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卫红:系列“组合拳”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1-08-10唐雄

椰城 2021年7期
关键词:组合拳贫困户村民

唐雄

国家税务总局儋州市税务局派驻儋州市木棠镇薛宅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中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军转干部杜卫红,时刻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2017年4月驻村以来,他把民情牢记心间,下沉到“最后一公里”做实事,以党建引领扶贫、抓项目引产业、消费促脱贫、创新扶贫“夜校超市”积分管理等系列“组合拳”,把“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带领村民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同时注册公司相继发展冬季瓜果种植、饲养绿壳蛋鸡和儋州鸡。使薛宅这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深度贫困的“后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856人,于2019年12月全部脱贫摘帽,变成“先进村”,并逐渐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薛宅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镇、全市乃至全省的“脱贫样本”,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先后受到海南省委沈晓明书记、省政法委刘星泰书记、儋州市委市政府的多次肯定。杜卫红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南日报》、南海网、儋州市新闻中心、儋州市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2018年,薛宅中队分别荣获海南省、儋州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薛宅村荣获“海南省文明卫生村”。2018年11月,杜卫红做客陕西卫视《脱贫路上》介绍扶贫攻坚的经验。2020年1月12日,薛宅村委会的“大变样”及杜卫红的驻村扶贫事迹引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关注并加以报道。杜卫红本人先后被儋州市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儋州市税务局优秀共产党员、儋州市木棠镇人民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先进工作者;陆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海南省最美家庭、儋州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2021年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党建引领扶贫

薛宅村委会毗邻儋州木棠工业园,下辖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68户2629人。1992年工业园建园时,整个村委会被征地5400亩,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全村土地总面积970亩,其中水稻田210亩,坡地、旱地410亩,林地面积350亩。生产用水没有保障,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技能缺乏,脱贫难度很大。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黑皮冬瓜、辣椒等,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

杜卫红进驻薛宅村时,是从部队转业到税务部门工作仅3个多月的外地人,语言不通,风土人情不熟,妻子正在坐月子,未满月的小孩无人来照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临诸多的困难,他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认真贯彻省委和儋州市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抓十好”内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狠抓产业发展,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党支部是凝聚全村党员群众力量的火车头,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杜卫红进驻薛宅村时,发现党支部的现状堪忧: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3岁,年龄老化、党员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全村39名党员,35岁以下的仅7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6名,年轻干部严重缺乏,后继无人,处于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杜卫红及时将6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村,挂任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指导村党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此基础上,他培养和发展了6名党员,把“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主动担当”的年轻人作为后备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提高年轻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截至目前,薛宅村有52名党员,其中大学学历的党员比例占44%。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可检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杜卫红要求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深入了解村“三委”干部、党员群众,与他们交心谈心,摸清村情民情,明确“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抓好村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主题党日和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19项,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他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把握好各项工作的“方向盘”;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及村委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参与评议,消除了村民的思想歧义,充分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儋州市税务局党委对薛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50多万余元加强该村的硬软件建设,党委书记、局长罗章旭等局领导多次深入乡村指导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难题。

2017年7月,薛宅村委会下辖的龙头自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但龙头村新村和老村的村民却起了争执,都想让工程队先从自己村开始施工建设。“为阻止施工队施工,有的村民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躺在挖掘机下。”由于村民的不配合,村庄的建设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为协调解决龙头村因为新村老村建设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杜卫红与村干部一起上门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看施工图纸,一户一户地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对策,并上门与村民沟通,最终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解决了两村之间的矛盾纠纷。此后,他鼓励部分会泥水活的村民加入龙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充当工匠,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员。

龙头村和薛宅村,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村,因为土地纠纷长期闹矛盾。杜卫红同样组织村“两委”干部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上门到户做思想工作,协调解决了矛盾,稳定了全村的局面,为推进薛宅村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火车头”只有冲劲足,才能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为扎实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杜卫红积极协调市帮扶单位支持10万余元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实现9个自然村568户村民三网全覆盖;完善脱贫攻坚中队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吸引农村优秀人才回村工作,为薛宅村打造一支引领乡村振兴、能力過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杜卫红一方面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聘用一名文化学历较高的返乡大学生,安排到村委会工作,协助村委会做好党建等一些村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秀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近十年来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的优秀人才,成功回引优秀青年薛庆儒返乡创业,在龙头村成立儋州薛庆儒养蛇专业合作社,养殖2000多只水利蛇,繁殖蛇苗200多只。因野生动物保护等原因不允许养蛇,杜卫红又帮助薛庆儒转型养鸽,现饲养乳鸽1000多对。

为发挥驻村工作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杜卫红充分发挥队员的主动和表率作用。在对薛宅村6名电信网络诈骗家属的走访工作中,要求工作队员每个月进村入户开展4次宣传和教育工作,甚至还到那大对网诈人员进行跟踪走访。在2019年5月开展的全省大比武中,驻村工作队7名队员完成562户2606人的户籍人口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提前完成了镇党委安排的任务,受到镇党委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2019年10月17日的消费扶贫,杜卫红帮助薛宅村委会51户贫困户卖出价值69980元的土特产,被村民誉为“带货王”。薛宅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薛凤驹感慨地说:“杜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把村情民情牢记于心,落实到行动,建强支部班子,真正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精准扶贫

驻村伊始,杜卫红把切实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带领贫困户脱贫,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勤劳致富。他上下沟通,四处发力,抛开面子、扑下身子,利用朋友、同学、战友、老乡、熟人等各种人脉资源,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找准脱贫之路。

经过多番考察调研,杜卫红发现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合作发展脱贫产业,是一条可行的产业发展之路,便鼓励、引导村委会与洋浦某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帮扶协议。按照镇政府“五个一百”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他抛弃传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小打小闹做法,确定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思路,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于2017年5月注资300万元成立儋州首个村级直属公司——薛宅实业有限公司,相继发展冬季瓜菜种植、饲养绿壳蛋鸡和儋州鸡等产业。公司整合村集体资金和现有的土地资源,从贫困户手中租赁土地进行流转,聘请专业的种植人员管理,再聘用贫困户加入生产,贫困户通过收取租金、参股分红、获取劳务费等方式增加收入,174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分红的覆盖率达100%,公司为每户贫困户平均分红12000多元,实现了扶贫产业落地。脱贫户薛风文家的6亩地出租给公司,2019年收取土地租金4200元,参股分红500元,打工收入15000元;2020年1至5月地租、分红、打工收入共19700元。

2017年4月,帮扶单位省水务厅投入34万余元建设薛宅村“儋州鸡”产业孵化基地。鸡舍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由热科院提供种鸡选育及生态养殖技术支持,农科公司负责种苗孵化及育雏,农户负责生态牧养。通过“公司+研究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集儋州鸡育种、种苗繁育、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禽病监控、食品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从种源到餐桌”的一条龙封闭生产经营链条,打造海南特色“中高端禽类食品”养殖产业链,建设热带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保障村集体的经济利益。

杜卫红还多次组织贫困户代表到那大镇、王五镇等地考察学习种桑养蚕、花卉苗木种植等成熟产业,带领贫困户种桑养蚕,种植黑皮冬瓜、南药、三角梅、百香果等。据不完全统计,龙头村有18户群众种植120亩桑树养蚕,54户养殖龟蛇(因野生动物保护等原因已转型)。村委会引进的所有产业,年产值达到56万元。

村民薛风燕兄弟姐妹5人,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没有念完就外出打工,却没挣几个钱。2019年初,看到村子一天天在变化,他毅然返回村子,和父亲一起饲养产蛋的麻鸭,规模从2000只扩大到了现在的8000多只,纯收入20多万元。2020年春節期间,受疫情影响,很多腌咸鸭蛋的客户都已停工,他家的库房却积压着10000多枚。鸭蛋保鲜期只有10天左右,积压的蛋卖不出去,新产的蛋天天增加,薛风燕十分犯愁。杜卫红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带着工作队的同志一起研究对策,率先通过朋友圈发出销售信息,引来很多朋友纷纷订购。他又向儋州市税务局党委汇报,得到大力支持,市税务局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很快将积压的农产品销售完毕,解决了薛风燕家的后顾之忧。

薛宅村贫困户曾永康,因为一场意外瘫痪在床,失去了记忆。他甚至不记得自己还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也因此失去劳动力陷入贫困。杜卫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几个小孩申请了贫困助学资金,向政府申请了房屋修缮资金。

扶贫路上不但要发展产业,更要改变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和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贫困户薛凤岐本是乡村医生,自从迷恋上彩票,不仅丢掉了工作,家庭也因此破裂。杜卫红意识到薛凤岐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劳动力,问题出在思想上,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教育。最初,薛凤岐很反感,两人吵过很多次架。但当杜卫红为他找到了新的工作,他慢慢地改变了生活习性,走上了富裕之路,俩人现在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和亲人。

贫困户薛汉才16岁的儿子薛建朝被查出患有败血症,每个月要花3000多元的治疗费,加上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杜卫红立马联系了一个专治败血症的医生为薛建朝治病,又专门将他家的特殊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到了两个低保名额,使他们一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薛宅村贫困户薛庆丰,没有致富途径。杜卫红驻村后,跑遍了村子里的每一寸土地,问遍了自己所有做生意的朋友,上网了解农村发展以及农民致富的先进经验。经过仔细调研,他认为薛宅村的环境和地理条件适合发展养蛇产业。当他兴奋地找到薛庆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立刻被泼了一盆冷水。原来,薛庆丰曾经被蛇咬过,心里害怕蛇,更不愿意养蛇。更重要的是,养蛇需要投入资金,薛庆丰根本没有发展养蛇产业的资金。杜卫红为难了:如何解决薛庆丰面临的问题?在努力做通薛庆丰思想工作,一起学习研究蛇的习性和养蛇知识的同时,杜卫红一方面想办法请来专家教授养蛇技术,另一方面着手解决薛庆丰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经过多次在扶贫办与银行之间奔波,杜卫红终于为薛庆丰争取到了3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蛇长成之后,杜卫红又帮着薛庆丰找销路,通过泡制药酒等提高产业附加值。通过发展养蛇产业,薛庆丰逐渐走出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杜卫红成了他脱贫路上的知心人。在薛庆丰遭遇同样因野生动物保护等原因不允许养蛇的情况下,杜卫红同帮助薛庆儒一样,让薛庆丰成功转型。

贫困户李小莲想要买一辆三轮车装载水果到市场上卖,但缺乏资金。杜卫红了解后,主动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协调资金5000元购买了一辆三轮车赠予李小莲,帮助她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

“扶贫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木棠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每一个队员的倾力帮扶。”杜卫红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倾听农户诉求,切实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户籍信息遗漏、产业扶贫不够精准、“两项制度”衔接不到位等问题,是我们扶贫干部的职责;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农村富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改善人居环境

薛宅村原先的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上缺少耕地,土地贫瘠干旱,制约了全村的发展。贫困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炒菜没有盐,喝水满嘴咸”、蝇蚊遍地、污水横流……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较为普遍。

为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杜卫红驻村后,制定了完善人居环境的卫生整治方案,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对村里的卫生死角、主干道等区域每周五组织群众、村“两委”干部、村保洁员等进行大清扫。扎实开展“三清两改一建”工作,统筹推进供水排污设施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田洋整治、改水改厕、农村道路互通等项目。

为提高薛宅村委会整体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杜卫红积极与省政法委、省水务厅、市扶贫办、木棠镇政府汇报薛宅村委会脱贫攻坚的情况。2017年,市扶贫办投入660万元硬化8个自然村村巷道路,已实现9个自然村的村巷道路硬化。

2017年以来,镇政府共投入650万元对龙头村的村容村貌、村巷、美化绿化和污水管网体系建设进行综合整治。在抓好龙头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杜卫红积极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村民就地取材,用火山岩铺设了7条古巷,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薛宅村乡村休闲公园,搭建花圃13个,对12间原有的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村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火山岩建筑古朴风格得到体现。发动群众参与修路,完成了村内5公里的道路硬化,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16年至2020年,薛宅村共筹措资金2223万元用于全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产业扶持等项目开展,内容包含绿化施工、园建小品、乡村厕所、路灯村牌、污水排水沟及垃圾收集站等。全村620亩水旱田、坡地全部实现有效灌溉,9个自然村2588人全都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扶贫带动作用显现。

2018年,省水务厅投资118万改善龙头村人居环境和休闲场所。2019年5月,杜卫红分别从省政法委、省水务厅筹资280余万元改善全村的亮化工程和扩大产业发展;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好“三保障”政策。自2019年7月起,省水务厅便将薛宅村列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整个规划惠及薛宅9个自然村,计划投资800多万元。为做好前期工作,确保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上附属物无争议纠纷、可拆除改造,杜卫红先后召开4次村民代表大会,要求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认真做好协调和排查工作,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20年,协调省水务厅定点帮扶单位共同制定2个产业发展方案,计划投入资金66.6万元,帮助定点村养殖“儋州鸡”4000只,养殖“绿壳蛋鸡”1000只,养殖“种鸽”1000对,年收入30万元。

驻村三年多,杜卫红累计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45项。医疗卫生健康方面,全村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戶2017—2020年的新农合费用已全部落实,代缴金额71.605万元。教育保障方面,已落实贫困户2017—2019年春秋两季教育补助发放,发放金额总计166.311万元;2020年对在校生206人发放补助110余万元,针对中、高职和大专学生落实“雨露计划”,为符合条件的15名学生发放春季补贴5.35万元。住房保障方面,2017—2019年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共116户,入住率均达到100%;2020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投入6万余元修缮房屋3户,并全部入住。杜卫红还以木棠镇组建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契机,组建了薛宅村志愿者协会分队,每年从村党支部党建经费中列支5千元支持志愿者协会分队开展活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返乡大学生等青年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参与调声维稳、交通疏导、环境大扫除、弘扬文明新风宣讲等系列志愿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治理大操大办婚丧事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破除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建立矛盾调解员队伍,每个自然村配置1名矛盾调解员,注重从退休干部、党员及有名望有影响力的乡绅中挑选,主要负责化解村内矛盾纠纷。通过扶持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等相应的措施,杜卫红为巩固薛宅村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战“疫”扶贫两手抓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迅速构筑一道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在这场斗争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赢得胜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以其深刻内涵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大年初三开始,杜卫红就舍家离妻,坚守在乡村一线。作为曾经的军嫂而今的税务干部家属,妻子林道俊习以为常,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您好,请配合测量体温。”“您好,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请戴上口罩。”类似的话语,在每天的检查中都要重复很多遍,杜卫红的声音沙哑了,但仍然用温和的态度和坚定的语气叮嘱每一位过往群众。在工作中,他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必须询问最近的行程、必须检测体温、必须戴上口罩、必须消毒洗手、必须告知当前疫情防护细则。他每天在微信工作群里滚动发送相关提醒短信、宣传视频等,并将相关图片打印张贴于宣传栏中,帮助群众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教育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他坚守岗位一个多月,严格执行省市对疫情防控的部署,杜绝病毒入村。有些村民防范意识不强,他就整天在村口驻守,禁止人员流动。在他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实现零感染。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杜卫红没有放松乡村的复工复产工作。他与驻村工作队一道,组织和引导村民就近务工,促进农业恢复生产、农民增收。深入了解村民春耕备耕生产情况,组织农户建群交流,既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又互相学习科学的耕作方法,为村民恢复生产吃下“定心丸”。他们还充分发挥薛宅村毗邻木棠工业园区和距洋浦经济开发区8公里的区域优势,紧紧抓住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有利时机,拟定中长期致富计划,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设施,增加集体收入。并在市扶贫办、镇政府的帮助下,入戶积极宣传发动,转移薛宅村就业人数431人。因为疫情,薛宅村各类农副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卫红与村委会干部、新闻媒体等多方合力,打通销路“绊脚石”,帮助贫困户销售黑皮冬瓜150万斤;组织16户贫困户到市、镇举办的“扶贫消费日”开展农副产品消费活动,销售金额约40多万元,把贫困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薛宅村建有4个养殖场,养殖绿壳蛋鸡19000只,种植南药285亩,种植三角梅20.6亩。行走在薛宅村,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和谐、宁静和幸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宽广平坦的水泥路延伸,一栋栋靓丽的新居点缀在村庄里,显得越发迷人。过去留不住人的村庄,如今有大批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村里逐渐热闹起来,逐步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实体村”的转变。桑园里,片片桑叶迎风摇曳,蚕床上堆满雪白的蚕茧,蚕农们喜笑颜开;三角梅舒展枝丫,脱贫的梦景悄然变成现实;禽舍下,绿壳蛋鸡下蛋了,牛、猪、羊等长肥了……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作为搭档,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专业的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凤驹,经常就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何制定薛宅村发展计划,如何因人因户施策,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等问题,与杜卫红一起磋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也因此对杜卫红有了较深的了解。他告诉我,杜卫红2016年转业时,为照顾怀孕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主动放弃到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部队驻地儋州,脱下戎装穿上税服。驻村后,他搬出政府统一安排在开发区的宿舍,住进薛宅村,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在恢复薛宅古村落风貌的同时,他充分挖掘传统制糖、磨粉等工艺和民俗文化,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等项目,打造集火山岩地貌、传统工艺展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领头雁冲锋在前。薛宅村由贫困率10.92%的‘后进村转变成贫困率为零的‘先进村,村民的生活环境、精神面貌发生极大的改变,与杜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辛勤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杜卫红真情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引路人,真抓实干的好书记,践行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薛凤驹如是说。

猜你喜欢

组合拳贫困户村民
打好“组合拳” 改出新气象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