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1-08-05王艳李希涛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期

王艳 李希涛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基层醫院

鲍曼不动杆菌(AB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体多部位感染。近些年来,该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甚至造成感染暴发流行[1]。在非发酵菌所致感染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且对抗菌药物呈现多药耐药性,给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带来了困难。本文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137株ABA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ABA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菌株来源本文研究的ABA来源于本院院内感染患者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同一患者同部位多次分离的ABA不重复计数。

1.2培养及鉴定将临床所有送检的合格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细菌鉴定由美国DADEBEHRING公司的MicroscanWalkAway40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M-H培养基为济南百博生物提供,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按照CLSI(2012)标准进行判定。

1.3质控菌株采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进行监控。标准菌株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

1.4数据统计采用WHO推荐的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细菌分布情况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137株ABA。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见表1。

2.2药敏结果137株ABA对15种抗菌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50%的13种,>70%的12种。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6.6%。同时对≥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占6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2.3易感因素本文ABA感染者均罹患基础性疾病,并伴有侵入性操作、插管等。其中重症外伤47例,心脑血管病38例,呼吸系统疾病36例,恶性肿瘤14例,侵入性操作、手术治疗68例,导尿71例。

2.4诊断标准感染诊断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

3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ABA)为条件致病菌,发生该菌感染,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机体微生态失调有关。特别是危重患者免疫力低下,在诊断和救治过程中,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等,成为ABA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137例ABA感染者均具有被感染的危险因素,如重症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并伴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治疗等,而且由于病情危重或病期长,均大量使用了抗菌药物。临床分布显示,ABA感染遍及多个临床科室,以ICU为主,其次是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77.4%),依次为尿液、分泌物、血液、胸水等,说明ABA感染部位复杂而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与相关报道[2-3]一致。这一状况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严谨操作,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ABA的感染。

当前,ABA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较高的耐药性,且多药耐药多见[2-4]。本文耐药率统计显示: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6.6%),其次是亚胺培南(3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6.2%~100%。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呈现高度耐药性。

本文调查发现:ICU与非ICU分离的ABA对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外)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与ICU因患者危重而广泛和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及ABA的耐药机制有关。ABA在药物筛选和诱导双重作用下,可产生多药耐药机制。其耐药机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主要包括:细胞外膜蛋白的通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膜转运异常,使药物在菌体内蓄积减少引起耐药;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导致耐药呈交叉耐药;药物作用靶位改变,使药物进入细菌体后不能有效的与核糖体结合等[5]。在这些耐药机制单独或协同作用下,使ABA对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甚至出现多药耐药或泛耐药。文献[6]指出ABA对全部氨基青霉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第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因此,ABA在造成临床感染的同时,对临床治疗该菌感染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调查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可作为本地区治疗ABA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不可滥用。通过追溯调查,发现一旦大量或较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则ABA对其耐药性就呈逐渐上升趋势。文献报道[7]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性上升,与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多药耐药的ABA有关[8]。因此,应重视其合理使用,防止出现高耐药。

ABA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是人体传染源,包括患者定植、感染患者、医护人员的手;二是非生命体传染源,包括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等。所以,及时隔离传染源,保护易感者,规范洗手和操作,切断传播途径,对预防ABA的感染是关键。本文认为,在预防和治疗ABA感染方面,也不能忽视对高危患者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