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淬火征途

2021-08-06姜明广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安形势延安

姜明广

从北安到延安,是漫漫长途。我们是一路乘飞机、换汽车,最后坐火车走过来的。“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于2021年4月19日抵达延安。

从延安到北安,是长途漫漫。1945年11月15日,党中央派出奔赴东北的干部团用双脚跑赢了国民党的飞机、轮船,抵达北安。他们这一路,走了两个多月,很多路程靠双脚丈量。

一块钢铁,风蚀过久也会锈迹斑斑。而一支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封锁,艰辛跋涉两个多月、迂回行进八千里路的队伍,是怎样保持旺盛斗志和革命激情的呢?这是我们出发前在心里画出的一个问号。

带着这个问号,我们终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重走这段不平凡的征程,遥隔邃远的时空,感受干部团先辈们的脉搏。

对北上征程的“初心教育”

2021年4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延安北关的小沟坪,1945年时的中共中央党校旧址就坐落在这里。在苍翠的树木掩映下,中央党校大礼堂肃穆而立。我们一眼就看到礼堂正门上方镶嵌着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1942年大礼堂落成时毛泽东同志题写的。

我们翻阅了当年随干部团抵达东北的章林的回忆文章。据他回忆,1945年8月下旬,在经过一番准备和动员工作后,赴东北的干部团已初步组成。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里召开了动员大会,中央领导给干部团做了动员讲话,指出开赴东北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章林是从王家坪八路军总部被抽调到干部团的。当时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有些茫然。因为先前接到的任务是准备“南下”,可突然间就改成了“北上”。紧急抽调干部组成的赴东北干部团中,有很多人都和章林一样,对“北上”的认识一时还不深刻。通过这次动员大会,大家清楚了自己将要干什么,也明白了即将肩负的任务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1945年9月2日清晨,奔赴东北的干部团各大队在宝塔山下集结,誓师远征。据当年干部团成员王维之回忆,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彭真前来送行,并再次做了动员讲话。为了让干部团成员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彭真引经据典,明确干部团担当的使命任务,要求干部团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跑赢国民党的飞机”,先抵东北。

此后的行进中,干部团政委张秀山等人多次重申中央指示,要求干部团星夜兼程,务必先达东北。因此,同志们一路不怕千辛萬苦,奋力前进。

王维之回忆,队伍到达山西朔县时,下起了一场淅沥的秋雨。乡道泥泞,干部团行进艰难,不时有人滑倒。但大家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彼此还打趣着身边的战友满身泥浆的模样,一路谈笑风生地走过了朔县。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始终伴随着这支在风雨中前进、在山岭间迂回的队伍。

形势任务的反复重申

2021年4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绥德县西山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这里是当年干部团挺进东北途经的重要一站。1945年9月9日,干部团宿营于此,当时的抗大副校长何长工为干部团做了一次全面而关键的形势报告。

1945年9月间,毛泽东正在重庆代表我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临行前,毛泽东曾说他已经做好了坐班房的准备,“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干部团出发的第二天,日本前一天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的消息传来。这一时期的形势可谓瞬息万变,相应地,我党的战略部署也要及时调整。干部团行进在路上,但不能远离时事,必须时刻了解形势、明确任务。

据当年干部团成员崔扬的日记里记载,当时何长工向干部团通报了连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发展,深入分析了东北局势,指导大家到东北后该如何开展工作。

行进路上,同志们时刻都关心着快速变化的时局,紧迫感与日俱增。崔扬对当时的紧张氛围记忆犹新,在日记中记录了很多当时干部团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情况。据崔扬回忆,1945年9月17日,在山西境内率队加入干部团的林枫做了形势报告,敦促大家把行进速度再加快一些。为此,林枫提出了新的编队方法,要求骑骡马的、年轻力壮的同志走在前面,能走多快就走多快,提升干部团的行进速度。

9月25日,传来重庆谈判无进展的消息。同时,国民党也在派人赶赴东北。为此,干部团又紧急开会,做了新的形势分析。同志们得知谈判无进展,都十分愤慨,下定决心,无论千难万险,都要赶在国民党之前进入东北。

此后的行进中,每逢形势有新的发展,干部团领导层都及时通报传达,适时开展形势分析报告。10月18日,中共中央电令干部团加速前进。11月干部团抵达沈阳时,先前到达东北的彭真接待了他们。彭真风趣地说:“我在延安欢送你们,又在沈阳欢迎你们。”此时大家虽已是满面风尘,但精神抖擞,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准备投身新的工作、新的战场。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前进

我们还翻阅过多位当年奔赴东北的干部团成员的回忆文章,对干部团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人都有着深刻印象,做了不少描述。从延安到北安,一路上干部团从没有放松过思想政治工作,使这支队伍在行进中信念愈发坚定、意志日益顽强,做好了面对艰险的心理准备。

据崔扬在日记中记录,1945年9月6日,干部团途经清涧县,有人要求休息,未获批准。9日到达绥德县,再次有人要求休息。为防止队伍产生怠惰情绪,思想上开小差,干部团开展了全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团开了一次全体大会,总结行进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给大家敲响思想警钟。针对个别同志斗志滑坡问题,领导给予了批评,强调奔赴东北的紧迫性,鼓励大家不畏艰难、勇挑重担。针对个别同志不愿做事务性工作的问题,干部团政委张秀山批评说:“今天你连人民的代表都不愿伺候,还有什么群众观点吗?”干部团领导指出,目前行进速度缓慢,恐无法完成先达东北的使命,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加速前进。

从绥德东门滩机场整装再次出发后,干部团的行进速度大大加快。开始时是每天行进七八十里,进入山西境内后,每天行进百里以上,最快时每天行进150里。

干部团一路行进,要每一个人都在疲劳的远征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并不是件易事。其间,难免有个别人发发牢骚,也难免有个别人搞特殊化。干部团领导时刻关注着干部团成员的精神面貌,对一切细微变化了若指掌,及时对症下药。

干部团在行进过程中,加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据崔扬在日记中记录,1945年10月6日,队伍到达山西灵丘县时,休整一日,干部团借机开展了一次影响颇大的“小整风”——干部团全员在武灵镇魁见村召开大会。会上,领导着重批评了行进路上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个别人发牢骚,不愿听从指挥;个人主义倾向抬头,搞特殊化。干部团下达命令,以上错误即知即改,到达张家口之前务必全面改正。此后,每名成员都要定期上交总结报告,以防止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抬头,使这支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作风和强烈使命感。

1945年11月15日,历经两个多月风雨征途,有195名干部团成员最终到达北安,成功抢在国民党前面接管了北安,干部团靠双脚跑赢了国民党的飞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年,意志如钢的干部团从延安一路走来,在北安又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如今,我们的采访队伍从东北出发,到延安探访先辈们走过的路。当年的干部团先辈已经走完了他们的革命征途,而我们的奋斗征途还需接力前行!?

编辑:王 衢

猜你喜欢

北安形势延安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试论北安防护林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