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不同愈合方式对早期边缘骨吸收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021-08-10景杨夏炎陈梦琦汪家庆李宏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吸收量种植体边缘

景杨 夏炎 陈梦琦 汪家庆 李宏卫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是一类带有穿龈光滑颈部结构的特殊种植体,多应用于后牙区或牙龈组织较厚区域的种植[1-2],有研究报道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可减少种植体骨平面细菌滋生,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概率[3-4]。区别于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常用的埋入式手术方式,其多采用非埋入式手术方式,以避免二次手术创伤,缩短种植修复治疗周期[5-6]。对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与早期骨吸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回顾表明,关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埋入式与非埋入式愈合对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对比埋入式与非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种植术后3个月及种植体负载后12 个月时的MBL量的差异,研究软组织水平种植体采用不同愈合方式对MBL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愈合方式,减少后牙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早期MBL,提高其远期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种植体:杭州民生立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系统)(该系统为三期临床试验用种植体;试验中使用种植体光滑颈圈高度均为1.8 mm;直径有3.6、4.2、4.8、5.4 mm;种植体长度有8.5、10及11.5 mm)。

CBCT(NewTom VG,SRL公司,意大利);软件:NNT viewer图像分析软件(NewTom,意大利);GraphPad Prism 7软件(GraphPad Software,美国)。

1.2 患者资料

收集2017 年9 月~2019 年10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6 例患者,年龄在26~67 岁,平均年龄(44.78±10.98) 岁,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4 例,共植入软组织水平种植体46 枚。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70 岁,性别不限;(2)后牙区需进行单颗牙种植修复且邻牙无牙周、牙髓疾病者;(3)缺牙区软硬组织条件良好,无需进行植骨;(4)无异常咬合关系者。

排除标准:(1)有系统性或口腔局部疾病可能影响术后愈合和骨结合者;(2)妊娠、哺乳期女性;(3)患有口腔外科手术禁忌症患者;(4)金属过敏者。

1.3 手术

种植体植入术中,使种植体光滑颈圈下缘平骨面最低点并控制植入扭距在25~50 N·cm,其中21 例采用埋入式(SH)愈合手术方式(使用封闭螺丝),25 例采用非埋入式(NSH)愈合手术方式(使用愈合基台)。术后7~10 d拆线。术后3 个月,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手术方式的种植体直接进行修复治疗;另一组患者行二期手术,两周后行修复治疗。所有修复体均采用螺丝固位的单冠修复方式。

1.4 随访观察

记录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植体植入部位、骨质类型、植入方式、植入扭矩、种植体直径、长度、种植体周围口腔卫生情况。种植当天、戴冠当天及修复后12 个月行CBCT检查。并于修复后的1、3、6、12 个月预约患者复诊,由同一个医师进行口腔检查,记录患者种植牙位的探诊出血情况(阴性=0,阳性=1)、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

1.5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将CBCT数据导入NNT viewer 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时CBCT截面通过种植体中轴线,以种植体边缘与近中、远中及颊舌侧牙槽骨的最低接触点作为垂直骨水平。种植体根方平面至垂直骨水平的距离作为种植体周围骨高度(bone height,BH)。种植手术当天、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2 个月,分别测量其骨高度,记录数值为A、B和C,则愈合期垂直骨吸收量即为A-B,种植牙负载后一年垂直骨吸收量即为B-C,记录种植体近远中及颊舌侧牙槽骨吸收情况,从而计算出各时期平均骨吸收量。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每侧测量3 次,取平均值。BH测量方法如图 1。

图 1 种植体周围骨高度测量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将各个患者愈合期及负载1 年时的近远中及颊舌侧骨吸收量的平均值分别记为MBL1和MBL2;将修复后第1、3、6、12个月测得的菌斑指数取平均值,记为MPLI;将探诊深度平均值记为MPD;将探诊出血情况的平均值记为MBOP。使用SPSS 20.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及愈合方式分级

见表 1~2。

表 1 患者基本资料

表 2 MBL变化情况

2.2 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愈合方式分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部位,骨质类型、植入扭矩、种植体直径、种植体长度、平均菌斑指数、平均探诊深度、平均探诊出血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

愈合方式两分组间的MBL量采用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愈合方式间MBL1总体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 2),在愈合期SH组较NSH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MBL量更少;而两组间MBL2总体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设计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于一期和二期手术同做[7-8],免除二期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节约整个种植修复时间,因此目前所有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几乎都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手术方式[9-10],目前有关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不同愈合方式对种植体MBL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有学者对骨水平种植体不同愈合方式对愈合方式对边缘骨丢失量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骨水平种植体采用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5 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4%和96%,边缘骨丢失量均较少,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1]。另有多项临床型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12-13]。然而Fiorellini等[14]在一项比格犬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在愈合期(0~12 周)采用埋入式种植方式组的骨吸收量明显低于非埋入式愈合组;但在二期手术后(12~18 周),埋入式愈合组种植体周围骨丢失率和骨丢失量均显著高于非埋入式愈合组。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三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在患者筛选期、种植体植入当天、戴修复体当天及修复后1 年这4 个时间节点拍摄CBCT,此外在术后30、90 d及修复后30、90、180 d采用平行投照法拍摄小牙片,小牙片数据无相关重要时间节点且无法测算颊舌侧骨吸收量数据,因此只选用了CBCT数据作分析,并以种植体根端顶部作为参照点。本研究观察了软组织水平种植体采用不同愈合方式对种植体在愈合期及功能负载1 年时近远中MBL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愈合期采用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MBL量明显低于非埋入式愈合组(P<0.01),在功能负载1 年时,两组间的MBL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这与Fiorellini等[14]在比格犬动物实验中骨愈合期MBL量的实验结果相似,但与种植负载后骨吸收量的实验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采用埋入式愈合的手术方式,在种植体愈合期,其骨边缘完全位于黏骨膜下方,可以避免口腔内细菌及其它机械或化学因素的刺激,进而减少MBL的发生[15];此外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有一定高度的光滑颈部有利于牙龈软组织在早期与种植体形成边缘封闭,在二期手术置入愈合基台的过程中,可减少手术创伤及感染物质对牙槽骨边缘的刺激[16-17]。

4 结 论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植入时可以考虑采用埋入式愈合的手术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愈合期的MBL,但二期手术会延长种植修复的周期,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评估后再做出选择。此外,愈合方式对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负载后1 年时的边缘骨丢失量及种植成功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其对远期边缘骨丢失是否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吸收量种植体边缘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