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1-08-09钱建超

重庆行政 2021年3期
关键词:彭水融合生态

钱建超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渝鄂黔重要联结点。幅员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户籍人口70万。“民族、生态、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彭水有苗族人口30多万人,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有茂云山、七跃山等生态屏障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森林覆盖率达62%,林地覆盖率近70%;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红色文化。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是彭水的第一支柱产业,有1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阿依河景区入选全国5A级品牌景区前百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彭水大地上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民生经济、城市经济,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彭水告别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7772户贫困户112680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2012年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85亿元增至245.1亿元、增长近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7.6亿元增至14.1亿元、增长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41元增至33775元、增长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至13397元、增长1倍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93.8亿元增至242.7亿元、增长1倍多,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值)从20.7∶41.1∶38.2调整为15.2∶32.5∶52.3。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到23.5万人,城市规划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境内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社会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教育事业一年一个台阶,高考一本上线从255人增加到1038人,每年在校大学生稳定在2万人以上;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率达100%,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率保持在72%左右,县域内就诊率达90%。当前,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十四五”时期是彭水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市委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渝东南武陵山区要建设具有山地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对彭水的功能布局是:发挥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重要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联动贵州道真、务川和沿河协同发展。这为我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五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文化为旅游赋“魂”、以旅游为产业聚“气”、以产业为城镇立“基”、以科技为发展蕴“能”,高质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把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作为重要保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相关扶贫政策稳定,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调整优化扶贫机构职能,做到脱贫政策不变、工作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一是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坚持定期开展“回头看”,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和提前干预,分级分层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脱贫后返贫或产生新的贫困。二是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强化”工作机制(即强化制度设计,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强化设施配套,夯实后续发展基础;强化产业扶持,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就业扶持,拓宽脱贫增收渠道;强化社区管理,确保后续扶持不漏一人),精准绘制好“就业需求图”和“岗位供给图”,进一步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三是健全完善乡村产业提升机制。大力推广“产业村长”制度,邀请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村长”和产业指导员,让有发展能力、有发展意愿的群众都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都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制度,让村干部带头入股或直接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四是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和分配機制。对脱贫攻坚中投资建设的归集体所有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扶贫项目,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和运行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责统一、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扶贫项目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健全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精准实施好帮扶项目,抓好帮扶措施落实,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深化东西部协作,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体系。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把产业发展、产销对接、民生协作等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对口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加强与腾讯公司、德勤中国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第二,把构建特色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作为长远之策。彭水生态资源禀赋,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特色。我们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有效路径,加快构建特色高效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努力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做精生态旅游业。坚持“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战略,强化蚩尤九黎城、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等精品景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办好办优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业态融合、品牌融合、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高质量建设世界知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二是做强生态工业。提升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招引苗医苗药大健康产业链项目,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加工、苗医苗药等新的增长点,更好发挥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生态工业提质增效。三是做特生态农业。按照生产集约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深化“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工业品下乡入村、农产品进城入市”的双向流通网络,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把做好融合发展文章作为关键之举。就彭水来讲,融合发展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要深度做好产城景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文章,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就城乡区域和谐共美新画卷。一是扎实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着力在拓展“城”上下功夫,着眼渝湘高速公路、乌郁两江合围区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按照“老城提质、新城提速、九黎城提韵”的思路,以每年供应土地1平方公里、开工房建1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10000人“三个一”目标推进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品牌效应、集聚辐射能力的城市功能区;着力在聚集“产”上下功夫,依托传统商贸产业和旅游产业,围绕观夜景、看演出、品美食、享购物着手,加快推进城市商圈、夜间经济提档升级,打造时尚消费城,实现产业聚集人。着力在做靓“景”上下功夫,坚持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融入城镇和景区建设之中,与时俱进打造便民休闲的边角公园、绿化美化的城市边坡、清水绿岸的江边风貌、郁郁葱葱的山边美景,实现城即景、景即城,城景互动、景城融合。二是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合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建设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城区,打造经济更具活力、生活更具魅力的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统筹推进以“一心”为点、“两带”为线划分的北部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康养小镇、旅游小镇、特色产业小镇、历史文化名镇、边贸物流集镇等,按照“县城50%、集镇25%、乡村25%”的规划布局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三片区六重点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乡镇干线公路等级,提速推动乡村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构建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应有之义。保护好彭水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一是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合理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夯实以乌江、郁江两大主要水系生态带和摩围山、七曜山两大山脉生态屏障建设为主体,以交通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的生态格局,实现生产高效、生态良好、生活宜居。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整治,建设好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和流域水生态环境,让山水颜值更高、人文气质更佳。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快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专项行动,让一江碧水美景永存。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交通、扬尘污染治理,统筹治理工业、生活等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农用地分类管理,不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三是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坚持把减污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气候经济等,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让绿色生活观念深入人心。四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保投入制度,加大纵向和横向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建立地方环保基金,有效化解第三方治理的资金瓶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监管体制,建立多部门联动式环境执法机制,从严从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作 者:中共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彭水融合生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生态养生”娱晚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