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写作的源头

2021-08-05陈威

速读·下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生活教育习作教学

陈威

◆摘  要:习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一环,服务于生活,其语言应该真实、源自内心的,但是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很多小学生深陷作文的泥沼,作文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可怕存在。是什么让本应轻松自在的语言环境变得让人心生畏惧呢?笔者结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就如何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作出探究

◆关键词:生活教育;习作教学;生活体验

一、“谈文色变”的现实状况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小学生在写作时抛弃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喜欢写一些假话、空话、套话。比如,一次我布置写的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的梦想》,全班学生基本可分为三派:舍己救人的医生、教书育人的“园丁”、满腔抱负的科学家,不乏有文笔不错的学生洋洋洒洒写下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我为我的孩子们有如此伟大的愿景感到骄傲,不禁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引导有方。可是,冷静下来想想,几十位拥有着不同人格、不同思想的学生提到梦想却仅仅只有三类,这样的作文或许就是写给老师看看罢了。

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对于社会的其他方面接触较少,在电子信息所向披靡的时代,学生业余活动很大一部分被电视手机占据了,课堂活动则被教材、试题禁锢了,他们没有时间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生活环境的封闭、课余活动的单一使得作文缺乏了生活之源。

二、“生活即教育”理论对习作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指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也就存在教育,教育和生活是一个过程,二者都不能脱离彼此,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有着内在的同一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成了化解“谈文色变”现状的调和剂。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尝试去了解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写自己当下的生活,不至于无所适从。尝试着走出课堂,带孩子去美丽的校园、热闹的社区,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设多彩的活动,有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笔头自然会生出不一样的花了。所以,在教师从事作文教学时,始终坚定着“生活性”的原则,让学生的作文多一些真情实感和生动的灵魂。

其次,作为与学生接触颇多的教师来说,我们也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身试水”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以往的作文教学总是千篇一律:释题——讲方法——念范文——学生习作——讲评——读佳作。却忽略了我们的命题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贴近学生生活,这时,写下水文便是一种极好的判断方式了,将想要布置的作文自己写一遍,就能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做一个充分的预判,并且能够保证在指导写作时对症下药。与此同时,老师写出的真情实感的作文可以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进行情感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却还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生动文章,依旧像流水账一样的叙事笔调。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自己自发的去发现生活、积累生活,他们的体验浮于表面,自然很难写出出彩的作文了。所以说,生活的积累不能仅靠教师有限的创设环境,更多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累积。正如叶圣陶所说:“那许多工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生活中的积累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寻找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儿童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自己的已经经历和想要得到往往要比我们认为的更加明晰,所以,学会尊重儿童的视角,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是充实学生写作素材库的一个有效方法。

随手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将每天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可以是校园生活、身边朋友、家中亲友、路边偶遇等,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愿意记下来那便是在写作。这样的写作无关篇幅长短,可以是一句话的简单叙述,可以是一篇日记式的絮絮叨叨;这样的写作无关体裁,叙事、诗歌、散文等都是他们的表达形式。只需提出一点要求:所记之事不得与之前重复。看似简单的要求会在一天天的记录下发现无事可写,那么他们不得不去细化自己的观察,不得不寻求或创设新的生活体验。

随意写。这可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而是在学生能够不拘泥形式的自由记录之后,教师可以给予一些作文教学上的专业性指导,指定某一个观察的视角,让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追寻细节。比如:观察日出。有学生写:“只见一只红色的气球,飘飘悠悠地升起来了,像被不断地注入气体似的,越来越大,待到它撑到极限的时候,‘嘭的炸裂开来,整片天空都被染红了。”我惊讶于句末的“炸裂”一词,想着这样的形容未免不合常理,转念一想,这才是一个热血小男孩眼中的日出,是一片热烈的红,句子便是理所当然了。通过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更加细节话,也更佳凸显自身的个性,让教师能夠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利用教师的“教”推动学生的“学”,共同促进生活中习作素材的累积,使得习作教学更为有效地开展。

随心写。这便是更深层次地鼓励学生就身边事物发表看法、抒发情感。比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热点话题,受疫情影响,学生们宅家抗疫、经历了“疫”样开学,世界各地的热点新闻层出不穷,于是,我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合理利用新闻素材,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们在作文中写到致敬抗疫英雄、花式宅家抗疫、调整开学心态等,以此机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做一个正确的导向,让文字更有温度,更具思想。

四、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脱离生活实际变成了无源之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生活教育”的理念,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将“教”与“学”的理论与“做”的实践过程紧密融合,在感受中生活,在体验中学习,多角度思考、多维度观察,多方面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便是瓜熟蒂落,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王燕.生活化——走出习作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7(07).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生活教育习作教学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