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效果观察

2021-08-10周先珊高澍吴立红祝春华余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勤弹力肌力

周先珊 高澍 吴立红 祝春华 余芳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之一,是人体在运动时变化最复杂的合力中枢[1]。调查显示,踝部损伤是常见的军事训练伤,又以外踝部损伤多见,大多数为扭伤所致。折返跑、跳跃、跨越障碍物等训练中踝关节活动常超过其正常活动度;另外,超负荷训练、盲目训练,均会导致训练时踝关节损伤的发生[2]。反复的踝关节扭伤会发展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FAI)。研究表明,FAI普遍存在本体感觉减退、关节不稳定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3]。本研究采用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特勤官兵进行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 月本院疗养的特勤人员,通过调查问卷、入院检查等筛选出符合单侧FAI特勤人员30例。纳入标准[3]:①在过去6个月内,同一脚踝至少发生2次中度扭伤;②活动中感踝关节无力、失控感;③前抽屉试验阴性,未发现明显关节松弛及机械不稳定;④患侧踝关节活动能力无明显异常,感觉正常,关节无疼痛;⑤均签署治疗书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下肢神经肌肉或肌肉骨骼问题(如足部畸形、肌萎缩侧索硬化、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30例确诊FAI特勤人员均为年轻男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年龄、军龄、体质指数、患踝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所有特勤人员均安排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负重、平衡功能训练等。5次/周,45 min/次,共4周。观察组人员此基础上增加踝关节Thera-Band抗阻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1)Thera-Band抗阻训练:训练者坐于地板上,双腿向前伸直,将弹力带两端固定于脚前方,弹力带中部套在一侧脚背行背伸训练;将弹力带中部套在一侧脚底,双手抓紧弹力带两端行跖屈训练;将弹力带两端固定于旁边物体上,弹力带中部套在一侧脚上,脚踝向内或向外拉抵抗弹力带阻力行内外翻抗阻训练。训练5次/周,3组/次,每组每个动作做30次,组间休息2 min。(2)等速肌力训练:受试者进行10 min一般运动热身和伸展运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及内外翻关节运动。热身后,采用Biodex System-4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患踝等速肌力训练,训练时取坐姿,背部紧贴座椅背并固定。髋、膝关节屈曲45°,固定膝关节,受测足放置于踏板上并固定。等速运动方案在120°/s的角速度下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内外翻运动模式,每种模式进行15次,训练3个循环/d,循环间休息1 min,训练3次/周,持续4周。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各指标。(1)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CAIT):根据个人情况填写问卷,CAIT问卷包含9项问题,用以评价日常活动中踝关节处的主观感觉。9项问题总分为0~30分,得分≥28分提示不存在FAI,≤27分提示受检踝关节存在FAI[4]。(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评估:评估姿势同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在Biodex System-4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上以120°/s的角速度下进行向心性踝关节背伸、跖屈及内外翻运动。要求受试者尽力进行肌肉收缩,每个动作测试3次,每次完成后休息1 min,防止肌肉疲劳累积,分别测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内外翻肌群的3 次峰力矩,计算平均峰力矩。(3)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开始试验时,将脚置于Biodex System-4测试仪空档(0°)位置。所有受试者均被蒙上眼睛,以消除视觉线索在关节复位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熟悉测试装置,受试者被要求进行3次踝关节活动的主动重复,从最大踝关节内翻到最大外翻。测试开始时,测试人员被动将被测踝关节移动到20°内翻的测试位置,并保持该位置10 s。静态定位10 s后,踝关节被动从呈现的角度向后移动到参考角度。当试验装置以1°/s角速度从空档位置持续移动到反转位置时,要求受试者在认为已达到试验角度时,通过使用手持开关停止装置,记录参考角和重新定位角之间的误差(度),取2次试验的平均值,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误差值越小提示本体感觉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AIT评分及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误差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人员CAIT评分及内翻位置觉误差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人员CAIT评分及内翻位置觉误差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CAIT评分(分) 内翻位置觉(°∠)观察组 12 治疗前 18.9±3.5 3.6±1.9 4周后 25.9±3.2*# 1.8±1.4 *#对照组 15 治疗前 18.3±3.6 3.5±1.8 4周后 22.5±3.3* 3.4±1.7

2.2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周围肌群峰力矩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人员各动作肌群峰力矩结果比较[Nm,(±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人员各动作肌群峰力矩结果比较[Nm,(±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时间 跖屈 背伸 内翻 外翻观察组 15 治疗前 32.1±4.8 14.3±4.5 11.1±3.6 10.2±2.7 4周后 49.5±5.1* 21.3±4.1* 17.4±4.1* 16.6±2.8*对照组 15 治疗前 31.3±5.6 13.3±3.2 10.6±2.4 9.8±2.8 4周后 42.5±6.8 17.3±3.3 13.5±3.2 11.7±3.5

3 讨论

特勤人员是指军队中执行特殊军事任务人员,其日常训练任务重,训练标准更高、训练强度更大。通过调查发现,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类型。踝关节反复扭伤会导致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和FAI。MAI的形成条件是韧带松弛,关节运动受损或撞击。这些缺陷通常通过特定的关节活动和或手术方法治疗。FAI被理解为感觉运动关节控制改变,主要由本体感觉和或踝外翻肌力量缺陷引起。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方法恢复这些关键参数,包括踝关节本体感觉和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强化训练。

踝关节的稳定需要关节周围肌肉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踝外翻肌肌力缺陷缺失更易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5-6]。本研究发现,通过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120°/s的角速度下,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及外翻肌群峰力矩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选择120°/s的角速度,主要是考虑到踝关节扭伤时的动作状态,可以训练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达到稳定关节目的。另外,观察组采用Thera-Band抗阻训练可以同时训练同侧膝、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有利于下肢力线的恢复和姿势控制;Thera-Band力及拉伸率的可变性可以更有效提高肌肉力量。针对FAI特勤人员,Thera-Band抗阻训练方便、简易、便于实施,更适合基层特勤官兵日常训练所用。另外观察组采用的等速肌力训练能够在每个角度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力矩输出[7]。因此,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起到协同作用,对提升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效果明显。

踝关节扭伤可造成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和神经纤维损伤,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准确感知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影响本体感觉反馈系统对关节运动和负荷做出反应[8]。本资料显示,治疗4周后,对照组人员内翻位置觉改善不明显,观察组人员内翻位置觉误差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本体感觉能力可以通过等速肌力训练来恢复。HAZNECI等[9]研究发现,通过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关节位置觉及肌肉力量,与本资料结果一致。作者认为肌肉获得力量后关节位置感得分的提高可能有两个原因:(1)内翻肌和外翻肌力量的不平衡可能导致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失衡,进而导致本体感受器损伤。增加力量后,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失衡得到改善,导致伤害本体感受器的因素消失。(2)由于肌梭和高尔基肌腱或组织活性的增强,从而提高对关节位置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提高FAI特勤人员的CAIT评分,改善下肢运动能力;增强FMI特勤人员受损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可促进关节本体感觉恢复,使关节稳定性提高。因此,在FMI康复治疗过程中,应以提高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及恢复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为主。

猜你喜欢

特勤弹力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