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鲁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7-30杨松卜小涵刘小娟黄谨谅王建明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治未病通络西药

杨松,卜小涵,刘小娟,黄谨谅,王建明⋆

(1.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 心血管病科,山东 济宁 272000;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00)

0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社会性话题,自2019年末起至今,波及范围已扩散到全世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1-2]。患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因此在起病初期常常得不到重视,往往要到后期症状严重,出现呼吸障碍、低氧血症等情况后才引起重视,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3-4]。本病具有高传染性,且在发生后会迅速破坏机体各功能,死亡病例约占2%[5]。至今为止,临床尚无特效药可用于新冠肺炎,相关西药疗法还在不断进行调整,支持治疗仍属于本病治疗的主要措施[6]。有研究指出,与西药疗法相比,中医整体观念加上辨证论治体系,在疫情初期可发挥更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新冠肺炎防治中,除西药外,还需要重视中医药的价值,通过中西医的有效联合,积极促进疾病治疗效果[7]。本文通过对6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分析,提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中药方更有助于新冠肺炎疾病患者症状的改善,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自2020年1~12月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祛邪、祛湿通络中药方,每组30例。对照组包括男/女病例数17/13例,年龄18~70岁,平均(45.27±3.69)岁;观察组包括男/女病例数16/14例,年龄18~69岁,平均(45.83±3.72)岁。两组资料差异小(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对所用药物相关药理特性、不良反应等有所了解,无过敏史;②坚持完成整个疗程并提供良好配合。

排除标准:①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者;②特殊人群,如处于哺乳期或存在精神障碍者;③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肾脏等严重合并症者;④感染严重得不到控制者;⑤对药物治疗相关规定不遵循或资料不全影响效果评估者。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2020年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以中药汤剂进行扶正祛邪、祛湿通络,主要用药包括茯苓30g、生黄芪30g、连翘15g、党参15g、炒白术15g、金银花15g、芦根24g、防风12g、红景天9g。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存在身热不扬、低热、未热、少痰、干咳、胸闷、倦怠乏力、脘痞/呕恶、舌质淡/淡红、便溏、脉濡、苔白/白腻等症状者,视为寒湿,在上述方剂中增加草果6g、藿香9g;存在发热、憋闷气促、咳嗽痰少/黄痰、便秘不畅、苔黄腻/黄燥、腹胀、舌体胖、舌质暗红、脉数/弦滑者,视为湿热,在上述方剂中增加薏苡仁24g、黄芩9g。1日1剂,取400mL药液早晚分2次口服。本研究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胃肠道症状等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0~3分代表症状从无到严重。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若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及以上视为显效;若相关症状、体征在治疗后有所缓解,症状积分减少70%及以上则为有效;若相关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或发生恶化,症状积分减少30%以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减少,两组之间相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分)

续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

3 讨论

目前,新冠肺炎在中医学上的病名已经得到确定,即“湿毒疫”,这主要是由于本病疫疠之气的基本属性为“湿”,其疫疠范畴以湿邪为主,因而得名[8]。此外,也有学者将其归属到“寒疫”范围之中,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为先伏燥,后湿寒,在环境比较燥热湿寒时,更容易滋生疫毒邪气,导致疾病发生[9]。根据王玉光等[10]指出,肺部和脾部为新冠肺炎的主要病灶所在,其核心病机是湿毒,“湿、毒、瘀、闭”为疾病最基本的病机特点,在这些病机的影响下,肺肠通病,逆传心包,进而形成严重疾病,关于治疗方案,该作者认为需要按疾病不同阶段分期治疗,包括:①早期主要表现为湿毒郁肺、枢机不利,治疗应重点予以宣肺透邪、辟秽化浊;②进展期主要表现为湿毒化热、毒损肺络、肺壅腑实等,治疗应重点予以化瘀通络、清热解毒、宣肺通腑;③危重期主要表现为内闭外脱,治疗应重点予以解毒救逆、开闭固脱;④恢复期主要表现为邪去正虚,治疗应重点予以清解余邪。当前在鲁西南地区,新冠肺炎仍有反弹可能,因此针对该区域,有必要对新冠疫情和患者病症特点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中医疗法,对现有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充分利用好中医药的优势[11-13]。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项,其认为新冠肺炎的治疗上应该将加速病毒排出作为主要目标而非杀毒[14-16]。在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可对新冠肺炎进行治疗的时候,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气血流通即是补”作为治疗依据,为患者提供扶正祛邪、祛湿通络的中药方,可对促进患者体质得到积极改善,进而更有效地祛邪外出[17-20]。

本文对比结果中,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将中药方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对其相关症状改善有一定初级作用。

总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中药方以“扶正祛邪、祛湿通络”,对患者发热、咳嗽等疾病典型症状的改善可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治未病通络西药
中药、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