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就是了

2021-08-04周晓枫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记性笔头力气

周晓枫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是烂记性。我记忆力差,被当作笑柄。不认识或不了解我的人,却因为我在写作里的细节还原,认定我言不由衷或夸大其词。其实,都是拜“烂笔头”之功。我随身携带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依靠这个便利的道具,我成功掩盖了自己的缺陷,显得像是拥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

遇到陌生而概括准确的词语,我会像学单词那样记下来;得到新奇而蕴藏能量的想法,我会在睡到一半时爬起来书写。也许是我偏激,但我认为写作者应该终生保持着内心的敬与畏———学习词语,要像学外语一样学;珍惜想法,要像对待遗嘱一样重视。老子所谓的“慎终如始”并非最后的评判,而是每时的准则。速跑的成绩不完全由冲刺和撞线决定,而是取决于过程中的每分每秒。好作品是由平日训练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个段落点滴汇聚,所以,我必须从储存一个词、一个意象、一个念头开始,孕育它,直到它破腹而出。许多才华横溢的伟大作家都像守财奴一样看护着每个灵感的分币,相比之下,我更没有偷懒的资格。

灵感和积累数量升级,肯定会带来不可思议的改变。篇幅和体积是能够带来震撼意义的,微缩的就是称不上壮观———就像一堵院墙不是长城,从菜场买回的一兜海鲜无法让人联想到大洋里迁徙的鱼群。为什么要聚沙成塔?为什么要积水成渊?因为大气象不能发生在一捧沙或半杯水里。

别怕写坏。不写就发现不了问题,很多问题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被重视、被解决。写作有秘诀吗?即使有,它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成为显灵的魔法。创作没有成法定规,写什么题材和文体,用什么语气和节奏,这些需要上手才能判断好坏。天赋的直觉当然重要,但训练才能找到准确的手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以为这个“天”,指的是机会,也是时长。写作需要时间的力量。素材好比食材,看你要用来做什么;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熬煮的沉淀和酝酿的时间,粥不到火候只是粒米,酒不到时候只是糟糠。

一直写。这个世界的“巧”,多是靠“笨”获得的。有的人才华花团锦簇,一望即知;有的人才华像块茎深埋,難以判定。有人一出手,你就知道他是天才;有的天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在持续的挖掘中开采出自己的矿源。所以,尽最大可能去写,不要给自己省力气。只要省了力气,你就无法碰触自己的边界。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实,撞破了南墙就不必回头,因为你的前方有血肉开辟出的更远的路。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记性笔头力气
力气大
一共几个人
做到
好记性
什么动物力气最大?
笔头和笔帽
记性与悟性
小豆子力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