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字取穴法芒针透刺、刺络拔罐加灸治疗急性期拉姆齐-亨特综合征

2021-07-30张学艳谢安树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7期
关键词:颊车耳部疱疹

廖 琦 张学艳 谢安树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是耳部带状疱疹所致的面瘫综合征,是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袭外耳部、面神经部位膝状神经节和相邻部位颅神经而致的疾病,具有面瘫、耳部疼痛或伴有耳部疱疹临床表现[1]。该病患者急性期表现为耳后疼痛常剧烈难忍,治疗的过程明显延长,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易致后遗症[2]。大概有一成至二成的患者会演化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并发症难以治疗,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外界轻微刺激都可能使疼痛加剧[3]。严重的持续性疼痛甚至引起患者不堪其扰而发生自残、自杀的不良后果[4]。耳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时对疼痛给予对症治疗,能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5]。现将笔者应用芒针透刺刺络拔罐加灸治疗拉姆齐-亨特综合征患者耳部疼痛及疱疹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病程在15 d内,疼痛剧烈、持续难忍;年龄15~70岁;且均排除后颅窝肿瘤、Guilain-Barre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瘫痪、脑膜炎、糖尿病所致面瘫,符合拉姆齐-亨特综合征面瘫标准[6];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6]: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侵犯颞骨的肿瘤、后颅凹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脑外伤等者;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面肌痉挛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拉姆齐-亨特综合征急性期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19~70岁,其中19~20岁6例,其中21~30岁7例,31~40岁8例,41~50岁10例,51~60岁2例,61~70岁8例;病程6~13 d,平均(3.87±0.68)d。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18~69岁,其中18~20岁4例,21~30岁10例,31~40岁7例,41~50岁6例,51~60岁9例,61~70岁5例;病程5~11 d,平均(4.12±0.47)d。失访5例,实际入组7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临床体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泛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94190,湖南金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5 g/片)1片口服,每日3次;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41767,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mg/片)2片口服,每日3次;干扰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40010,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万U/mL)100万U肌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0 d。观察组予如下治疗。1)八字取穴法芒针透刺。阳白穴四透:阳白透刺攒竹,阳白透刺头维,阳白透刺丝竹空,阳白透刺上星。太阳穴二透:太阳透刺地仓,太阳透刺颊车。四白穴二透:四白透刺目外眦、目内眦。地仓透刺颊车;地仓透刺人中,地仓透刺承浆。以上透刺穴位均针尖与表皮间15°角刺入,捻转平补平泄1 min。针刺睛明、迎香、翳风、颧髎、风池、百会、下关、合谷、太冲、内关、血海、足三里、下脘、中脘、上脘、气海、天枢,捻转平补平泄1 min,留针0.5 h。攒竹透鱼腰、丝竹空三穴而形成的横线,阳白透刺丝竹空、阳白透刺攒竹、阳白透刺头维、阳白透刺上星五穴形成的方形。以上所有穴位均是双侧。2)艾灸。艾灸条(国药准字Z62020059,甘肃省西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在疱疹周围点灸,间隔每0.5 cm作为1个点灸点,直到将患处围绕一圈。3)刺络拔罐。选取患侧翳风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留罐放血;耳部疱疹局部阿是穴安尔碘消毒,用梅花针叩打患处,至局部微渗血为止。用火罐快速扣拔于刺络部位和疱疹起止的两端。留罐期间在疱疹最痛点处拔一个火罐,待其出血量超过4 mL后,立即释放罐体负压,缓慢倾斜罐体,用无菌注射器吸取血液4 mL后注射入采血试管内标注,然后再次拔罐,每罐总出血量约10 mL后起罐,再用安尔碘消毒。以上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每日复诊并评估病情。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6]拟定。痊愈:疼痛或带状疱疹完全消失皮损恢复,临床阳性体征、症状完全消失,没有后遗症。显效:患者耳后疼痛及带状疱疹大部分消失,皮肤损伤恢复≥80%,疼痛显著减小。有效:患者耳后疼痛症状及带状疱疹小部分消失,皮肤损伤恢复≥30%,<80%,疼痛减小。无效:皮肤损伤恢复<30%,或基本无改善,患处有明显神经痛,面瘫耳后疼痛及带状疱疹部分不消失。

1.5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1)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MPQ分为3个部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PRI、PPI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2)疼痛缓解程度=[(首次治疗前VAS评分-末次治疗后VAS评分)÷首次治疗前VAS评分]×100%,0指完全没有缓解,100%代表完全缓解。(3)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从第1次开始治疗到疼痛稳定减轻30%以上所需的时间。(4)疼痛持续时间:从第1次开始治疗到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2)疱疹评价。(1)疱疹评价指标[7]:止疱时间(水疱停止增多的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干涸,结痂面积超过50%的时间)及脱痂时间(痂皮全部脱落的时间),出现疱疹时为起始时间。(2)疱疹局部血液中SP浓度测量:以第一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采取的最痛点周围血液5 mL来制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P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及疱疹局部外周血SP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的PRI、VAS和P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3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疱疹局部外周血S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RI、VAS、PPI及外周血S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RI、VAS、PPI及外周血S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38)对照组(n=3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分)24.32±9.98 7.78±2.36*△23.23±10.73 9.82±3.35*VAS分(分)7.91±2.85 2.18±1.53*△7.76±3.20 3.25±1.51*PPI(分)3.44±0.71 1.48±0.37*△3.29±0.68 1.76±0.41*SP(pg/L)79.12±8.95 46.64±4.58*△76.48±8.87 51.52±5.39*

2.2 两组耳部疱疹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2 两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脱痂时间11.28±3.65△14.17±3.59 n 38 39止疱时间4.14±1.25△5.07±1.22结痂时间4.24±2.37△5.46±2.09

2.3 两组平均耳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的比较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耳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平均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平均耳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平均耳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比较(±s)

组别n观察组对照组38 39平均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5.49±1.56△6.87±1.76平均疼痛持续时间(d)6.27±2.10△8.08±2.56治疗10 d后平均疼痛缓解程度(%)82.65±11.53△76.28±10.19平均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d)9.25±2.03△10.86±2.11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3例患者有恶心症状,2例患者头晕及4例胃肠反应;对照组5例患者头晕、4例恶心及3例胃肠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

3 讨 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带状疱疹每万人中有2例发病[8],好发于春秋两季,发病急[9]。急性期耳后疼痛剧烈,需消除耳后疼痛[10-11],干扰素、抗病毒泛昔洛韦和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治疗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很高[12]。泛昔洛韦可致头痛晕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13]。16%的疱疹病毒感染者遗留下严重的神经痛,患后遗神经痛达51%[14]。疱疹病机是饮食失调、情志不和致肝络失和,湿郁气滞,日久而化火,火毒湿热蕴结经络和肌肤,病邪阻滞经络,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通,不通则痛。中医治疗方法是解毒凉血、化湿清热、止痛通络[9]。灸直接在疱疹周围焠烫而产生的局部高温,能使此处病原微生物变性坏死,抑制病程的进展,促使表皮疱疹干燥结痂,起到止疱镇痛之效[10],并结合疱疹部位刺络拔罐,开门以泄邪,使气血畅通,经络疏通,郁积于肌肤的湿热毒邪得以快速外泄而根除,可助疱疹迅速消退,尽快结痂,使疼痛缓解,可达到避免闭门留寇的效果,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物质对伤害性刺激极为敏感。神经元一受刺激就促使其中枢端及外周端末梢释放P物质,传递痛觉并激发炎性反应[15]。在带状疱疹的病理过程中,P物质不仅传递刺激性痛觉,还刺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造成瀑布样炎性级联反应,持续地损伤神经和产生疼痛[14]。故带状疱疹即使治愈也易致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患者的痛点部位周围血液中SP浓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减少局部血液SP浓度可缓解疼痛[16]。

前期研究发现彭静山教授的八字取穴法治疗急性期拉姆特-亨特综合征疗效甚佳。八字取穴法即“一点二穴三线四面”[17]。“一点”选取合谷。“二穴”选取地仓、颊车。“三线”首先是承浆、地仓和人中3穴,其次是攒竹透鱼腰、丝竹空3穴而形成的横线,再次是下脘、中脘、上脘3穴所形成的直线,第四是太阳透刺颧髎及地仓3穴形成的斜线。“四面”首先是太阳透刺地仓、太阳透刺颊车、地仓透刺颊车3穴所形成的三角形;其次是阳白透刺丝竹空、阳白透刺攒竹、阳白透刺头维、阳白透刺上星5穴形成的方形。

翳风点刺后留罐放血能透邪外出,开泄散热驱毒邪。针刺合谷、凤池、翳风即有散热疏风之效。“面口合谷收”,循经远端取合谷穴,足三里配合谷能清泄阳明炎毒,配下中上脘、内关、气海及天枢,能理气和血、健脾和胃。合谷配太冲可疏调面颊部之经气,再配血海能活血行气补血,针刺百会穴有升阳举陷之功。阳白穴向4个方向透刺,有助于额肌功能的恢复。丝竹空、四白、攒竹和睛明4穴针刺能改善足阳明及足太阳经筋功能,四白向目外眦、目内眦方向透刺可改善眼睑的闭合功能。取颧髎、地仓、太阳、下关、人中、颊车和承浆来改善手足阳明及手太阳经筋功能。太阳透刺地仓,太阳透刺颊车;地仓和颊车互相透刺,使面颊肌力得以恢复。地仓透刺人中,地仓透刺承浆能改善口部闭合功能。刺络拔罐具升提之效,对局部形成负压而改善微循环损伤,面肌肌力和面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本文观察组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都显著早于和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疱疹局部外周血S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说明八字取穴法芒针透刺、刺络拔罐加灸治疗急性期拉姆特-亨特综合征较单纯的西药组镇痛、止疱及结痂均快速完成。

综上,与传统西药治疗比较,八字取穴法芒针透刺、刺络拔罐加灸治疗急性期拉姆特-亨特综合征急性期见效快、镇痛效果明显,镇痛、止疱及结痂均快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其能大幅度降低外周血清中的SP含量相关,但具体作用原理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颊车耳部疱疹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银地清疮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成人耳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小穴位 大健康
耳部放血疗法治疗风热血热证风瘙痒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