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究

2021-08-02张亚红

课外语文·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策略分析语文教学

【摘要】我国教育部2015年发布《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明确指出,为了有效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以语文教学为例着重分析了如何能够有效地将劳動教育与文化课程有机结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8-046-02

【本文著录格式】张亚红.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8):46-47.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种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则更需要承担起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积极地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关系

劳动产生智慧,语文是劳动的产物,也是智慧的结晶。语文与劳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语文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积极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使得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尝试着把劳动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劳动的本质内涵以及社会价值的认识。

(一)语言文字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一切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的一切,文字是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有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一切,认识到劳动的作用。文字的演变都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发展和变化的,汉字的形体也朝着简单实用的方向发展。因为人类有了文字,就有效地扩大了语言的交流功能,有了文字就能够有效地记录历史,就能够更好地积极传播。而这一切都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果不是人们需要在劳动之中继续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那么文字也就很难产生。

(二)语文课教学是劳动课教学的基础

语文课程是各门学科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教学目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得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必备的人才。劳动教学是以语文知识的能力为基础,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很难达到劳动教学的目标。试想,如果学生根本不认识汉字,也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很难理解劳动学科上的内容,很难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很难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劳动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承担语文学科的责任。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安装电源插座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学生就可能会难以理解文本中表达的含义,导致学生难以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够推动劳动教学的发展。

(三)劳动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劳动素养也是我国的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劳动教学的成效,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时间,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锄禾》这一首诗的时候,就需要尝试着传授学生一些劳动知识,进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而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一些劳动实践过程当中,就无法领会诗的意义,也就很难领悟农民种田的辛苦,很难树立珍惜粮食的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认识到劳动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将劳动教学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二、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契合点

教师在尝试着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时候,需要自己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难发现,语文教材中许多的课文都与劳动有关,而教师就可以积极借助语文课本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教材,找到进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在那个时代的孩子必须要劳动的社会现实。让学生认识到在那个时代,许多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机会,只能参与到农业活动当中去。进而在引导他们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的同时,也引导他们积极地帮助家人做一些劳动活动。而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与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不断探索和研究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尝试着设置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和问题,引导学生对有关劳动的文章进行辩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劳动场景在文章中的文学意义,劳动场景所能够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劳动的描写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生活美学,引导学生对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劳动的部分,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融合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劳动素养。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需要尝试着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去,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语文教师可以参与到学校社团活动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到劳动实践过程中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积极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自身的见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人物的感想,使学生对课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植树节的时候去植树,通过植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还能够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比如,老师可以与家长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家务劳动过程当中,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有效地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劳动活动当中,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四、与写作教学相融合,正确认识劳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着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个教学环节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劳动活动当中去,那么他们就会丰富以及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经验通过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将写作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引导他们将这些场景表达出来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体会劳动之美,能够欣赏劳动,并且能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五、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学生的年齡相对较小,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有效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非常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尝试接受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展示和表现,让学生在观看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场景的同时,使学生有更为深刻的体悟。

比如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文章中提到的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场景。这种状况其实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一些离他们很远的劳动认识并不够透彻,因此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一些劳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不易,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劳动学习活动。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纸的发明》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播放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所用的书写材料有甲骨、铜器等,而这些书写材料非常不便,因此我国就尝试着来制作了纸。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书写材料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认识,能够认识到劳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能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纸的制作方式,通过让学生以观看视频的方式认识到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纸的制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不浪费纸张的习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热爱劳动,能够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长俊.培养新时代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校本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2]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以劳动教育为支点  撬动学生全面发展[J].辽宁教育,2019(20).

[3]王庆伟.田园课程搭台  劳动教育唱戏[J].教书育人,2019(26).

作者简介:张亚红,女,1972年生,甘肃会宁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策略分析语文教学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