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泼墨法在写意人物中的古今对比

2021-08-02赵雪淇杨子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笔墨

赵雪淇 杨子勋

摘 要:泼墨法是中国美术里一项独有的绘画创作技法,在中国画中被广泛使用。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将泼墨法率先运用在写意人物画上且被大众熟知的成功案例。在写意人物画中,泼墨法大刀阔斧的用笔能够给观者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每一笔饱满且富有变化的墨色能够给画面带来深长的韵味。从著名画家梁楷开始,这一技法被逐渐运用在写意人物画当中,并传承至今。到了今天,经过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与探索,泼墨法在人物画中的运用更加丰富,开创了新局面。

关键词:泼墨法;写意人物;笔墨

一、泼墨法

泼墨法一词最早被用来形容唐代画家王洽的画法,也可以称作大写意。泼墨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墨如泼,其特点是酣畅淋漓、随意洒脱。传统泼墨法的绘画过程是先用画笔蘸取大量水墨,随意泼洒于画纸之上,根据其所显现出的不同形状来即兴发挥,并进行适当的勾画,创作出绘画作品。“后世所谓‘泼墨,指用大笔饱蘸墨水,大片涂抹如泼出者。”

人物畫需要把握人物形体结构的特点,所以此“泼墨”非彼“泼墨”。人物画中的泼墨法也并非像花鸟画和山水画一样直接将水墨泼洒在画纸上,而是需要先根据人体形状,把握好墨色,再用饱含墨色的大笔画在纸上。历史上擅长泼墨人物画的画家并不多,因为这种画法要求画家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把握人体的内在结构,以精练的笔墨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气质,同时也需要画家在画中倾注自己的情感,这是很难的。但若运用成功,泼墨法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深长的韵味会是其他绘画形式无法比拟的。

二、泼墨法在古代人物画中的运用

古代运用泼墨法的人物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初,宋初画家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是最早运用泼墨法的人物画作品。作品中人物的头部、五官和手脚均用淡墨勾出,衣纹则用粗线条以狂草的笔法画出,裤子和人物身躯运用泼墨法以淡墨渲染,笔势强劲飞动。画家石恪将强劲的笔势和潇洒奔放的泼墨结合起来,形成了酣畅淋漓、自由洒脱的韵味,完美地再现了高僧的人物状态,达到了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艺术境界。这也为之后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继宋初画家石恪之后,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泼墨人物画就是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全图对人物的勾画极其简略,除了对人物五官的刻画较为细致外,占画面大部分的人物服饰、头部、脚部都是夸张大块的用笔,不用线条勾勒轮廓,而是直接采用粗笔沾墨横扫。虽然整幅画都采用较大的笔触,但是每一笔的墨色又随着人物的形态特点,变化多端,深浅有致,质感极强。这种绘画技法的运用把画中醉酒仙人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更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扑朔迷离的感觉,让画中人物仿佛自带一种傲骨的仙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泼墨法的运用使得所作不受对象约束,“画意不画形”,到了“传神”的高度。

到了明清时期,扬州画派中的黄慎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创作的《渔翁得利图》可称为佳作。该图画的是一个头戴斗笠、须发蓬松、向左侧立的渔翁,他手中拿着两条鱼,向身旁的两个孩子打趣,面呈喜悦之色。在这幅画中,黄慎用较为成熟的草书笔法以中锋勾勒,使得所画人物线条都较为清淡。画中渔翁的衣服是画家以泼墨式的手法一笔带过的,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墨色,在流畅中尽显洒脱。这种行草的线条加以泼墨的服饰画法使画面产生行云流水般的效果,颇具个人特色。

扬州画派中的闵贞也是明清时期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物画从画家徐渭、朱耷的写意画中吸取营养,画面以粗笔为主,线条简洁。闵贞的人物画代表作是《八子观灯图》,该画中有八个年龄相当、个头差不多的小孩聚在一起俯身看花灯。此图对泼墨法的运用主要在小孩的头发和服饰部分:头发上的墨色较重,有浓淡变化,墨中见笔;画面左侧的人物衣服则用淡墨染成,墨色饱满。该画整体还是以线条为主,对泼墨法的运用较少。

而清末画家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中的泼墨韵味则变得富足起来,如他的代表作品《酸寒尉像》。画中吴昌硕的面部刻画以线条勾勒为主,画家只在眼部、鼻骨以及颧部略施皴擦,而人物衣服则是大面积运用泼墨法画成的。画家先用饱含浓淡墨色的大笔画吴昌硕上衣的左袖和右袖,由于毛笔中的水分很大,笔笔墨色可以自然地融在一起,其余部分则用稍浅的墨色以粗笔画成,墨中见笔,墨色变化自然。饱满的水墨使画面的墨色如泼上去般,呈现出率性洒脱的画面效果。人物的裤子部分则更加简洁,由画家用没骨法以淡褚色画成,与上衣形成对比,色调淡雅,协调统一。任伯年在此幅画中对多种笔法的混合运用以及对泼墨法的极致发挥,使其画作到达了写意人物画的历史巅峰。

三、泼墨法在当今人物画中的运用

民国时期的写意人物画家以蒋兆和为代表,其代表作品《流民图》就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流民们的衣着形态。在蒋兆和的人物画中,泼墨法主要被运用在人物服饰上。他特别重视人物的明暗关系,重视墨色的明暗变化,因此常用大块墨色笔触画出人物的衣服褶皱,这些大量明暗墨色的铺垫看似简单又使得画作不失对人体结构的准确把握。《流民图》这幅作品能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画家蒋兆和对于泼墨法的运用变化,他不是直接一笔画成,而是以表现人体结构为目的,通过墨色的叠加来表现形体的主次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意人物画以浙派为代表。以画家李震坚为例,继画家蒋兆和之后,他在继承传统国画技法的同时也对素描、油画下了很大功夫。他的水墨人物画造型严谨,用墨用色浑厚华丽,给人一种敦厚的视觉效果。其代表作《在风浪中成长》描绘了新老渔民舵手出海航行时一个瞬间情景,在人物笔墨的处理上颇具特色。

在当今,继浙派后,又成立了新浙派,其中在写意人物画中,以周昌谷、方增先、刘国辉为例。周昌谷对传统笔墨深有研究,他将花鸟画与人物画结合,用色大胆,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把西方画的色彩原理及素描技法与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相结合,使其色墨相映,创造出一种新的写意人物画样式。他的代表作有《两个羊羔》,画面描绘的是一位穿白色上衣、黑色裙子的藏族女孩靠在栅栏上双目注视两只羔羊的场景。在这幅画中,泼墨法主要运用在人物的黑色裙子上,裙子上端墨色很重,下端逐渐变浅,富有浓淡变化。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裙子部分所用的笔触非常大,而且墨色饱满十足,大面积的水墨晕染,犹如泼洒上去一般,真切地体现出了泼墨法的审美特征。不但笔笔墨色衔接自然,而且裙子末梢处水墨自然的晕痕还带来了虚化的效果。

方增先在水墨人物画中也继承了蒋兆和的画法,在结合线条塑造人体内在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了泼墨法。以其代表作《粒粒皆辛苦》为例,画中先以线条表现出人物的整体轮廓,如前面伸出来的胳膊线条墨色略重,加强了整体的纵深感,而后面人物的服饰则用饱蘸墨色的大笔画出,继承了蒋兆和的画法,通过墨色深浅的处理体现衣服的褶皱。方增先的这种画法强调了造型基础上笔墨的随意性,正是这样,他才能在熟练掌握人物形体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挥洒笔墨,成为“新浙派水墨人物画”的典范。

刘国辉主张笔墨为造型服务,根据描绘对象的特点表现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笔墨,即“笔墨当随时代”。以其2017年以“宋家三姐妹”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姐妹》为例,虽然从笔法上来看,画中的每一笔都是用大笔触以泼墨的手法画成的,但人物整体却很立体,对人物的结构的表现很严谨,每一笔的墨色也根据人物结构需要有深浅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画家所主张的笔墨服务于造型的理念。

泼墨法在写意人物画中发展到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泼墨”了,而是以造型为主,每一笔的墨色要为整体造型而服务。在整体人物造型完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适当“泼洒”笔墨。

當然,除了服务于造型的泼墨法之外,也有另一种风格。在当代,提到泼墨法,就不得不提到大写意人物画家李世南,他在1984年画的《开采光明的人》是当代泼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以矿工为人物形象,除了人物头部五官有部分线条之外,其他的大部分画面均用泼墨法画成。他对泼墨法的运用不同于浙派,而是强调笔墨的主观性,寄予笔墨以强烈的精神与生命,用心灵作画。单纯看画可以发现,画家并没有那么注重这幅画上的人物造型,而是更加注重这幅画上的笔墨关系。他冲破了“形”的束缚,试图达到画家梁楷泼墨的境界,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家李世南结合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使泼墨法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四、结语

历代以来,泼墨法在人物画上的运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古代起,最开始的写意人物画习惯大面积地使用泼墨法,后来自民国时期,画家开始更加注重人物造型,少量使用泼墨法,对泼墨法的运用也不再“随意”,而是使其为造型而服务,有泼墨之意,无泼墨之举。当然,这也和时代发展以及人物服饰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在未来,泼墨法在人物画上的运用或许还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创新。因此,如何实现更好的创新是当代每一位中国画的学者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绘画能力的基础上,多加思考,尝试将其和其他绘画类型及技法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泼墨人物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正国,高奉仁,常锐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2]张迎.浅析新浙派水墨人物画中的“新意”[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9.

[3]陶明君.中国画论辞典[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4]杨海燕.心象传神:从梁楷到李世南大写意人物画的笔墨传承[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5]齐莹.“扬州八怪”之黄慎人物绘画风格研究[J].兰台世界,2013(9):88-89.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杨子勋

猜你喜欢

笔墨
笔墨丹青绘晚霞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让“笔墨”回到技法状态(1)
认知笔墨的客观性
美丽科幻画
原来笔墨世界如此美丽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