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与理性

2021-08-09蔡伟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晏殊感性理性

蔡伟

摘 要: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占据了“北宋词坛四大开祖”的两席之位。晏殊承上启下,史称“北宋倚声家之始祖”,晏几道被称“不愧是小令的圣手,把小令词的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父子二人都是有灵心锐感的优秀词人,在词的审美格调方面,晏殊给人以理性的圆润之感,晏几道给人以感性的绵密之情。

关键词: 晏殊 理性 晏几道 感性 审美格调

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以词享誉盛名,人们在品评他们父子二人作品时经常进行比较。如周济曰:“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介存斋论词杂著》)陈廷焯云:“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白雨斋词话》)毛晋认为“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云”(《宋六十家词·小山词跋》)。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以《珠玉》比花中之牡丹,《小山》其文杏乎?”我比较认同叶嘉莹先生所说“就风格而言,晏殊词温润而疏朗,晏几道词秀丽而绵密;再就意境言之,晏殊词往往表现有一种理性的反省和思致,晏几道词所有的,常只是一种情绪的伤感和怀思”。在词的审美格调上晏殊给人以圆润超脱的理性之感,晏几道给人以绵密纯情的感性之感。

一、理性之如晏殊

晏殊家境平平,其父晏固为抚州衙门一小吏,然晏殊本人早慧,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就以神通荐于朝廷,赐同进士,跻身官宦之列,而后一路高升,五十二岁加同平章事(宰相)。

晏殊仕途通达,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文坛、政坛的中心地位,在其担任枢密使、宰相之职时,与当时文人欧阳修、张先、韩琦、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交往密切。宋代统治者实行“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以文官为主的官僚队伍,再加上北宋城市经济发达、夜市繁荣及统治者对“歌儿舞女”的式享乐的提倡。晏殊等人在忠君报国实现人生价值之外,经常与友人一起举办诗酒之会。叶梦得称晏殊“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唯喜与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儿相佐,谈笑杂出,散行之后,案上以粲然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在这种诗意的享乐中,词在晏殊等士大夫圈子中发挥了“娱宾遣兴”“聊佐清欢”的作用。在娱乐的外衣下,仁宗朝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们的内在心态完全不同于晚唐五代那种词作中无所作的消沉心态,他们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理学虽然在南宋时期开始确立主导地位,但在此之前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士大夫自觉主动地构建自己的人生道德信念,自觉提高内在修养,这种儒学的“内转”使得晏殊、欧阳修等人身上表现出一种既平易从容又雄健豪宕、宠辱不惊、志气自若的心态。这种穷达自如的理性心态,使晏殊在词作中表现出一种不易察觉的文人理性情感。

晏殊的词情深意远,表现出通达的观察力,有着感人深发的生命力。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对酒当歌,淡雅宁静,平淡开头,“去年天气旧亭台”时空转换,一笔宕开,“夕阳西下几时回”意境袅袅,那时那事那景霎时涌入眼前滑入心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已去,人不在,世事皆非,晏殊没有让自己的感情一泻无余,只是淡淡地说道那归燕似曾相识,体现了一种经历世事变迁而自若的修养,“小园香径独徘徊”在感伤的情绪中笼罩着一种通达的意蕴,情深而意远又能最终以理节情,虽往事不再,时光难耐,但最终晏殊并没有疾呼人生的悲痛与无奈,而是以一种不致使人颓废的忧伤笔调表达了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词人情感敏锐而终能以情理节制抒发一种哀而不伤的淡雅情趣。再比如《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中晏殊写道“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这首词写的是相思离愁,一句“心长焰短”把红烛比作人,无论人的梦想有多么美好,向往多么超脱,但最终都只是“心长”。写到红烛晏几道在词中是这样表现的“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小山眼中的红烛沾染着自己的情绪,止于为有情人不能相守泪流。小晏的红烛相对大晏来说单纯许多。晏殊总能把看似简单的闲愁、相思悠悠地书抒写出人生的意味,与作者通达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分不开,仔细读来能生发强有力的感悟生命的力量。不难看出晏殊的词作中包含富贵闲雅、超旷淡然的审美理想,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晏殊平淡自然的清词雅句中含蓄蕴藉的人生感悟,为其词境的高远蓄积了力量。

在《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中写道:“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满目山河”引起了“念远”的诗人感发,一个“空”字在感情中表现了理性的反省,“念远”又有何用呢?“落花风雨”却是“更伤春”,“空”“更”双层加深,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一个“怜”字体现了对今天的尊重和爱惜,对眼前人、现有时光的看重,隐含着词人对主观情感和客观事实的理性处理。同样《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写的是相思离别之苦,然格调高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三次提到:“《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同时还把这句比作人生的第一境界。晏殊不正面抒发感情,但相思之情融合在他人生感悟含蓄涌出时,思想内涵极丰富,能引发读者有关人生世路的诸多联想,这在他的诸多词中有所体现。

晏殊的词集取名为《珠玉集》,他的词表现得像珠玉一样圆润,在晏殊词中有一种“富贵之象”,这是基于他富贵生活之上,超然于物外追求精神上高雅的表现,通过日常生活现象感悟人生意义,流露的是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清丽雅洁的人生境界。

二、感性之如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作为临淄公晏殊的暮年之子,小山生于富贵之家,自幼生活在其父与当时文人诗酒唱和的艺术氛围里,耳濡目染,再加上自身才华横溢,在北宋词坛颇负盛名,独以令词占据文坛一席之地。但由于家道中落,由其嫂养育成人,长于夫人之手及年长后的落魄生活都对其性格产生影响。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说道:“磊隗权奇,疏于估计,文章翰墨,自立规模,长欲轩桎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可见这位落拓公子有着同李后主一样的才情爱好,真性情,也有着贾宝玉般的生活遭遇,为人奇特孤高。其在词作中表现的思想同后主、宝玉一样不求功名利禄,女性世界的单纯、温柔、简单外加细腻的情感、才情更符合内心追求,接触那些有才艺的美丽女子,便自视为知音。在《小山集》自序中晏几道称:“沈十二亷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小山本人与她们交情甚笃,当世事变迁,好景不再,美人流落人间,小山便创作了大量词作用复咏往事,长忆相思。在这个背景下小山词往往持着“析酲解愠”即释忧纾怨的功用观,以“感物之情”作为其创作观,与小山本人“痴绝”的性情相关,在《小山集》中满满的是小山的“天真”词心,小山这种任真自然的人性美使他的作品散发着感性诗人之美。

晏几道在酒宴娱乐中嬉游,玩弄文墨,用清新之语填词,表达真挚的感情,他的词作具有明显的辞藻艳丽,色彩鲜明,感情直露而少含蓄。如“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景美、人美、情更美。“须愁别后,天高海阔,何处更相逢”“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小山用艺术化的语言以男性的角度,堂而皇之不加掩饰地诉说自己的相思,看似意境境界不是很高远,但他打破了恋情词“代言”的局限,他不是以一位风流才子写对佳人的欣赏,而是抒写着苦苦的相思和感情缠绵真挚,这是真正感性之人光明执着的情思,不需要遮掩也不需要代言。在《小山词》中与美人的初遇是那么美好“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相逢”“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别后是那么难熬的相思“长相思,长相思,浅情人不知”只有在“梦里时时见得伊”,这位“当年拚却醉颜红”的“金鞭美少男”在困顿落魄的日子里回忆着往日里那美好的日子,虽然“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他的痛苦也犹如秋莲“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正因为《小山词》艳丽细致,善于真情直露使作品的意境内涵显得稍稍弱了一些,与其父意境深远的理性相比,小山词贵在能“直摇人心”。小晏的感性表现在爱情词中甚至重复地让人感觉这个人骨子里是何等的执拗,他总是会“悦之无因,相思成疾”忘却时间,没有功名利禄,犹如专情又任性的女子,“空替人垂泪”的红烛。晏殊的理性告诉人们世界很丰厚,一个男子的人生何其丰富饱满,小晏却是感情的痴者,他宁愿埋头于回忆往昔,把今日蹉跎了,看似对自己与他人少了一份责任感,然我更愿认为如王国维所言“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三、原因浅析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是那种观外物四时之变化,看风卷云舒、落花流水便能触发词心抒发情思的优秀词人,他们的词不像诗——穷而后工,而是凭自己敏锐的感悟挥洒人生情怀。虽为父子但因他们生活的环境、社会地位及性格等的差异,在二人的词作中,大晏往往透着理性的力量,小晏常常散发着感性的光辉。

就生活环境而言,晏殊是太平宰相,一生处于官运亨通的上层生活,在五十四岁罢相出镇外州,晏几道作为他的暮年之子,年少时是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但在晏殊六十四岁死后,他失去了庇护的大树,由其嫂抚养长大,这种生活上的前后断层与反差与大晏自己独立在官场打拼成长相比,小晏少了完善发展的平台,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变故一方面缺少独当一面的魄力,另一方面存在措手不及的不知所措,所以在词作中小晏总是“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大晏一点点构筑起更完整健全独立的人格,大晏的人生态度更积极向上,精神世界更厚重。加上自己位高权重,社会地位不同导致他们二人看待周遭世界的角度有所不同,晏殊能在感情抒发中隐含为政所来的更复杂的思考模式,同时基于生活中繁忙的政治事务,晏殊往往给能在词中洒脱地释放自己的心灵,使他的词境愈加深远,感情更复杂多变,自然而然具备理性的厚度。而小晏呢,陆沉下位的他不愿依傍他人,又在熙宁七年(1074年)因郑侠绘《流民图》受到牵连入狱,给他的仕途又增添了心理阴影,加上复杂的党派之争,晏几道一生在政治上并无建树,担任过监颖昌府及乾宁军通判。小晏依旧保持原有的赤子之心、单纯性情,醉心歌酒,怀念旧爱,但由于受早年身在优渥生活的影响,词作依旧艳丽,更以真挚的感情直摇人心。

再就性格而言,父子二人有明显的不同。欧阳修称晏殊“为人刚简,与人必以诚”,晏殊、欧阳修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好贤尚能的国之栋梁,心胸坦荡,志气自若,晏殊性格是阳刚进取的,他既能积极的入仕又能诗意地享受人生,性情真率,有超旷淡然的人生姿态。对晏几道的性格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说道:“其痴亦自绝人。”他有四大痴:不依傍贵人,不为“进士语”,家境贫寒自己却依旧如小孩子般不通人情世故,别人百次负他而他依旧相信别人,这样的小山俨然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情中人,其感性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同样的感情在不同阅历、性格的人那里用情的态度是不同的,大晏对待自己的感情总能体现出一种很有节制的反省,这是一种人生修养的体现,也是一种对自己感情的有效把握,他的情感表现得如玉般典雅而深邃。小晏有着很好的文学修养,他的词美、词雅,其实更美的是他“狭邪之大雅”的情怀,他的感情犹如一片水晶,晶莹剔透,虽然少了几分玉的大气但有着不可多得的纯粹。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國书店,2003.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4]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7.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张璞玉.酌浅低唱——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7]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8]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晏殊感性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晏殊《完溪沙》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