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存在主义视角浅析《八月之光》中人的异化

2021-08-03刘念韩翔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刘念 韩翔

摘 要:出生于1897年的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八月之光》便是其成名之作,小说中无论是一生希望获得人们认可的主人公克里斯莫斯,抑或是一生都在反对种族歧视,最终却因为种族歧视而被自己的情人谋杀的白种女人乔安娜,甚至是令人尊敬,但由于冷漠而导致自己妻子自杀而始终活在孤独和黑暗里的牧师盖尔·海托华,都体现出在 20 世纪 20 年代,正处于新旧交替的美国南方那种由于宗教、种族等问题而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人类从产生以來都是过着群居生活的,但是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就被这种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产品”隔绝了。现代的人很渴望与社会发生联系,可是他们发现他们正在失去这一技能。

关键词:存在主义 《八月之光》 异化人生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作家,是意识流的代表人物。1949年,他因对美国现代小说和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威廉·福克纳出生于南部种植园主的家庭里。他受到曾祖父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此外,他的母亲,一个坚强又勇敢的女人,也对他的生活和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的大多数杰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书中的女主们有着同他母亲一样的性格。

威廉·福克纳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作品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托法县,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约克纳帕托法世系”。通过这些故事(杰斐逊镇不同社会阶层和家庭的世代故事),福克纳揭示了美国南方的社会现实,这些现实折射出在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植园主在南方精神遗产的掩护下的腐败和残酷无情。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的众多作品里的高光之作,它描绘了在杰斐逊小镇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刻画了许多的在小镇上生活的人们所爆发的矛盾。小说以两个人物的经历平行展开,他们互不相识,没有交集,但却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条线是乔·克里斯莫斯(Joe Christmas)。Christmas(克里斯莫斯)是一位以耶稣出生的日子为名字的孤儿,可他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个名字而得到命运的眷顾。他一生都在寻找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然而这个荒诞的世界并给不了他答案。

另一条线是莉娜·格罗夫,莉娜是一个天真虔诚的女孩,她涉世未深,友好且年轻,有着圣母般情怀。大家都愿意帮助她。与乔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莉娜的故事是一部喜剧。从阿拉巴马州到杰斐逊,寻找她的未婚夫,追寻她心中的真爱。

通过两个主人公平行的经历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形成强烈的对比。小说描述了一个南方的悲惨世界,人们的冷漠和孤独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拒绝往来交流的异化心理。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索伦·基尔凯加德、尼采和胡塞尔。存在主义的出现与其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部分西方人民不仅失去自己的家园,就连工作也被机器替代,这使得欧洲人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存在。精神信仰的破裂让他们无所适从。为了解释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人本身存在,强调人存在于这个世上的价值和意义。由于遭受两次世界战争的摧残,人民亟需一种精神寄托。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存在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存在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人们要做的只是去适应现实。哲学家们通过对这一观点的反驳,提出了存在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本质决定事物的性质。而这里存在不是指普通事物存在的存在,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一般指人。“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是由于人的独特的经历形成的。这一观点的提出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存在。

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外部世界是一个排除异己的荒诞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会变得孤立无援、恐惧和绝望。所谓荒诞就是在没有答案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二、存在于荒诞世界中的人

(一)克里斯莫斯

乔在出生以前父亲就被偏执种族主义的外祖父怀疑是黑人枪杀了,而他的母亲在生产他时难产,深受宗教信仰荼毒的外祖父因要执意执行上帝旨意拒绝请医生最终造成母亲的死亡。刚出生的小克里斯莫斯也被外祖父送进孤儿院,他自出生就没有享受过来自家庭的温暖。可外祖父也没有因此而放过他,外祖父在那个孤儿院谋得一个看门的工作并不断传播乔有黑色血统,最后乔被赶出了孤儿院。外祖父为了所谓的人建立起来的规则不惜杀了人,害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连襁褓中的亲外孙也不放过。由此可以窥见外祖父心里是多么的冷漠和无情,这也是当时在种族主义和清教阴影下人们的真实写照。

五岁时,乔被一个清教徒收养。他的继父和他外祖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让他背晦涩难懂的经文,只要错一点继父就会用鞭子抽他,直到昏厥为止。那时南方的冷漠的不仅只有白人,还有那些被白人极力奴役和打压的黑人。当克里斯莫斯在杀了他的情妇逃亡的路上,躲到一户黑人家时,他们拒绝了(他们知道克里斯莫斯有可能是黑色人种)。白人尊奉上帝的旨意奴役黑人,黑人尊奉上帝旨意接受白人奴役。黑人,白人,清教徒,种族主义……共同营造南方社会的冷漠、暴力、荒诞。

小镇上的人的冷漠来源于他们始终相信他们的人生是被上帝安排好的,他们在社会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成为什么样的人,早就被规定好了,他们也接受这样的安排。这种愚昧的认知正是存在主义极力反对的,并呼吁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存在的环境。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就决定好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克里斯莫斯的出生和他其孩子并无异样,只是因为父亲是墨西哥人就被祖父怀疑有黑人血统,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让克里斯莫斯一生都活在痛苦中。拥有白人面孔的他不被白人接受,深受白人至上的思想钳制的他又无法和黑人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经历造就了矛盾和荒诞的克里斯莫斯本身。

(二)乔安娜·伯顿

乔安娜·伯顿是从北方搬来南方的没落贵族白人。她的命运也是被安排好的。她们一家都是主张维护黑人权力,反种族主义者。由于她的使命是宣扬种族平等,维护黑人的权益。作为来自北方的外乡人,她并不被南方白人所接受。但作为宣扬种族平等的白人,她也不被大部分的黑人欢迎。当然,她也不需要他们的欢迎。因此她一个人在南方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在乔安娜的身上我们窥探到她的处境正是处于一个自己不被接受的社会里,独自忍受这个荒诞、离奇社会对她的排挤。

(三)盖尔·海托华

盖尔·海托华是《八月之光》中的牧师,他也是一个有着悲惨命运的人。他和乔安娜一样是一个不受杰斐逊镇上欢迎的外乡人。与乔安娜不同的是,他是自己要求来这个镇上的。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来到这里。作为神学院高才生毕业的他却对传道漫不经心。唯一让他提起兴趣的是他祖父的军戎生涯,且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后来因为妻子的意外死亡,被南方人以暴力驱逐。他和乔安娜的命运极其相似。他们都是受到祖辈的精神遗产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形成悲惨的人生。

存在主义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并不是只有遵循那些人为创造出来的所谓的规则才是生命的意义。从克里斯莫斯,到乔安娜再到海托华他们的存在深受荒诞的社会的影响,他们是不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的,在偌大的宇宙里他们孤立无援,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

三、异化的体现

异化一词没有明确的材料说明其来源,但随着宗教的发展,异化也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尽管卢梭没有对异化一词做明确的阐释,但他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到过社会风尚里有一种“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人们的精神好像“机器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从这些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卢梭对人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异化的敏感。

异化作为存在主义的一个概念,关注的是人的内心想法和精神世界。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声称人是一个独立的对象,但是生而为人,或多或少地都会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联系。马克思曾说过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人很难离开周围的世界而独立存在。根据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現日益紧张和严重时,这种关系就被称作为异化。

克里斯莫斯的异化关系最早体现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因为父亲的关系,刚来到人世的乔就和外祖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冷酷的外祖父、极端暴躁的继父在克里斯莫斯的幼小的心里埋下对这个社会憎恶的种子。青年的克里斯莫斯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情人,他将她看成他生活里的一束光,然而在他将他有可能是黑人后代的事情告诉情人的时候,她却叫人暴揍克里斯莫斯后残忍地离开。

一个健康的人是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做到,只要加强身体素质就可以。然而心理健康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的,人们很难去左右。乔在一个毫无人性的社会环境成长,而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关爱、尊重(这些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他的理解中人就是残暴的,冷漠的。虽然他经常忍受继父的虐待,但他也对继母的关爱视而不见。在他杀死继父逃亡的过程中,他凭借他的白人面孔去欺骗白种女人与他发生关系,然后告诉她们,他有黑色血统,以此来报复她们。发泄社会带给他的愤懑,他也不用觉得他有什么错,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

海托华的异化关系主要体现在他和妻子的关系以及他和当地人的关系上。海托华因为妻子的关系来到杰弗逊镇当了牧师。可是对于妻子的事情,海托华并不上心。他从来没有关心过妻子,在妻子的祖父坠马身亡,妻子在家悲伤啼哭的时候。海托华仍然在教堂手舞足蹈,侃侃而谈的“布道”(讲述祖父的丰功伟绩)。“人们看着在圣坛上的他……是不是压根儿忘了自己讨过老婆” a。他对妻子冷漠的态度,甚至让外人一下就能看出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海托华之所以会结婚只是因为别人都结婚,他只是跟随潮流。这样扭曲的婚姻观导致他们两性关系的不和谐,而且日趋紧张。妻子为了引起他的关注与别人发生关系,最后死于非命。但海托华认为他妻子的死与他毫无关系。这种没有平等交流的两性关系逐渐演变成异化的婚姻关系,直至一方付出生命的代价。

海托华虽是一名牧师,但他在布道时,却大谈祖父的丰功伟绩。“看来,他似乎把宗教、奔驰的骑兵和在奔驰的马上丧生的祖父混在一起,纠缠不清”b。他这样的布道方式引起当地人的强烈不满,认为他在亵渎神明。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被到当地以各种残暴的手段赶出杰弗逊镇。但由于祖父的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的桎梏,仍然留在了杰弗逊镇。

作为一名牧师他没有潜心布道,冷眼旁观妻子的死亡。当海托华的冷漠遇上社会大环境的冷漠,就形成了他扭曲、异化的人生。

乔安娜生于反对种族主义的家庭,她的出生决定了她要继承这样的事业,并一生致力于此。她为黑人宣传,却打心底不愿意接受他们。她始终一个人离群索居,孤独地生活四十多年。身为一个反对种族主义的白人,也深受种族主义的荼毒。因为白人至上的思想始终在她身体里根深蒂固。她反对种族主义,可她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因为这是家族事业。如果她不这样做就会受到上帝诅咒。她曾被父亲带到哥哥和爷爷的坟前并告诉她:“要记住这个。你爷爷和你哥哥躺在这儿,杀死他们的不是白人,而是上帝加在一个种族头上的诅咒……这是每个已经出生的白人和即将出生的白人孩子会受的诅咒。谁也逃脱不了。” c

她的异化关系集中体现在她和克里斯莫斯的情人关系上。他们虽是情人关系,却没有看到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乔安娜将克里斯莫斯看成一个讨饭的可怜人,像对待一只宠物对待他,从没有真正关心过克里斯莫斯。而克里斯莫斯,一边享受乔安娜带给他的物质享受,一边嫌弃她是一个老女人。他们这种扭曲的关系直到乔安娜发现克里斯莫斯的秘密而被杀害之后才戛然而止。

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是人们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们的一种社会现象。这《在八月之光》中便体现为所谓种族主义、宗教信仰,以及所有的社会规则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本来这些东西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有秩序地生存,然而,这些人为创造出来的东西却成为人们生存痛苦的根源。海托华和乔安娜深受祖辈的精神遗产所桎梏,终日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克里斯莫斯的痛苦是更具有异化的代表性的,他的异化不仅直接来源于社会规则的不合理,还间接来源于那些遭受社会规则毒害的人。

福克纳以小说的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不合理的社会规则的批判,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作者笔下的克里斯莫斯这条线的人物无论是主人公还是提到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冷漠的、空虚的。他们所展现的是当时社会的荒诞和集体异化。人们被所谓的社会规则划分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因此在隐形的栅栏的阻碍下,人们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同时也失去了人原有的属性,变得不会交流、不会团结、不会关心身边的人。

四、结语

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体现了存在主义的观点,蕴含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展示了美国南部内战后荒谬的社会,激起了人们的思考,显示了对人性的关注。

然而在当代社会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仍然出现孤立,与别人接触的社会技能正在消失。防止这一趋势恶化,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是我们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八月之光》的人物的异化现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的角度,而且有利于唤醒逐渐陷入异化的现代社会的人们。

abc〔美〕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 蓝仁哲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页,第43页,第177页。

参考文献:

[1] 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M]. 蓝仁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2] 崔芳芳.异化与救赎:《八月之光》人物身份认同及对比[J].陇东学院学报,2013 (6).

[3] 王举梅,郑已东.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死亡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 (5).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NDJC14Z);浙江省本科高校“三类”一流课程项目“西方文化史”

作 者: 刘念,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学科教育;韩翔,博士,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史。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浅析《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存在主义之思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