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空的追寻与致敬

2021-08-06本刊编辑部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来路北安解放区

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党史、回眸来路,于2021年4月19日正式启动“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选派40余名记者,分赴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的 40余个县(市),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追忆之旅,激活一段不该忘却的红色记忆——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针对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加紧进攻解放区的反动面目,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1945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人的军队和2万名干部,分批挺进东北。

1945年9月2日,一支由中央派出的干部团从延安出发,历时70余天、迂回8000多里到达黑龙江地区,其中有195 名干部团成员于1945年 11 月 15 日午夜抵达北安,并在接下来的革命斗争中开展了建立民主政权、成立人民武装并剿匪、开展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黑土地带来了延安精神的革命火种,为解放全中國创建了坚实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信仰穿越时空,一路感动相随。历史文献中的文字和数字虽充满张力,却显得抽象,当我们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捕捉、用笔记录、用心感受时,才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细节,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当我们走进一个个红色展馆,于浩瀚如烟的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在一张张老照片上抚摸岁月的痕迹时,深切体会到了先辈坚定的信念;

当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追寻,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里寻访旧踪,在瞻仰一个个浸透了奋斗泪泉、洒遍了牺牲血雨的遗迹时,方读懂了先辈如磐的意志;

当我们聆听干部团健在的老同志及干部团成员后代的追忆时,昔日炮声隆隆、流血牺牲的故事渐次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铭记,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传承,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本期,我们特推出《从延安到北安》专刊,通过“前夜”“行进”“绽放”“追忆”四大板块,以记者采写、专家访谈等形式,全方位记录和展现那段辉煌历程,从中探析延安精神与黑龙江“四大精神”的内在联系,体会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民的初心使命。

不忘本来是为了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读懂苦难辉煌的过去,认清日新月异的现在,才能把握好光明宏大的未来。今天,通过重走先辈路、重温革命史,我们将继续在“乱云飞渡”中砥砺斗争意志,在“咬定青山”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征程”。?

编辑:任红禧

猜你喜欢

来路北安解放区
题吉安净居寺
回首
林海雪原(一)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清 秋
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中的人学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
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