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菌群揭开了哪些神秘面纱

2021-08-04张成岗

大众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菌群慢性病共生

张成岗

當前我国仍处在慢性病高发阶段,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是给当前的慢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压力。医学领域和药物研发机构持续发力,希望能够找到有效防控慢性病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令人意外的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指向了慢性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

很难想象,作为与人体相生相伴、终生共存的熟悉的“陌生人”,肠道菌群在慢性病中的作用正逐渐从相关性向因果性发展。在此简要梳理一下肠道菌群目前看来前沿的、有意思的科研进展,帮助大家熟悉与理解肠道菌群的作用。

与多种疾病相关

在疾病方面,肠道菌群已被报道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自闭症、抑郁症等。

以肥胖为例。早在2004年和2006年,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戈登(Gordon)教授就开始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和英国《自然》等期刊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相关性。然而当时学术界认为由于这些理念超越了人们的认识,所以很难被接受。后来,随着更多实验室加入相关研究,如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的研究,从肥胖患者肠道菌群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B29,并发现其可以导致动物肥胖之后,学术界逐渐认可和接受了肥胖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自闭症方面, 也陆续有研究发现,与正常患者相比,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具有显著差异性。动物实验也发现,将脆弱拟杆菌向自闭症动物模型移植后,能够显著改善动物的自闭症状。

另有研究发现,给动物长期摄入红肉,其中的左旋肉碱等成分可导致肠道菌群被改变,进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近年来也有报道揭示,75%的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前,患有胃肠道疾病,通常是便秘。

科学家把造成心血管堵塞的动脉血栓块取出来,发现血栓里面居然有多种细菌的DNA,经测序后发现,这些细菌来自口腔或肠道。

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与多种慢性病之间密切相关的报道会越来越多。

人体“第二大脑”

不仅是疾病,肠道菌群在健康生活方式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长寿、运动等方面。

长寿人群往往具有一些与长寿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在运动员体内,肠道菌群也表现出和其他人明显的差别,如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促进乳酸代谢而减少疲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找不到与身心健康状态相关的其他原因时,别忘了还有肠道菌群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作为人体“第二大脑”的肠道和肠道菌群,很容易受到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等的影响,通过“肠脑轴”对人体产生作用,导致身心健康状况发生变化。

而在中医养生领域,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脾胃论和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关系, 以及浊毒论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等。事实上,一些中药的作用靶点就是肠道菌群,即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而对人体疾病发挥治疗作用。

如仝小林院士和赵立平教授的联合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就与其中的有效成分黄连素作用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另有研究发现, 寡糖和多糖通常很难进入血液,而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可以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在食品和营养领域, 肠道菌群和可用于调理改善肠道菌群的多种微生态制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大量以益生元、益生菌、合生元及后生元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引起了产业界和资本领域的热捧。此类产品往往具有类似于功能食品或保健食品的作用,如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等,对健康促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相关产品因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加之厂家容易宣传过度,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时要慎重。

“饥饿源于菌群”

从“人菌共生”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对人体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外逐渐接受了人是由人体和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组成的“超级共生体”这样的新认识。

一般认为母亲怀孕期间,胎儿肠道中没有菌群。肠道菌群(尤其是有益菌)是在出生后通过母亲产道和哺乳等过程进入婴儿肠道的。肠道菌群为人体发挥分解和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维生素、刺激并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而人体则为肠道菌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与营养来源,从而形成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互利互惠、共生共赢的良好关系。

可以说,先有婴儿出生,后有菌群定殖,“人菌共生”理念,让肠道菌群不再是我们体内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实验室从“人菌共生”的角度开展了系列研究, 意外地发现人体的饥饿感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在人体肠道繁殖过程中,通过分解肠道黏膜以获取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该生化过程通过神经内分泌等机制传递给大脑,并被大脑解读为需要摄食的饥饿信号。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饥饿源于菌群”的科学假说,并证明通过向肠道菌群提供其所需要的、不被人体吸收的食物,或可显著减少和消除饥饿感。

肠道菌群属于微生物, 需要我们辨证地看待,接受以“人菌共生”方式而存在的“广义的人”,而不再是以前只关注人体、不关注菌群的“狭义的人” 。虽然当前慢性病仍然高发,但越是困难之时,就越容易找到突破口。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被揭示, 我们将会逐渐迎来一个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的新时期。

猜你喜欢

菌群慢性病共生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