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利胆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胃炎疗效探讨

2021-07-30严承泽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利胆流性疏肝

严承泽

(阳春市中医院 内科,广东 阳春 529608)

0 引言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被称作碱性反流性胃炎,主要是指由于含有胆汁的反流物反流入胃,造成正常胃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导致胃痛、胃胀、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1]。在我国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发病率,占比超过5%,在所有慢性胃炎患者当中占比约为12%。胆汁反流性胃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包括胃排空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胆道疾病以及幽门机能缺陷等均有可能致病[2]。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药物治疗方式为主,包括消化道促动力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但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停药后病情易复发[3]。传统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痞证”、“嘈杂”、“呕胆”等范畴,其中肝胃不和证为主要证型,病因在于外邪侵入,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弱,劳倦过度,病位在胃,但与肝、胆、脾存在密切联系,脾失健运,升降失常为致病之本,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癖阻为致病之标,故治疗主张疏肝,利胆,和胃[4]。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48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胃炎采取了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入患者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5],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或伴随呕吐胆汁胃内容物,上腹部或剑突下存在轻度压痛,但无反跳痛,胃镜下能够观察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胃黏膜苍白、灰白或红白相间,幽门口可见反流,反流液呈现黄色或黄绿色。且符合中医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6],主症包括胃脘胀闷或烧灼痛、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次症包括食欲不振、大便干或溏、情志不舒、急躁易怒。患者自愿同意参与研究,且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糜烂性胃炎者、消化性溃疡者、消化性肿瘤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96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8)以及对照组(n=48)。联合组当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4~56岁,平均(39.44±4.33)岁,病程3~44个月,平均(20.34±5.66)个月;对照组当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40.11±4.56)岁,病程4~46个月,平均(21.54±6.12)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国药准字H20173152,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产,规格:5mg/片),口服,5m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59988,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规格:20mg/片),口服,20mg/次,2次/d。连续用药8周。

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和疏肝利胆胃方治疗,组方如下: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5g,枳壳15g,木香15g,陈皮10g,草豆蔻10g,香附10g,川芎10g,黄连6g,半夏15g,乌贼骨20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胃脘胀闷或烧灼痛、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每项记为0~6分,次症包括食欲不振、大便干或溏、情志不舒、急躁易怒,每项记为0~3分,总积分愈高,表明患者症状愈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下降幅度≥95%;显效: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下降幅度≥7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70%>证候积分下降幅度≥30%;无效:症状、体征依然存在,甚至加重,证候积分下降幅度<30%[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另外,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便秘、疲倦、头晕)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21.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P=0.735);治疗后8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8,P=0.001),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79.1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5),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指含有胰液、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产生炎症、出血甚至糜烂,导致胃黏膜慢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8]。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通过强化胃肠道蠕动、中和胃酸、维持胃pH值来缓解病情。例如莫沙必利为消化道促动力剂,它是一种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药,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对胃肠道产生促动力作用;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对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管状泡上的H+-K+-ATP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9]。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部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实际疗效会受到限制[10]。

传统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痞证”、“嘈杂”、“呕胆”等范畴,以肝胃不和证型最为常见。肝胆主疏泄、脾胃主升清降浊,在调节气机、促进运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由于情志不遂,损伤肝气,致使疏泄失常,肝气侮脾乘胃,肝气逆动,引动相火,胆挟肝势,胆汁藏泄失度,症见胃内灼热、口苦呕逆,胃热移胆,致使胆气燥热、生阳不升。故病机在于湿热中阻、肝、胆、胃不和,治疗主张疏肝,利胆,和胃消痞,清热化湿[12]。

本次研究中,联合组在西药基础上采取了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8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79.1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结果一致[13-14],说明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胃炎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疏肝利胆和胃方由多味药材构成,其中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枳壳行气消痞;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导滞,治脾胃病;草豆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健脾;香附、川芎疏肝散结,活血行气,理气宽中;黄连清利湿热、散瘀消肿;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乌贼骨制酸止痛[15]。以上诸药联用可共奏疏肝,利胆,和胃,清热化湿,理气宽中,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再配合西药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缓解患者病情。另外,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疏肝利胆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较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利胆流性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胆囊切除后,怎么还要服消炎利胆片?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