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设定运用的浅表小结
——以《国粹京剧》为例

2021-08-08张锦彪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颜色红色情感

张锦彪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 100081)

一、红

红色是人们最常见和最喜爱的颜色之一,具有独一无二的视觉特性和最为复杂的情感内涵。从物理属性来说,红色波长最长,穿透力和冲击力强,最容易引起视觉注意,因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红色是光的三原色之一,是色彩中的重要一极,与绿、蓝叠加出万千色彩,为人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据历史学家研究统计,任一文化包含三种或以上的颜色,除黑、白以外,第三种必是红色。亦即是说:混沌初开,在有色彩中,红色是大多数人的第一感知。看到红色,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生命之火和奔流的血,想必这种血与火的交织映像,给予了人们生命的涅槃和希望。由此,红色夺目的物理特性自然演进形成壮大、热烈、前进、紧迫的普遍心理反应,即红色的心理属性,包含普遍意义的共性心理和偏颇独具的个体情态,前者指作为自然人本能传达出的一般性情感反应,后者指人的个体经历和色感差异而导致的对红色的不同心理反应。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特别要说明的是:作为文化传承重要标志的颜色和图腾,是人类族群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历史背景和宗教风俗引起的差异文化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特征,即民族性。在不同的人文陶染下,红色的冷暖深浅变化引起人们各种矛盾的复杂暗示,如:积极与警示、温暖与残酷、正义与邪恶、喜庆与恐怖、力量与危险、热情与决绝、忠贞与嫉妒、高贵与放荡等等,甚至走向终极的革命性。

二、中国的红

尽管红色最被世界人们所倚重,色彩的民族性却决定了其象征意义在不同国家民族是千差万别、甚至是天壤之别的。即使同一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色彩表达也不是一成不变。而在现当代中国,红色尤有特殊意义。

(一)文化差异下红色的情感表达

上溯到文明的起源,人类对红色还是偏向于共性的自然感知:表示血与火的生命绚烂,表示对未知的刺激警示和对蒙昧的避难驱邪。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出现了各式衍变,红色的后天认知越来越被强化,形成共性分化。比如大红,西方多认为是激进和暴力,是危险和动荡,带有些许“魔”性意味;而在东方更多表现为喜庆祥和,是忠诚正义,是美好的化身。历经千百年,西方坚持对红色紧张情绪表达的初始认识;在中国,最初的驱邪意味弱化,演进为浓烈的吉庆欢愉、积极向上。这等差异表现在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股市上,西方的红色表示下跌而东方表示上涨。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进入地球村,文化的交流融合促使人们越来越开明,逐步走向包容大同,对于各民族情感相互更尊重,红色物理属性和美学理解得到充分合理运用,如红绿灯的一统设定、“红十字”和“红丝带”的象征意义等。

(二)中华民族的红色情感寄托

中华文化是唯一不曾断流过的文化。五千年来,红色的蓬勃生机和热情正义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形成我们民族基因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奉行赤、黄、青、黑、白的“五色体系”,与“五行”相对应。红色为极阳之色,最初是人们自我保护、消灾避邪的寄托,表达人们心向祥和的愿望。随着民族融合和生产加工提炼技术的进步,根据浓烈感受不同人们区分出绛、赤、朱、丹等各式的红。人们对红色越来越喜欢,对红色的使用也越来越淋漓尽致,红色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息息相关。渐渐的,红色从“五色”中更进一步,占据主要位置,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代表。首先是志庆,红色代表生长荣昌、吉祥兴旺,所以传统节日、仪礼纪念进而扩大到各类庆祝活动都以红为志。春节的春联、窗花、灯笼、红包、红头绳等,烘托出人们喜乐祥和、红红火火的气氛;人生中的诞生礼、成人礼、婚礼等的各类衣饰用品,无不满载人们心向美好的祝愿;而上至国家大庆,下至班组联欢,条幅、旌旗、丝带、围巾,都是欢呼雀跃、热烈喜庆的渲染。其次是驱邪,红色代表赤焰烈火、危险紧张,这是红色的初始意义。如传统节日中的桃符、爆竹,如本命年的红衣库、红腰带,等等。

红色还与政治如影随形,是一种严肃秩序和等级森严的表现。古代中国,虽然不同朝代不同君主存在极大的个人好恶,越来越细分的各式红色或是“正色”或是“间色”,地位时有悬殊,但是总体来看,红色普遍都是高等级别的。赤色为“帝”,是血统最纯正的颜色,紫色也从间色慢慢上升为红之极色,越来越尊贵,成为上上色。古人还认为,红色是上天的赐予,应该生而敬畏。《礼记》有载,祭礼中的服饰节制、牺牲贡品,必须是纯正朱红,代表上天威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除了祭祀,红色正是战争本质的体现,遍布阵列旌旗、襟袍战鼓、兵器缀饰之中。

(三)意识形态范畴的“红色”革命情感

在近当代,因为坎坷的民族独立道路,“红色”被赋予完全不同的内涵,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具有了更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时代意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端,第一面红旗是自由、共和的底色上洒满烈士的鲜血,尔后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就有了俄国的红色革命,有了“红场”……而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红色代表的是更切身的血染风采、是更顽强的斗争、是进取、是胜利、是忠诚……是信仰。这段历史留下了不尽的“红色资源”,留下了“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昂扬姿态、争取“又红又专”的坚定决心。明显,红色完全扩充了其本有的色彩意义,成为新的民族积淀,是一切正能量的集合。

三、设计中的“国红”

(一)红色运用的现状

红色是国人民族情感的天然载体,设计中作为主色调自然成为不二的选择。近年来,由于国家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人们变得更加自信,红色欣欣向荣的一面前所未有。世纪会展、奥体赛事、国际交流,一片红色海洋、大国气象;传统设计、影视、新媒体,赋能红色创造、大国工程。如奥运会徽、宣传片,世博中国馆等等。在我们身边,目之所及,企业VI、商场大促、单品广宣,衣食住行不一而足,红色无所不在。尽管红色运用如此广泛,尽管中国设计突飞猛进,不得不说,集体迷失时而存在,有失美感、抑或脱离美学规律的红时而出现。“中国文化”成为各种全红运用天然的借口,因此奥运出场服被戏称“西红柿炒鸡蛋”,民间排出的“丑陋”设计也多数是以红色为主。都在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不禁要问一问:这样的红色品质真的就是我们“民族”的吗?

(二)红色设定的正确性选择

随着人们国际视野不断拓宽,自信心不断增强,设计中优秀的传统基因和本土文化得到重新审视,自觉理念初步确立。设计介入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颠覆旧观念,赋予时代力量。对于红色的运用,也应该在审视中越来越恰当、准确,呈现出既符合文脉也符合审美的“红色”设计,而不仅仅是笼统的“思维定势”。在此,结合光盘《国粹京剧》包装设计中的红色运用谈一点思考。

首先,选不选用红。结论无非就用或不用两种,但是项目选用某种颜色是需要充分理由的。设计师眼中本没有“不是”的颜色,确有“不适”的颜色,需要仔细比较和倾心感受。所以,针对该光盘包装我做了两个实验设计方案(如图1/图2)。个人主观上是倾向于不采用,但是多数人却表决了红色,但是并没有说服我,因为选择的缘由只是“红色更体现中国文化”。影响颜色采用与否的因素很多,体现“中国文化”的方式也很多,而主体颜色是否突出内容主题精神无疑是第一位的。其实“京剧”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红色的附着对最终效果是增益还是弱化,似乎值得推导一下:图1 中的标题字体是采用红色后另行设计的,如果不用或者采用性格弱一些的字体,是否还有此效果?或者尝试设定其他颜色,就明白红色是否在关键点上。图2 中主体颜色是黑、咖、粉红的组合,是京剧脸谱较有代表性的颜色,可替换余地不大,而图像元素选择余地相对更宽泛,入调处理后对强化主题效果可以确定。此外,从市场同类型设计看,采用红色也是有“同质化”疑问的。

其次,采用什么样的红。红色可以定义为一个相对笼统的颜色集合,根据明度、纯度、冷暖可以调配出各式的红,与不同颜色搭配,传达出不同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效力。传统中国红为“赤”,现在俗称的“大红”,也近似光原色的红色极;而现代意义的色料原色为品红,根据不同色性演化出大红、绛紫、殷红、嫣红、棕红、朱红、橘红等,心理表现或高贵、或热情、或时尚、或柔美,根据对比强弱进行各种灵活组合,表达出作品主题或渲染气场氛围。如红与黑白灰,分别表现刚毅神秘、积极明朗、高级时尚;红与橙黄的喜庆热烈,红与蓝紫的暧昧衬托,红与鹅绿的互补冲突等等。仍以上图方案为例,图1 的大红无疑渲染了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氛,图2 粉红的主旨就是明确突出“京剧”主题。

再次,用多少的红。主次设色的比例最后决定颜色设定的成败,往往容易被忽视,却是更需要专业能力把握的,包括色立体上所选颜色各角度的综合比例分析。也许经过更细微的红黄面积比例调整,或者黄色彩度的进一步斟酌,奥运出场服就应该是更正式的“出场”了。此外,传统艺术上讲究虚实有度,以无胜有,设计中也是讲究比例和分割,可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宁满勿缺,于是“全红”的设计非常容易得到认可,也许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适当予以引导,从而创作出更丰富的色彩效果。

结语

红色流行于世界,强化于民族。但是,我们在表达强烈的民族情感时,务必兼顾到“美”的基本准则。同时,区别于艺术,设计除了“实用”,还有更多的“理性”。一般来说,恰到好处地使用颜色,传达情感和传达效率是同一的,而使用不好则会效力抵消。只是希望这种抵消不要因为个体的盲目设定而被忽视,导致在应用检验时失效。面对蕴涵深厚的红色,设计师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坚定应有的专业主见,主选而不盲选。避免色彩设定同质滥用、华而不实、流于表面。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红色相关组合运用的“替代性探究”,搭配出更多新颖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颜色红色情感
红色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红色在哪里?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追忆红色浪漫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