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及当代借鉴

2021-07-29王旗禹竹蕊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李大钊

王旗 禹竹蕊

[摘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在民族存亡的重要时刻,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走上了建党道路。1921年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后,他又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等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建党思想。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其伟大实践,更为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水平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李大钊,建党思想,当代借鉴;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06-0023-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望百年,李大钊等革命先驱满怀革命热情和救国抱负,开展艰辛的建党实践,这才有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迈向新征程,党要想永远保持初心和使命,更需怀揣时代意识深入学习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这艘“巨轮”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一、李大钊建党思想孕育和实践的基本条件

(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的召唤

1889年出生的李大钊,正值列强侵略和封建腐朽统治的内忧外患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国门,此后,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法国发动中法战争(1884)、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材料掀起资本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面对民族危机,清朝统治者无力应对,封建统治的弊端完全暴露。1851年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内部指挥失误和腐败,外部清朝统治者镇压,起义未能成功。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以期变法图强,拯救清朝统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守旧派的联合打击下,很快消亡。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华民国。但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依然如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特点使其无法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重任,救亡图存成为近代社会的主题。目睹国家备受欺凌和民众生活苦难的现状,李大钊立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远大志向,号召青年激发民族自觉,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时代向李大钊建立党组织思想的产生发出了号召,逐渐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

(二)家乡风气的影响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说:“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与其人的体质、人格、教育、环境及一般的经验均有关系。”[1]李大钊出生于河北乐亭,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其个人人格和建党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地理方面,经滦河流经,冲沙成原,地势平坦肥沃,水土资源为农作物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李大钊每每泛舟游历,水路崎岖,却多奇趣,他将游水泛舟的冒险比喻做青年志士为民族事业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言谈举止常怀豪情壮志。在人文地理方面,乐亭人精于行商,善于吃苦,从商守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同时注重文化教育,清朝时便多设立私塾,民国时期建立多所学馆,文化氛围浓厚[2]。李大钊在此度过了重要的青年时光,常怀忧患意识和报国情怀。

(三)个人的理想抱负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济世救民的抱负是李大钊走上建党之路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广阔胸怀和丰厚的知识积累为李大钊开阔视野奠定了基础,1913年他远赴日本留学,得以广泛的阅读书籍,不断接触各种思想流派。李大钊在这一时期接触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中,李大钊经过比较对比,深入领会学习,最终坚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国内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李大钊一方面大量吸收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坚定了在国内传播社会主义、救国救民的决心。

(四)五四運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激起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爆发了五四运动,初期表现为学生罢课,之后各工人、商户相继参与,五四运动第一次使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多年内忧外患使国人多麻痹妥协,五四运动响应到社会各界,在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社会主义思潮开始萌芽。李大钊作为最早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自觉担负起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

二、李大钊的建党思想

(一)思想建设:重视思想理论教育

李大钊在游学期间已经对政党政治和政党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充分认识到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性。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国人觉醒和启蒙作用更加彰显了思想的作用。建党之前李大钊充分宣扬马克思主义,通过创立报刊、传道授业和组织宣传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最大限度的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尤其是广大青年和无产阶级群体中去。党组织成立后,李大钊要求党内同志必须要认清我们的团体,理解我们的党纲,自觉地遵守和拥护党的理念[3]。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党员人数不断增加,为了夯实党员理想信念,李大钊反复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在历次北方区党委会议上深入浅出的发表政治理论,向党员宣讲马克思主义。同时,他在北京支部执行委员会内成立党的教育委员会,建立图书馆,以便于定期举办会议,系统高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4],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根基,提升共产党人的革命能力。

(二)组织建设:重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组织建设是李大钊建党思想的首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便是他重视组织建设的成功实践。一方面他极度重视发展党员的重要性,不仅仅在青年知识分子和爱国仁人志士中,更广泛发动工人、农民、军队等多层次人员,通过发表演讲、创立报刊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党员,充实党的组织力量,为党开展一系列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另一方面他积极推动建立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党成立后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1924年他担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时期,积极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先后开展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工人运动[5];并同时受党的委托与孙中山协商国共合作相关事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

民国初期党派林立,党派之间利益不同,虽有明确的党纲但都组织松散,党员成分复杂且跨党现象严重。李大钊以此为戒,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员须服从组织领导、保守党的秘密。严明党的组织纪律,重视党内集中团结和纯洁性。严明党的廉洁纪律,公开党内账目,开展群众监督,严惩贪污现象。在吸收旧党派正反面经验的基础上,李大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纪律的措施,使党在建立之初就摒弃了各种不良陋习,坚定地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三、李大钊建党思想的当代借鉴

李大钊的一生都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他的建党实践和建党思想为后期党的建设和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毫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钱至上理念逐渐向国内传播。进入新时代,在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部分党员,尤其是个别党的领导干部出现了思想蜕化,信念变质的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提出开展“四史”学习,以思想建党,促成理论强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适时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积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沿着共产主义道路前进坚定不移。

(二)坚守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建立之初便已形成。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正是看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力图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开展民族、民主革命。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愈加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所做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保证全党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决策不打折扣,其根本要义就是确保全党令行禁止。同时,根据党和国家发展要求,不断提出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战略,关注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乎党的生命,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进入新时代,党依然面临的“四大危险”“四种考验”,党的建设任务更显重要。严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党上下执行党的政策、决策和纲领毫不动摇。不断夯实党的思想建设,增强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和金钱利益面前站稳脚跟。持续开展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权威和公信力。严肃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惩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持之以恒加强纪律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全领域覆盖,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以贯之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定、实施、保障体系,筑牢制度的笼子。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腐败分子,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纯洁。

李大钊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并在文学、史学、哲学乃至经济学都有所涉足,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回顾李大钊走上建党道路的种种因素,总结其建党思想,能为当前共产党人不断创新,进而实现长期稳定执政提供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赵书昭.故乡文化对李大钊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J].唐山学院学报,2021,(1):15.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刘慧娟.李大钊的党建思想及其实践[J].北京党史,2019,(6):40-47.

[5]裴赞芬.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李大钊
革命先驱李大钊(下)
李大钊和他的北大好友们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英雄历险记
清水安三眼中的李大钊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思君令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