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021-08-02刘笑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刘笑冰

【摘要】教材解读是备好一节课的前提,教材解读的深广程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了解知识点所处知识脉络的位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有助于更灵活地使用教材;了解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教师从较高观点位置来理解与分析教材。

【关键词】解读教材;知识脉络;教材对比;数学思想方法

备好一节课,首先要读懂教材。对于新教师来说,读懂教材是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以下,将从知识脉络、对比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三个方面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摘苹果》,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进行解读。

一、从知识脉络来看

从一年级的加减法教学来看,这节内容是在20以内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个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教学来看,这一节课内容所处的位置如下:

整数加减法只是众多计算教学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愿意放宽视野,跳出整数的加减法,而不受限于整数范围,着眼于小学阶段的所有加减法计算教学,包括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加减法,或许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总结:不管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它们的算理都是一样的,即相同数位直接相加减,这也说明了它们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是互相影响的。如果我们再跳一跳,跳出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把视野拓宽到初中教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其实就是为了给有理数和整式的计算打下基础。如此解读,我们就基本能了解这节课在整个义务教育加减法计算教学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二、从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的区别来看

首先看人教版,教材结合情景让学生计算35+37,接着是结合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满十进一”的道理。从教材编排来看,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理解与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对学生多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再看北师大版的教材,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估算箱子能否装得下摘到的苹果,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体会计算源于生活的需要。

然后是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接着呈现三种算法,并使用小棒和计数器解释算理,意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法,感受算法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教材编排来看,三维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元。

另外,在练习巩固与提升环节,北师大版倾向于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和对“满十进一”的拓展。人教版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颇为用心,加入思考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同单位,直接相加”的算法。所以,不妨结合这两个版本的编排来设计练习。

三、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使原本复杂困难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簡单。

这节课用到了竖式计算来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把38和17按照个位和十位的顺序写下来,然后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即8+7得15,向十位上进1,个位上写5;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即3+1+1=5,在十位上写5。这里,利用“形”的生动性、直观性,感悟算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对知识本质的把握。学生在竖式计算练习过程中,先是在形的方面进行具体的思考,认识到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考,不仅可以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以形助数,感悟算理,既强化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算法的算理,数形结合相得益彰。

纵向钻研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横向对比教材,从不同版本教材中取长补短;深向分析教材,读懂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新教师,读懂教材,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坚,孔企平,张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7-159,165-167.

[2]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5-67.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方法
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