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评改共同体 提升写作实效

2021-08-09吴丽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习作文章

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当扎实的写作基础,但是写作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写作思路僵化的现象,对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写作思路缺乏创新,写作实效不高。习作评改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批改方法,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创新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效率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高中写作的基本情况分析

1.写作指导和评改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的高中写作训练主要在每一个单元结束之后以单元内容为主题进行写作,虽然学生每学期都会接触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但是由于课本内容有限,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写作题材也非常有限。再加上高中本身课业比较繁重,所以教师也不可能专门分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所以使得整个高中阶段的写作指导缺乏系统性。然后教师进行评改的对象也只是每学期学生所写的那些作文类型,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在文章的最后进行批注,然后选择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进行朗读,评改范围比较窄,评改体系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2.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写作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练习。首先,因为他们本身的生活阅历有限,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无法在作文中融入太多的东西,导致作文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太多的内容,学生自己没东西可写,自然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其次,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大多数高中,课业任务还是比较繁重,而且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主干科目的学习和分数的提高上,认为写作只是所有课程中不太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学生普遍认为写作的分数难以提高,所以也就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

3.写作难以得到系统化培训

现阶段高中的写作主要以语文章节教学结束之后的作文课为主,学生每学期能够接受到的专门的写作训练课时非常有限,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太多的写作知识,只能针对性地按照课本要求以及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掌握也仅仅是从学生提交上来的作文以及每周的周记等途径去进行了解,然后将学生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汇总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讲解,所能解决的也都是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没有太多的机会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专门性、系统化的训练。

4.学生写作思维僵化

为了尽快提高作文成绩,节约作文的时间,很多学生在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时候,往往会从大量的优秀作文中汲取灵感、积累素材。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大量模仿优秀作文的套路,很难在作文中真正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导致了在写作过程中写作模式套路化明显、写作思维僵化,整体作文呈现出“千人一面”的感觉,不仅缺乏新意,而且与学生本身的现实生活出现脱节,并不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自身的真实面貌以及内心的想法,这与素质教育之下对学生的作文练习目标存在明显差距,看似学生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取得差不多的作文成绩,实则却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习作评改方式的改进探索

1.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作文评改共同体

高中学生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化、连续性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该包括课下和家庭学习在内的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习作评改系统也应该和作文练习一样形成一个闭合的有机整体,通过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改、教师对于作文的总结评改以及家庭教育环节父母的督促与鼓励三个方面形成作文评改共同体。用科学的手段让学生对写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首先,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为写作汲取灵感。教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作文评改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学生在作文评改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尽量客观地对作文进行评价,指明其中的问题,对于同学在作文上所展现出来的闪光点,也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作文评改,并且在评改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作文内容的启发,多和原文作者进行沟通,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真正实现通过作文评改来提高写作实效。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应该选取恰当的评语,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评价内容要做到重点分明,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用恰当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写作。比如在做“真景描绘,真情表达——学写写景抒情散文”这一内容的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没有真正把握到散文的实质,作文中普遍反映出来的情况是文章“形神俱散”,没有明确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作文进行评改的时候,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在文章写作中如何抓住重点,让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再次,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利用微信群建立起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家校之间的习作评改共同体家长参與到作文评改过程中来,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写作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作品让学生在课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然后共同探讨作品的写作特点。最后由学生形成读后感作为课后作业提交给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尽量带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分享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2.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评价全面性

在通过习作评改共同体进行作文评改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重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评价,尽量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习作评改共同体这个教学方法的时候,都会觉得比较新奇。在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改的时候,学生就会下意识的模仿教师对自己作文评改的方法,比如圈出错字,在精彩的语句下面画红线,对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点评。但仅仅是这样还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更加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于一篇作文的看法,比如进行“心灵对话,思想撞击——学写文学短评”的作文评改时,同一篇文章,学生会从别的同学的短评中看到不同的思想,因此在评价别的同学文章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这样的评语:“虽然文章篇幅比较短,但是我从你的文章中看到了你对这篇文学作品独特的解读,为我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也对同学的思考角度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或者也可以从文章结构方面进行评价,寻找同学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亮点,让整个作文评价过程更加全面。

3.通过鼓励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同一个班级,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偏好的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更加擅长文章写作,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文章,写起来都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则更偏向于理性思维,不太擅长进行写作。因此在进行评改共同体教学的时候,不仅教师要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用公平的心态去对待其他同学的作品,对于交换评改的作文无论品质如何,都要对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肯定,然后用委婉的方式向文章的作者点明写作中出现的不足,鼓励学生和原作者进行文章写作方式的探讨,让学生学会彼此欣赏,用鼓励和肯定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实现用评改共同体提升写作实效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任何一篇作品,无论内容如何,都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构建习作评改共同体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同学的作文中汲取灵感,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探索到文章写作的方法。而习作评改共同体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架设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刘先菊.习作教学与评改一体化之策略[J].家长,2020(25):162-163.

[2]柏春庆.单元整体观照下的习作讲评设计——以六(下)第三单元习作评改课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0(Z1):113-117.

[3]汤云玉.共赏、互评、乐改——习作评改招招谈[J].教师,2016(33):44-45.

[4]洪嘉兴.文字遇上华尔兹——习作“学习共同体”下的评改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6(01):76-77.

吴丽雅,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共同体习作文章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