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疗愈花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社交心理的影响

2021-08-06刘付海针张思妍陈娇娜盘泽隆陈金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园艺精神分裂症花园

刘付海针,张思妍,陈娇娜,盘泽隆,陈金玲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5252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复发率、致残率较高的慢性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由于存在持续性、复发性,故患者生活、身心健康严重受影响[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时,大多处于封闭住院状态,患者社交明显减少,导致社会功能显著降低[2]。利用自然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进行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范围。园艺疗法将艺术联合心理治疗,理论上属于“行为疗法”,而建立疗愈花园是园艺疗法的一种[3]。园艺疗法的基本思想在于利用花园,通过整地、挖坑、种植等园艺活动,在锻炼体力同时进行情绪调节,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生活能力,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4]。2018年3月1日~2020年6月1日,我们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疗愈花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ICD-11诊断标准确诊[5]者;②年龄16~55岁者;③患者及监护人充分知情同意;④病程>5年且入院时间>1年者。排除标准:①色盲者;②花粉过敏者;③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⑤精神发育迟滞者;⑥人格障碍和神经症者;⑦存在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行为者;⑧存在头部外伤史者;⑨智力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研究组男49例(56.98%)、女37例(43.02%),年龄(36.61±8.24)岁;病程(7.03±1.32)年;受教育年限(11.69±2.03)年。对照组男46例(53.49%)、女40例(46.51%),年龄(37.16±8.15)岁;病程(7.01±1.41)年;受教育年限(11.87±2.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精神治疗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疗愈花园,具体内容如下。①事前组织:a.建立绿色护理的园艺种植小组,选取科室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小组,并对成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达标者可在园艺治疗师指导下完成工作。b.由临床主管医生和康复护士进行评估,制订绿色护理的计划,干预人员与患者商讨共同制订实施方案。c.干预人员与患者沟通,确定知识范围如精神病知识、学习种植技巧、施肥、浇水、剪枝、除虫养护工作、学习多肉叶插及养护技巧、家庭协助。②具体内容:a.活动介绍。干预人员向患者介绍活动情况,组织患者识别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器材工具,并熟悉活动环境。b.技术培训。对患者实际情况及不同喜好,选择、准备花卉和种子,组织引导其学习基本的花卉种植技术,均由患者全程负责育苗、栽种幼苗、施肥、浇水、剪枝、除虫等相关管理养护工作,包种包活,为其所种植的花卉标注患者姓名及栽种日期等。c.趣味活动。在进行基础栽培技术培训后,干预人员及园艺师组织患者进行植物相关活动,每周1次,分别为种植多肉、水培、观叶植物,进行多肉叶插、植物分株,多肉拼盆、景观设计;制作干花系列手工制品,采集香草叶片并加入水果沙拉品尝,以流动小组的方式进行种子作画、树叶故事。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患者进行身心锻炼,并提升合作能力。d.园艺参观。在栽培植物生长到花开盛期时,组织患者进行园艺参观,鼓励患者之间分享栽培、照护植株的经验、趣事,园艺师及专科护士对患者予以鼓励和指导,有效提升其依从性和信心。在观察期满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组织测、总结,对效果较明显者予以一定奖励。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社会功能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6]对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估。SDSS共10个条目,使用Likert 3级计分法,如0(无异常或轻微缺陷)~2分(严重功能缺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差。

1.3.2 社交心理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7]对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社交心理进行评估,分为回避、焦虑2个分量表,各14个条目,使用是、否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交心理障碍程度越高。

1.3.3 疾病严重程度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8]对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共20个条目,使用1~7分Likert 7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疾病越严重。

1.3.4 自理能力 采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RIS)[9]对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NORIS分为积极、消极2个维度,共7个因子、30个条目,使用1~5分Likert 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DSS、BP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S、BP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AD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D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NORI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NORI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升,精神分裂症的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对焦虑抑郁、退缩等阴性症状控制效果不佳[10]。为协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回归社会,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同时需为患者创造锻炼社交技能的环境,以促进自理能力恢复,尽快融入社会。建立疗愈花园通过用绿色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运用绿色环保、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非药物护理理念,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病耻感、社会偏见、疾病导致功能缺陷,在治疗后重新融入社会时易遭遇阻碍[12]。除治愈疾病症状外,医院应寻找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S、SAD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疗愈花园建立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提升社会功能。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通过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整地、浇水、施肥等活动,有助于患者恢复自我感觉,提高注意力、专注度,使其产生责任感。②建立疗愈花园可充分调动患者思维能力,调整心理,使患者在适当活动同时,获得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生价值体验,并最终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孔素丽等[13]研究证实,园艺疗法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一定正面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从患者社交心理来看,经疗愈花园建立者社交心理更好。原因在于:在疗愈花园建立的过程中,患者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消除患者对社交的回避、焦虑心理,有利于出院后进行社交活动。康慧敏等[14]认为,选择行为疗法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心理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从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来看,干预3个月后,两组BPRS、NORI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疗愈花园建立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症状缓解。究其原因可能与经疗愈花园建立后,患者注意力、思维过程、社交技能、操作技能、执行功能等功能得到改善,故患者阴性症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降低。孙连军等[15]研究认为,行为疗法有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疗愈花园建立过程中,患者通过适当劳作参与室外活动,身体功能、心肺功能得到提升,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肢体协调性,故患者自理能力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建立疗愈花园有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焦虑、逃避的社交心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促使自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园艺精神分裂症花园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园艺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