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名著导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2021-08-02周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教学

周洁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推动名著阅读的板块上作了调整,凸显出“名著导读”的重要性。要做好“名著导读”,则要重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阅读,并自觉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基于此,本文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问题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名著导读”问题设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名著导读;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教学

近年来,尽管各地“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理念已在各地大力推动,但学生的阅读效果却是参差不齐。《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这篇文章提及到这样一个事例:对于父母教育孩子多读名著的“一番苦心”,儿子小凯却并不领情,认为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这正是名著阅读遇到的尴尬处境:没有时间的保证,阅读缺乏有效性,只是应付考试,碎片化的阅读让学生只会搞突击,背知识点。笔者想,有效的阅读指导还是应从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开始。

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把课外阅读编入教材,使阅读往学生的生活延伸,每册课本编排两个“名著导读”模块,力求达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自此,各地对“名著导读”(即对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的引导)的重视度逐渐提升。那如何引导才能实现有效阅读呢?冯善亮老师提出了优化名著阅读教学的四点策略:一是教师先读作品,并且把“名著导读”纳入教学计划;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三是要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阅读分享;四是要避免大量概念化的、抽象的读书策略指导,使学生回归到阅读本身。

接下来,笔者就以探索《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的有效实施路径来谈谈问题设计对于名著导读课的意义和必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链”“问题导向”等的教学模式在由浅层、机械化的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主问题设计”这一概念是余映潮提出的,他认为,“所谓主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剖析、创编、欣赏重要提问或问题。”此外,他还通过分析多个课例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更能紧扣教学重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而这需要设计精当的“主问题”的强力辅助。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出现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既与第一单元的新闻专题形成呼应,又是对新闻知识的深化。而作为八年级名著阅读的第一篇章,对八年级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提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要让学生了解作品,利用序言、目录等发现作品写作线索,弄清作者写作意图和获得阅读启发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如何让学生既能完成任务又不乏阅读兴趣,是这节课的设计重点。

笔者通过“情景导读、目录三读、延伸阅读”三个板块来探秘、采访红色中国,最后理解红色思想。教学重点是“三读目录”的教学。笔者精心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在每个学习活动中,由一个“主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阅读。例如,在第一个学习活动中,笔者提出“斯诺的采访路线是如何规划的?”这个问题,同时借助图表,指导学生浏览作品目录,划出作者的行进路线,从而帮助学生走进作品,寻找揭谜之匙。“沿着这条线路往前走,斯诺看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带领学生开展第二个学习活动。笔者提出“你心中的红色英雄是谁,他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再读目录,选读喜爱的人物,制作红星卡片;通过开展独学群学、展示交流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选读、跳读以及批注,了解人物的个性魅力,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拜别心中的红色英雄,笔者向学生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能承受各种苦难坚守在红军里?”在第三个学习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通过三读目录,勾画“红”与“白”两种社会环境,同时借助老师的知识链接,进行选读,对“红白阵营”的思想,开展红色论坛,理解红色思想。让学生再一次分享独特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上的“问题”“话题”或“活动”,在课文阅读教学上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是简单的“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它能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在课堂活动上也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都能吸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所以,主问题的设计是对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种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大家都明白师生、生本或生生交流等多维度的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才能促使名著阅读任务的落地。所以,问题设计就是一种对话设计,教师通过将知识点设计为问题的形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文本及自我等对象进行对话,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以“问题”为线索,有计划地制定一系列对话活动(一读目录,勾勒红色路线;二读目录,制作红星卡片;三读目录,红色论坛争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高阶思维,促使学习活动有效发生(学会浏览、选读、跳读、批注等读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阅读乐趣,有方法地读,有收获地读。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例的探索,笔者认为做好问题设计在“名著导读”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等学习环节时,设计关键问题,激起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多维度实现课堂“对话”,突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有助于消除学生与名著间的隔阂。名著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完成整本书阅读,而这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面对既厚又难的名著时(尤其是古典文学),学生往往感到漫无边际,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譬如《红星照耀中国》里面时代隔阂、红白思想对垒的艰深都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如何教会学生把厚书读薄,同时一直让学生饶有兴味,导读课堂上问题设计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而且能让学生从现有经验和需求出发,通过老师搭建的活动板块进行有效学习,把未知艰涩的知識逐步纳入自我的知识系统,从而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愿望。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目标、有计划地设计的,大部分都是预设了对话情形,不是浅层思维能解决的。所以,问题设计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形成上,它既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能让学生不做简单的答题机器,同时逐渐养成“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名著导读虽然只是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中的一环,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实现名著阅读有效课堂的必经途径。而主问题设计则是实现名著导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步骤,这也和倪岗老师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策略、自读与共读策略、活动组织策略等不谋而合。倪岗指出,“语文教学的中心应由‘教教材转向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确实,“教是为了不教”,“课内读”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延伸至“课外读”。不管是教师先读名著进行引导也好,或在板块式教学活动中匠心独运设计问题也罢,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始终如一: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倪岗还认为,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可以媲美课堂教学,甚至更为重要,这与本文论点重视问题设计的名著导读课的目标也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文献:

[1]大洋网-广州日报.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OL].http://news.sina.com.cn/o/2006-08-21/08479803996s.shtml.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

[3]冯善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与对策[J].课程教学研究,2017(5).

[4]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7).

[5]欧阳帆.初中“名著导读”问题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6]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商务印书馆,2018.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精设计,巧提问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