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2021-08-10罗大成李海静张凯皓刘云霞时春喜

西北农业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吡唑粒剂炭疽病

薄 鑫,罗大成,李海静,张凯皓,刘云霞,时春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辣椒是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栽培时间已达到数百年,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和菜品[1],在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居第一位[2],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3]。

在生产上辣椒炭疽病是辣椒常见的病害[4],会引起辣椒叶片脱落,果实腐烂,严重时烂果率达30%~40%[5],甚至会引起植株死亡,导致产量减少20%~50%[6-7],如果不能及时防治,会对辣椒收益造成巨大的影响,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生物防治方面,辣椒炭疽病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培育出优良的抗病品种[8]。所以,化学防治成为控制辣椒炭疽病的主要途径。本试验研究6种化学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活性测定

1.1.1 供试菌株 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来自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西小寨村辣椒大棚,经过组织分离法得到辣椒炭疽病原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801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的制备 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蔗糖20 g,琼脂15 g,蒸馏水1 000 mL。

1.1.3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及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6种供试药剂及来源Table 1 Six test agents and their sources

1.1.4 试验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9]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预试验基础上,进行药剂稀释,每种药剂浓度设定见表2。

表2 6种供试药剂浓度设定Table 2 Concentrations of 6 test agents

将5 mL药液加至50 ℃左右45 mL PDA培养基中,摇匀,平均倒入3个培养皿(直径9 cm)中,每个浓度重复3次,设置清水空白对照。 25 ℃下恒温培养72~96 h,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生长直径,计算抑菌率,公式如下: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0.5)-(处理菌落直径-0.5) ]/(对照菌落直径-0.5)×100%

1.2 田间药效试验

1.2.1 田间试验地条件 试验于2019年6 -7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西小寨村辣椒大棚进行,试验地为设施栽培,土壤为塿土,667 m2施农家肥8 m3,复合肥40 kg,管理水平较好。

1.2.2 供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吉椒8号’。

1.2.3 试验设计 于辣椒炭疽病发生初期施药。试验共设7个处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 mL/667m2、50 mL/667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7 g/667m2、58.3 g/667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 g/667m2;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小区20 m2,小区之间随机排列。

于2019年6月25日第1次施药,7月2日第2次施药。施药器械为新加坡利农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4 Mpa,喷孔直径1.2 mm,均匀喷湿茎叶和果实反正面,用药液量约为700 L/hm2[10]。

1.2.4 调查时间和方法 按照《GB/T 17980. 3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施药前进行第一次病情指数调查,施药后10 d进行第2次防效调查。

1.2.5 数据统计方法 室内活性测定数据、田间药效试验数据分别采用SPSS 23.0、DPS 7.05数据处理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分别为0.64 μg/mL、0.26 μg/mL、0.95 μg/mL,对辣椒炭疽病室内毒力效果较好,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防治效果;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对辣椒炭疽病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别为113.43 μg/mL、303.47 μg/mL和21.08 μg/mL,对以上3种药剂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表4可见,6种药剂处理中,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 mL/667m2和30 mL/667m2,以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8.3 g/667m2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84.03%、80.45%和80.9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7 g/667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 g/667m2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差,防效分别为69.90%、70.03%和73.88%。

表4 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Table 4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fungicides to pepper anthracnose

2.3 对辣椒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及其对照药剂各处理对辣椒植株均无药害等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3 讨 论

为了指导田间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得到对辣椒炭疽病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11]。但由于作用方式、吸收传导活性、持效期等因素均可影响药剂的田间药效,所以,除室内毒力测定外,还需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验证[12],最后得到对辣椒炭疽病有较好防效的 药剂。

在防治作物病害过程中,选择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13]。但目前常栽种的品种,对辣椒炭疽病均无抗药性。高抗性的中国辣椒和下垂辣椒因种间杂交障碍,在种子培育方面,也难以直接应用[14]。同时,抗性品种的培育及应用因缺少辣椒抗性基因材料以及优势炭疽菌种类的不同,也受到严重的影响[15-16]。因此,在防治辣椒炭疽病时应着重加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生物防治方面应采取合理施肥、轮作制度和合理密植[17]等方式提高抗病能力。

在化学防治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推荐使用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辣椒炭疽病。高杨杨等[16]研究也表明吡唑醚菌酯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8.3 g/667m2的防效为80.94%,与霍建飞等[18]研究相比防效略高,可能是调查时间、辣椒品种等因素造成。吡唑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为高抗性风险药剂[19-20]。苯醚甲环唑与其作用机理不同,为三唑类杀菌剂。因此,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在田间应交替使用两种药剂。同时,针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还应进一步筛选作用类型不同的药剂[21-22],以延长药剂的使用时间,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

猜你喜欢

吡唑粒剂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柑桔沙皮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