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文的姿态: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1-08-03鲁晨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语文课程

鲁晨黎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所蕴含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增强学生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实现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双落地。

关键词:革命文化; 语文课程; 革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40-00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充分体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增强学生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革命文化主题教材,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文化人,从小为学生打好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革命文化——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新取向

什么是革命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革命先辈在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孕育出来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成果。它所蕴含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中,革命者严于律己、矜持不苟的克己精神,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还有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源头活水。在学习这些“言”“意”兼修的革命主题文本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在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精神品格的浸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与弘扬革命文化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的“杂音”。有的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文化精神已经脱离了时代脉搏,不再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追求,也有人破坏舆论,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扭曲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革命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这些现象的背后暗含着革命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认识危机,也折射出我们的基础教育中革命文化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再加上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帮助青少年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就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仅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依然需要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这些精神与历史留给我们的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新时代同样需要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一代代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元的环境里打好深厚的中国底色。

二、课程文化——语文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的新认识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風尚。[2]”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承担着革命文化教育的重任,在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要兼顾“人文性”,在革命文化主题的文本阅读中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在革命文化的浸染中培养爱国主义等高尚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教材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国家成立教材局,对语文、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三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统编。其中,小学语文12册教科书,共编排课文280多篇,其中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有40篇,约占课文总篇数的14%。从数量上来看,较之前入选人教版、苏教版的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不但没有减少,还大大增加。可见,国家对语文教材中关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核心思想方面等方向性内容指向更加明确,同时,也再次肯定了革命文化教育丰厚的教育价值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本次发行的统编教材在选编革命题材课文时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对篇目作出了优化调整,既有保留,又有创新,保留了《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黄继光》等表现革命英雄人物伟大精神的经典篇目,也编入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反映新中国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新篇目,如《升国旗》《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还有表现人物爱国主义情怀的篇目,如《梅花魂》《钱学森》等。同时,从作品的体裁上来看也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写人叙事类的作品,如《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有说明性文章,如《冀中的地道战》,还有古诗《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和现代诗《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等。这些课文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多样的文学形式,由浅入深地分布在各册教材的单元之中,生动地再见了无数革命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让革命传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实现了有序、连续和长效。

三、语文课程——革命文化教育实践的新路径

革命文化题材的作品大多年代久远,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那些战火烽飞的故事读来恍如隔世,为了国家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与学生相去甚远,革命英雄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如何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找到现实与文本的融合点,让学生真正走进革命文学作品,理解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增强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扣矛盾冲突。例如微型小说《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老支书面对危险,在洪水中指挥人群有序地过桥,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样的选择与“常人”亲人优先的选择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可以此为突破口,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大雨引发了山洪,村民们面临大自然的威胁却无能为力。由人们惊慌地喊叫,你拥我挤,让学生来预测小说的情节会如何发展,再出示“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老支书的出现让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故事的发展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在与学生预测的强大反差中,感受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再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等句子,通过品读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情况的危急程度不断升级,而老支书却依然指挥若定,读到了一位勇敢无畏、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抓住写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人”与“我”的对比,在一次次矛盾冲突中感受老支书在特殊环境下作出的一次次特殊的选择。最经典的是故事最后才揭示被老支书从人群中揪出来排在最后的小伙子竟然是老支书的儿子。这样巧妙的情节安排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也让老支书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更加伟岸。

链接历史资料。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主要写了毛主席惊闻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在父亲和领袖的双重身份下作出艰难选择的故事。身为父亲,毛主席的内心悲痛万分,但作为国家领袖,他选择了强忍悲痛,尊重朝鲜方面的请求,同意将岸英葬在朝鲜,显示了领袖以身作则、顾全大局的伟大精神。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相关历史知识作基础,很难理解文本的表达。对于这样的课文,可布置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和毛岸英的生平事迹,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毛岸英与父亲毛泽东聚少离多的曲折经历。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伟人作出选择时内心的矛盾、挣扎也就不难了。

借助视听影音。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军神》等此类课文时,可借助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听觉等形象直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感受革命者为了取得胜利,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英雄的形象,并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课文内容组织开展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研学、辩论等,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了解历史,汲取精神,在行走的课堂中实现“物我”交融,感受革命文化背后的动人事件和革命年代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上传承和发扬革命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来为祖国富强作贡献。

作為新时代的教师要准确把握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领会编者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遵循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找到学科教学与育人的最佳契合点,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既不能将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课,也不能上成政治味十足的思想道德课,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实现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双落地。

参考文献:

[1]钟易之.语文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J]求是,2000(14)

[2]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