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静:切切真情念北安

2021-08-06郑国华杜金莹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安黑河延安

郑国华 杜金莹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望风雨历程,越过历史激流,百年历史中的每一个年份、百年历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于历史的长河中奋力书写下了自己所担负的那一笔一画,共同绘就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壮美画卷。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继续奋斗的强大力量,“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专程前往河北、北京,以一次全身心投入的采访调研,从党史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践行使命。

4月21日,在北京市的一间民宅里,采访分队见到了当年干部团成员、94岁的梁静老人。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她的讲述似一束闪耀信仰的光亮、一簇点亮黑暗的火种,令1945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从延安出发进入东北、最终抵达北安这段未被人们所熟知的珍贵历史,由冰冷无声的文字记录变得有了声音、有了温度。

一路跋山涉水、

奋力前行的坚定信念

1945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这一年的9月2日,一支中央派出的由1000余人组成的干部团肩负着历史重任、承担着职责使命,从革命圣地延安徒步出发,以一场堪比“小长征”的坚韧跋涉,一路经风雨、历艰辛,跨越西北、华北,最终进入东北,抵达黑龙江地区。

在这一路向着北方的行进中,最终有195名干部团成员在历时70多天的长途跋涉后,将延安革命的火种带到了北安。这其中,就包括革命伉俪张继成与梁静。

1927年,梁静出生在山西省介休县偏远的小山区——鳌子岭村。1942年年初,梁静被介休县委选派赴绵山县民高学校学习。在民高学校教务主任的教育影响下,1943年,16岁的梁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年初,梁静跟随张继成一起奔赴延安。到达延安后,梁静受延安精神的感染,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不分昼夜地补习文化课程。经过刻苦努力,她通过了延安中学的考试,成为延安中学的一名学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反复论述东北的重要性。为在东北地区创建根据地,党中央运筹帷幄,自1945年8月中旬开始,调集大批部队北上,与此同时,迅速从延安及各解放区抽调干部进入东北地区,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当时正在延安学习的张继成和梁静,听从党组织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赴东北的干部团,经组织批准后,一起踏上远赴东北的征程。

采访中,梁静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干部团一路走得非常辛苦,而且相当危险。每当路过较为安全的地区,干部团就白天快速行进,但如果路经不太安全的地方或是遇到比较危险的情况,只能改为晚上赶路。一路上,身体好一些的同志搀扶身体比较差的同志,大家互相帮助、彼此照顾。有的同志之前到过东北,但是大多数同志都对东北一无所知,对于东北天气寒冷到什么程度、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都没怎么考虑,一心只想着怎么快点儿到达目的地,把党交给的任务完成。越向北,天气越冷,有的同志穿的衣服比较单薄,但大家都自己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干部团一路迎风冒雨、艰难跋涉,高擎革命的火种坚定前行。鞋磨破了,双脚打了血泡,饿了就着凉水吃两口炒面,累了彼此搀扶帮助……干部团成员以血肉之躯与国民党的飞机、军舰拼速度,为在东北地区创建根据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945年11月15日,干部团历经70多天、8000余里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北安。据梁静老人回忆,那一天,天空中飘着飞扬的雪花。随即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在北安成立,自延安而来的干部团成员成为黑龙江省根据地创建的核心力量。雪虽冷、天虽寒,但源自延安的革命火种永远炽热,并源源不断地播撒在了龙江大地上。

一种不怕牺牲、

为党奉献的革命精神

初到北安已是寒冬。面对寒冷的天气和陌生的环境,梁静以极大的热情迅速投入工作:对新参军人员进行甄别登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宣传党的政策纪律,开展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宣传工作。

1945年12月中下旬,根据工作需要,梁静被派到黑河地区,与先期被派到黑河地区的张继成一同开展党的工作。

在黑河的工作也异常危险。当时,黑河地区是土匪活动极为猖獗的地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气候下,在没有枪支、没有电台、没有电话、不通火车的险恶条件下,张继成、梁静与同志们一道开展武装剿匪和清除敌特及反动势力的斗争。他们团结一致,到工人、农民、学生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很快就组建起一支革命武装——黑河人民自治军,由张继成任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参谋长,梁静任军械管理员和政治指导员,主要负责枪支、弹药的管理及司令部指战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招兵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天寒地冻,招来的战士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换。据梁静老人回忆,当时为给战士们筹备服装,司令部花钱给战士们买来很多皮靰鞡。张继成做通了黑河当地一个当铺老板的思想工作,让他把衣服拿出来分给战士们穿。梁静将买来的很多面袋子染成军绿色,找了裁缝给战士们做成合体的衣服。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终于解决了战士们过冬的服装问题。

自1946年1月起,黑河地区的人民武装边组建边与残暴的土匪展开激战,逐渐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建立起人民政权,并最终取得剿匪的胜利。1949年4月,张继成与梁静夫妇再次听从党的召唤,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

一颗忘我付出、

听党召唤的坚定初心

在梁静的女儿眼中,为党、为人民工作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母亲是良师,更是榜样。离开黑龙江后,梁静随张继成先后在江西、河北、天津等地工作。他們的六个女儿,分别出生于黑龙江省、江西省、河北省及天津市。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好孩子们,梁静的操劳与辛苦可想而知。

梁静的大女儿张锐英出生在黑河。1949年张继成、梁静夫妇南下时,因张锐英还太小,便被留在黑龙江,在齐齐哈尔市的保育院长大。约4岁时,张锐英才回到在江西工作的父母身边。因张继成、梁静工作十分忙碌,每日早出晚归,直到退休后,家里人才有机会听他们讲起当年在黑土地上战斗、工作的那些故事。在张锐英的印象里,父母总是那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家里总是随时都在准备搬家”,从江西省到河北省,再到天津市,无论是工作上的调动,还是日常工作中的需要,只要是党需要,张继成、梁静夫妇即刻打起背包,“两个小箱子,加上装在麻袋里的衣服和被子,就出发了”。行囊中虽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听党召唤、随时准备到党和人民最需要地方去的坚定初心,却是女儿张锐英眼里父母历经数次搬家、始终带着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梁静五女儿张宇红的讲述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张继成、梁静夫妇作为党员的坚定初心与使命以及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宝贵精神。在她的记忆中,父母是那个总把好的机会留给更困难、更需要的同事的人,是那个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出钱出物、热心帮助的人,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生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我们共同努力,把北安、黑河建设起来了。现在我们生活很幸福。咱们国家能发展得这么快,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很高兴。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采访结束时,梁静老人对记者说。?

编辑:隋安辉

猜你喜欢

北安黑河延安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试论北安防护林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