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断崖式地形公路路线方案研究

2021-07-30党国兴

山东交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省界风景区接线

党国兴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引言

G341(胶南—海晏)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 年》规划的60 条东西横线中第39 横线,平顺县境内王庄至晋豫省界段是G341 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平顺县青羊镇王庄村南侧,与G341长治至平顺段顺接,经路家口、秦家崖、南赛、石匣、向阳圪道、佛堂岭、蒲水、黄崖、牛石窑,跨越玉峡关沟后,以隧道群穿越山体后到达项目终点杏城镇水泉凹北侧晋豫省界处,与G341 河南段相接,路线全长36.627 km。该项目终点晋豫省界段为典型的太行山断崖式地形,地形条件特殊,公路自然展线条件困难,且控制因素多。

1 选线控制因素

1.1 环境敏感区

对该段路线方案起决定性因素的两个风景区,平顺县境内的神龙湾和河南省林州市境内的林虑山风景区。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将为两景区提供一条黄金通道,改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则会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旅游业作为当时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明确公路建设不能对景区造成破坏,尤其是国家主干道。因此,公路选线针对旅游景区,应遵循“近而不进”的原则。

1.2 地形条件

本段路线地处晋东南太行山区,地形陡峭,悬崖垂直落差达二三百米,自然坡为90°或者倒悬,属于断崖式地形,这种地形使得常规的路线展线方式不能实现。目前该段唯一一条公路是挂壁公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公路,为了施工方便以及运营期的采光、通风需求,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体现了该区域地形条件的困难程度。

1.3 省界接线

项目连接晋豫两省,经两省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山西省境内控制点设计高程为1 340 m,河南省境内控制点为桃园村,且省界处接线高程为1 150 m,因此项目终点晋豫省界段路线方案必需克服190 m 的接线高差。

1.4 工程规模

由于地形受限,该段路线方案桥隧比例高,工程规模相当大,因此在保证技术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工程规模是路线方案选取重点考虑的因素。

2 路线方案比选

2.1 定性比选

在路线方案研究初期,主要对北线方案D、F 进行了研究,因为该区域整体山势北低南高,越向北晋豫省界接线高程越低,工程规模也越小,但当地政府不同意路线通过林虑山风景区,而北线方案D、F 线均穿过了林虑山风景区,故方案不可行。

针对北线方案走不通的情况,对南线方案开展研究,提出了A、C、G、M 线四个方案,见图1。

图1 路线方案

A 线方案完全避开了景区,为了克服高差,该方案采用了螺旋隧道方案。C 方案利用原有路古石线,穿过了神龙湾风景区核心区,省界处与A 线汇合,C 线方案部分路段可利用地形自然展线,工程规模较小,但穿过了神龙湾风景区核心区,对景区造成影响。G 线方案在石窑滩南部与C 线分离,设长 1 840 m、高3 00 m 的特大桥跨沟,之后设省界隧道,河南境内接线方案通过林虑山风景区边缘地带,特大桥实施难度很大,且没有完全避开林虑山风景区。M 线是针对A 线提出的以隧道群替代螺旋隧道的一个方案,以隧道群形式通过神龙湾风景区边缘地带,完全避开了林虑山景区。

从景区规划与省界接线角度分析表1、表2 可以看出,A 线方案完全避开了两省景区,M 线方案完全避开了河南境内林虑山风景区,从神龙湾风景区东侧山体以隧道群形式通过,对景区影响很小,同时两方案离景区较近,可设支线与景区道路相接,充分体现了服务于景区而不破坏景区的的选线原则。两方案省界接线高程均在1 150 m 以内,A、M 线方案隧道均采用双洞方案,见图2。

表1 各方案与规划的景区关系

表2 各方案省界接线高程/m

图2 A、M 线方案

2.2 定量比选

通过路线方案定性分析,将A、M 线方案定为该段路线的备选方案。由于受断崖式地形限制,两方案均没有采用常规的路线选线方式,A 线方案完全避让景区,为了克服190 m 的省界接线高差,通过螺旋隧道进行展线,螺旋隧道长7 760 m,后期运营费用较高,因此提出了M 线方案,采用隧道群替代螺旋隧道,降低隧道后期运营费用。见表3、表4。

表3 A 线与M 线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表4 A 线与M 线主要工程量对比

2.2.1 A 线方案

(1)优点。路线完全避开神龙湾风景区,且设置螺旋隧道,减小对太行山环境的破坏,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公路的理念。(2)缺点。由于采用了螺旋隧道,省界隧道长度达到7 660 m,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费用高。

2.2.2 M 线方案

(1)优点。①M 线方案以隧道群替代螺旋隧道,工程规模小、施工难度小、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低;②隧道不需要设置辅助坑道通风;③施工便道保留,可作为逃生、救援通道。(2)缺点:①从神龙湾风景区边缘山体以隧道群形式通过,对环境存在一定的破坏;②连续隧道洞口存在眩光效应,不利于行车安全。

A 线方案终点段采用了螺旋隧道展线,主要是受晋豫省界接线高程的限制,若接线高程过高,就会造成河南林州境内的路线落空,没有合适的地形展线,因此,A 线方案通过设置螺旋隧道,使路线增长约4.5 km,省界接线高程由1 253 m 降至1 143 m,从而使得河南林州境内的路线方案可行。

由于采用了螺旋隧道,省界隧道长度达到 7 660 m,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费用高。为此提出了M 线方案,M 线方案以隧道群替代螺旋隧道,工程规模、施工难易程度、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以及行车安全性都较A 线得到改善,并且M线方案避开了河南境内林虑山风景区,从神龙湾风景区山体以隧道群形式通过,对景区影响很小,因此,该段路线方案推荐M 线方案。

3 结语

太行山断崖式地形条件下的路线选线可能受多种控制因素影响[1],如环境敏感区、省界接线、工程规模、地形条件等,但最重要的是地形条件。断崖式地形的特点决定了路线不能通过常规方式自然展线,借鉴挂壁公路的经验,以螺旋隧道和隧道群方式选线,无疑是两种最可行的方法。两种选线方式进行比选分析,各有优缺点,就G341 晋豫省界段路线方案而言,采用隧道群方案更具优势,但不同的工程特点不同,螺旋隧道方案可能在其他项目上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省界风景区接线
不同接线组别下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接线方法
一起非常规接线导致的主变压器间隙保护误动分析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并网切换圆满成功
取消省界收费站MTC车道改造技术要求探讨
取消省界收费站智慧运维思考
交通运输部: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转入联调联试阶段
智能电能表正确接线时显示“-I_uI_w”的原因探析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22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及探讨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