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蕨类植物新记录

2021-08-02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宁强县图版凭证

王 勇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陕南秦巴山区是南北植物区系分界线、亚热带和温带过度地区,也是华北、华中及华西各种植物成分的交汇点[1],地貌复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其中蕨类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作者近期在该地区进行国家中医药公益专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考察时,发现了5种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省级新记录。凭证标本全部收藏在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HZYC)中,命名均采用《Flora of China》的系统。

1 姬蕨Hypolepis punctata(Thunberg)Mettenius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姬蕨属(HypolepisBernh.)(图版I: A-B)Filic.Afr.: 120.1868;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138,1985;中国植物志,2: 248,1959;Flora of China 2-3: 152, 2013.

凭证标本:Shaanxi, Nanzheng County, alt.650 m.Moist soil under pine forest.Wang Yong 20200127001(HZTC)。

在《中国植物志》采用的秦仁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中,姬蕨属隶属于姬蕨科[2]。而在较新的FOC系统和张宪春PPIC系统中,该科被归并于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3-5]。

同一个体上叶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较小的高约0.5 m,而较高大的超2 m以上,而且此类大型叶片的叶轴往往略呈蔓生状。

据现有资料,姬蕨属植物为泛热带分布,共有50种,在我国分布有6种,主要产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其中姬蕨的分布区最为广泛,在我国已知分布范围为华南、西南、东南地区,包括的省份有福建、台湾、广东、贵州、云南中南部、四川、江西、浙江、安徽等,本次在西北地区为首次发现,位于该种在中国已知分布区的北缘。

2 对生耳蕨Polystichum deltodon(Bak.)Diel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Roth)](图版I: C-D)in Engl.u.Prantl, Nat.Pflanzenfam.1(4): 191.1899; 中国植物志, 5(2): 142, 200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230, 1985; Flora of China, 2-3: 707, 2013.

凭证标本:王勇 20191117005(HZTC), Shaanxi, Ningqiang county, On rocky slope by steam in moist valley.alt.750m。

分布于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日本、菲律宾、缅甸[6-8],陕西省秦岭山区为首次发现,为本种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地带,产于陕西南部宁强县西北方秦岭山地,生于常绿落叶混交林的山谷溪边石灰岩缝隙中。该种体型小,姿态优美,叶片上表面深绿、光亮,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3 亮叶耳蕨Polystichum lanceolatum(Bak.)Diel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Roth)](图版I: E-F)Bot.Jahrb.Syst.29: 193.1900; 中国植物志, 5(2): 134, 2001; Flora of China, 2-3: 703, 2013.

凭证标本:Shaanxi, Ningqiang county, alt.650m.Limestone crevices by stream.Wang Yong 20190517012(HZTC)。

分布于西南石灰岩地区,以及江西、湖北、湖南及贵州[9-10],在秦岭余脉河南省伏牛山区也有发现[11]。本次发现的居群位于亮叶耳蕨分布区的西北边缘,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部秦岭石灰岩地区山谷溪边干旱石灰岩上。根据秦仁昌[12]记载,该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有变异,本次发现的亮叶耳蕨个体形态与记载略有不同,资料记载该种叶数目30~40,簇生,植株莲座状或开展[9-10],本次发现的所有个体叶片数目相对较少,为12~15,且极度开展,基本平铺于岩石表面。这应当是该种在极度干旱环境条件下的一种表型变异。本种株高4~6 cm,略高于目前已知最矮小的耳蕨属植物微小耳蕨(P.minutissimum,株高1.6~4.1 cm)[13]。

4 剑叶耳蕨Polystichum xiphophyllum(Baker)Diels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Roth)](图版I: G-H)Nat.Pflanzenfam.1(4): 189.1899; 中国植物志2, 246.1999; Flora of China 2-3: 317-318.2013.

凭证标本:Shaanxi, Ningqiang county, alt.750m.on forest floor by steam in valley.Wang Yong 20191117006(HZTC)。

资料记载本种在秦岭地区甘肃南部有分布,其他分布区为四川、台湾(台中)、湖南西部、湖北西部、贵州、云南(绥江)[14-15],本次在陕南地区发现了剑叶耳蕨的野生居群,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宁强县西北方秦岭石灰岩地区的山谷阔叶林下,生于落叶层腐殖质土壤之上,填补了该种在陕西省秦岭山区分布的空白。

5 骨牌蕨Lemmaphyllum rostratum(Beddome)Tagawa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伏石蕨属(LemmaphyllumC.Presl)](图版I: I-J)Fl.E.Himalaya.493.1966; Flora of China, 2-3: 824, 2013.

凭证标本:Shaanxi, Nanzheng county, alt.1100m.Rocky slope by stream.Wang Yong 20200317008(HZTC)。

原记载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及甘肃文县[16-18],本次在陕西省境内发现的新记录填补了骨牌蕨分布空白,除凭证标本采集地点之外,笔者发现本种在陕西省南郑区西部以及宁强县境内的大巴山区,分布比较普遍,均附生于苔藓覆盖的岩石上。

A-B 姬蕨;C-D 对生耳蕨;E-F 亮叶耳蕨;G-H剑叶耳蕨;I-J 骨牌蕨

6 讨论

本研究涉及的5种蕨类植物分别隶属于碗蕨科姬蕨属(1种)、鳞毛蕨科耳蕨属(3种)、水龙骨科伏石蕨属(1种),均为亚热带地区特有种类,在此之前记载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本次在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居群均位于或接近其分布的北缘,进一步体现了秦岭地区是南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的特点,增进了人们对陕西省秦岭地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认识,为该地区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至此,陕西省已记载的蕨类植物有24科60属247种(含种下等级)。本次发现丰富了陕西省蕨类植物记载,增进了人们对该地区植物区系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野外调查研究的深入,在秦岭及周边地区可能还会有更多发现。

致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宪春教授帮助鉴定标本,在此深表谢意!

猜你喜欢

宁强县图版凭证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2021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宁强县农村畜禽养殖演变及其趋势浅谈
畅捷通T3凭证处理常见问题解析
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