写本,她居然用餐巾纸铺满整张课桌。直到老师把她的桌子搬到卫生间冲洗完才算平息。

每当她斗不过天敌,或被同学责骂批评就亮出大招——哭。你千万别以为是一般的哭哭闹闹,那可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存在。声音之大,可从自贤楼传到师贤楼;一哭就没完没了,从上课一直哭到下课。一次整队去上音乐课,也不知谁骂了她,她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音乐老师让她去班主任办公室哭,她死活不肯。我们只能在哭声中上音乐课。她几乎每天都得哭上一两回。我们头痛欲裂,同时也很好奇,怎么会有人能用如此高分贝哭上四十分钟呢?

瓷娃娃转学去山东了,我们的耳朵终于可以清净了,不怕你打我,真想敲锣打鼓庆祝一下!

像瓷娃娃这样令人头疼的学生,不说每个班级都有,一般每个年级都有吧。这样的学生,老师头疼,同学头疼,班上只要有两三个瓷娃娃,好好的班级就成为老师头疼的乱班。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的水平是有限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有学生吐槽瓷娃娃的转学,想敲锣打鼓庆祝一下,这是非常真实的想法。瓷娃娃转学了,很多同学明明很高兴,作文里却说“不能继续做同学很可惜”“其实她也挺好的”,我问学生这是你内心的真情实感吗?学生说不是啊,说实话会被指责不厚道,得不到好分数。这正应了那句“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成人喜欢儿童作文里营造出的“祥云高照”。

作文还是被毙了,编辑好心提醒:如此写一个转学的学生的诸多缺点,不可取。

瓷娃娃真有这样的缺点,为什么就不能写呢?小作者又没指名道姓。看到别人的缺点不敢站出来说,真的叫“和谐”吗?火车站、候车室、高铁等公共场所,时有小孩子大声喊叫,所有的人都觉得不舒服,所有的人都在心里说这个小孩子没有教养,却都塞了个耳机,耳不听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掛起。明明没教养的孩子影响了你,却依然“挂起”,这是宽容还是妥协?这是和谐还是怕事?儿童作文不可以指出同学的缺点吗?儿童作文不可以指出老师的缺点吗?儿童作文不可以指出社会的缺点吗?儿童作文只能大唱成人爱听的赞歌吗?

儿童作文不能写心底的无奈、悲伤、不满和痛苦,这些极容易贴上不健康的标签。投稿作文,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可以一票否决;参赛作文,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可以一票否决;考试作文,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可以一票否决。“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为难过”,这段话道出了很多成人不肯承认的儿童的真实心理状态。成人一直教育儿童不要说谎。儿童很天真,很纯真地说了真话,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儿童,儿童说了自己的痛、自己的累、自己的泪,成人却一个巴掌打了过去。这个巴掌可能是物质的,更可能是精神的。很多儿童的作文都挨过这样的巴掌,我只是不愿意相信又不能不相信,这个情形的普遍程度比你想象得还要常态化。

(四)

看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作文吧!

开学第一天

一转眼,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两个月的假期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早晨,清脆的闹铃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可它又送给我一个明媚的早晨。装着我满心的欢喜与愉悦,我按时来到了学校。刚走进学校,校园里的小花们仿佛正在向我们招手,小草妹妹犹如为我们开学第一天的到来高兴得欢快地跳着舞,一丝微风吹过我的额头,开学第一天的早晨,好清爽。

同学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兴高采烈地飞进那美丽、熟悉、温馨的校园,飞进那宽敞明亮的教室。大家都纷纷找自己的好朋友聊天、谈话。毕竟是新的学期,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要说。走到班里,新同学正在向我打招呼,我也向他们问好。

开学的第一天,一个崭新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一个有意义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一个惊讶与快乐的一天;开学的第一天,完美的结束,新的开始!

语文老师看了这篇文章非常开心,立马在全班朗读。老师还没读完,有同学忍无可忍,高喊一声“假的!”这一嗓子叫醒了全班,一个接一个地喊“假的!假的!假的!”

这篇言不由衷的、孩子一眼就看出“假的”的作文,在考场上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成人时常陶醉于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假作文。“写作的标准,只需问真不真,不必问善不善”,这话出自1941年第6期《国文月刊》,罗庸的《思无邪》。对儿童来讲,真就是善,真就是美;真就是最大的善,真就是最大的美。和谐的前提是实事求是,是“真”。没有了“真”的和谐,那是假和谐,那是阳奉阴违,那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没有了“真”的正能量,那就是喊口号,那就是说空话,那就是讲大话。那是课程标准最最反对的。

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死”了30万亲人,不是死了爸爸就是死了妈妈,不是死了爷爷就是死了奶奶,不是死了外公就是死了外婆,死了亲人的“我”走进考场,战胜了脆弱。30万亲人的“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程标准也一直在呼吁、呼喊“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20年后,情况好转了吗?2016年,上海举行“我家的传家宝”征文,收到了2万多篇作文,上千篇作文写的传家宝都是一件补了又补的衣裳,那上千件补了又补的旧衣裳,还全都是外婆的。

“在我无助的时候,您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我迷茫的时候,您是指引我方向的GPS;当我无路可走、想要放弃的时候,您是重燃希望之火的火炬……”“《红梅赞》,这是妈妈曾唱过的一首歌,她告诉我这首歌歌颂了江姐和像江姐一样的革命英雄,他们像在冰天雪地里傲然绽放的梅花,压不垮,打不倒,越挫越勇,吐蕊芬芳。”这些话都对,都正确。一个儿童说出这样的话,我信。一群儿童说出这样的话,我也信。一群又一群的儿童说这样的话呢?编辑朋友告诉我,他们的邮箱里有很多这样的“充满正能量”的作文。作文教学怎么了?作文教育究竟怎么了?那么多孩子一提起作文就怕,不是作文多可怕,作文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話,每次作文都要搜肠刮肚编成成人喜欢的话,这才是可怕的根源。

什么是真话?巴金曾说,“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是说真话”。儿童作文被绑上一条又一条的绳索。儿童作文迫切要做的是松绑、松绑、松绑,儿童的真话不等于好话,儿童的真话不等于真理,儿童的真话不等于真相,儿童作文需要童言无忌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