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2021-08-02谢醒玲陈春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法治意识高中学生

谢醒玲 陈春洪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其中,前面三个素养侧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公共参与素养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前面三个素养需要通过公共参与落到具体行动上。因此,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前提,是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条件,要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能力,必须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高中学生;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在当前普通高考制度环境下,高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为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其中,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有关培养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提升公共参与能力进行初略探讨。

一、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现状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治的认知、崇尚与遵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高中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后备军,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高中阶段是培养法治意识的关键阶段,培养法治思维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理性的思维能力,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化解各种冲突,科学、理性进行公共参与。

“没有法治理性认知,法治意识就失去了理性的根基,就不会有合乎法律规范的行为方式与公共参与。”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中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缺乏,他们基本没有完整读过《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书籍,没有明确的法治观念。近年来,高中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如,校园霸凌、大学生捣鸟窝、网络打赏主播、湖南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等,原因就是学生们对法律认知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约束自身的行为,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没有对权利与义务的理性认识,便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参与。

二、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素养的前提

(一)法治意识薄弱是高中生公共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公民意识不强导致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政治参与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事,未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意识不强。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主要在家庭和校园环境,精力主要应付考试,无心于公共参与,对法律知识的探索缺乏主动性。如,在探究“法治政府”一框题内容时,引入案例“熟鸡蛋返生孵化小鸡”时,设置问题:你认为这一现象符合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吗。请你为政府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提建议?学生毫无头绪,不知道什么是法治政府,应从哪些角度提建议,这都源于学生对法治政府认知不足。政治教师并非专业法律人士,对法治问题的剖析往往不够深入到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缺乏说服力,这导致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难以调动。

(二)法治意识薄弱导致高中生低效率的公共參与

“法治意识”体现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高中学生由于缺乏法治知识和社会经验,没有养成利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如,在探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时,设置情境活动:广场舞扰民问题如何解决,小区卫生出现问题,邻里关系出现矛盾如何协调?大部分学生认为直接报警处理、直接把垃圾提回邻居门口、以更大声的广播与广场舞对抗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居(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不懂得如何通过合法途径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法治意识淡薄带来高中学生公共参与能力不足

由于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不强,在公共参与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公共参与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现象,这既达不到公共参与的目的,又损害社会法制,危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最终也损害自身合法权益,这与公共参与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前提,是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条件。

三、培养高中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法治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价值观

开展法治讲座,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律人士进入校园作专题的法律知识宣传,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由专业人士从法律角度剖析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入手讲解法律知识,易于学生情感上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接受法治观念。案例教学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和培养的主要途径,法治讲座是对教师课堂案例的有益补充,能增强教师课堂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法治价值观,为高中学生进行公共参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开展法治课堂,案例教学深度挖掘,深化学生参与体验

政治课堂是落实高中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单一的说教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目标,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和探求欲。如,校园霸凌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校园霸凌的原因和危害,共同探讨应对办法。校园霸凌与学生距离近,容易引起共鸣,有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法律知识,从法律层面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必修3《全民守法》的学习中,设计探究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公民是否需要强制佩戴口罩?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不戴口罩,你要如何说服他戴口罩?”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体现,能够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实践层面思考如何理性地公共参与。

(三)提升教师自身法治素养,引领法治课堂建设

教师是政治课教学中的引领者,要培养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首先要提升政治课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学能力。法律体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法律知识。新课程教学对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政治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夯实法治基础知识,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体系,熟悉《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政治教师自身懂法,才能在教学中轻松驾驭课堂,使自己的课堂具有说服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法治环境,培养高中学生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助校园的一些晚会或宪法宣传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由学生设计法治宣传节目,如,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遇到校园暴力时如何应对等主题,由学生主导主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感染他们,营造法治氛围。设置热门法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分享探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了解更多校园外的法治故事。联合社区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学生深入参与社会法治活动相关领域,如,组织学生参与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旁听。旁听后,就某个议案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设置相关情境“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你将如何履职?”组织学生模拟人大会议或政协会议,鼓励学生大胆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法治培养的实效。

通过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内法治理论知识的迁移,将学到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从而提升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

[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河源市“山区普通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编号:hy19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朱秀容.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法治意识”解读[J].课改前沿,2018(5).

[2]赖清洁.以“法”点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灯——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2018(8).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法治意识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