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弹性管理研究:以手机使用为例

2021-07-29蔡成芳何勇刚

中小学德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弹性家长学校

蔡成芳 何勇刚

摘    要

教育治理理念下产生的弹性管理方法倡导管理的灵活性、情境性,强调教育优先、柔性处理和随机制宜,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规范的强制性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及自由意愿相冲突的问题。以手机使用管理为例,成功的弹性治理的要点是:形成共识、疏堵结合、适度选择。

关 键 词

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弹性管理;堵疏结合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7-00-0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手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适时、不合理地使用手机危害很大。然而,如果学校以“一刀切”态度强硬地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学生的抗拒情绪很大,会给学生管理带来难度。其实,不唯手机使用问题,学生管理中涉及大量类似的问题,都存在规范的强制性与学生的多样性及自发意愿的冲突。本文试以汉铁初中学校运用弹性治理方式来有效解决学生使用手机问题作个案,揭示弹性治理的内涵与实践方式,以期对学生管理和学校德育有所裨益。

一、弹性治理的内涵

弹性( Resilience) 源自拉丁文 Resilio,即回弹的动作,指一个系统在经历变化时吸收干扰和重组从而仍然基本保持原来的结构、功能及反馈的能力。它最早出现主要是在生态学和心理学领域,后逐步进入管理学、国际关系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概念。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权变理论”强调在管理中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这也是一种因人因事而异的管理方式。“弹性管理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1]弹性管理之所以必要的原因之一是,管理的主体“人”具有弹性——即人的个体差异性、可变性等;其二是客观环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变化并具有情境性。

弹性治理是学校治理的一种方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发展,开始将“治理”作为推动方略。[2]2014年,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讲话。“治理”和“教育治理”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和管理话语。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治理又是教育治理的关键部分。学校治理指学校的相关利益主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章程,通过多元主体的合意民主、合谋共治、协商对话、相互协调来实现学校共同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意味着从被动走向主动。学校治理一方面通过学校自主治理进行自治,一方面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等共同参与,实现共治,从而推进学校现代化以及教育事业的变革和发展。

将“弹性治理”的理论应用到学校治理中,要遵循学校弹性管理的相关特点:独特性、留有余地、软硬兼施、随机制宜。[3]结合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第一,软硬结合,教育优先。制度的懲罚“硬性因素”,文化观念营造是“软性因素”。因此,在具体管理中,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质量为主旨,以硬管理为基础,但更要注意舆论引导、观念形成和文化营造。同时,“制度形成、实施的过程”,也应该被作为“教育的过程”。第二,柔性处理。学生是未成年人,应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学生使用手机不是“直接没收”,而是采用更加柔和的处理方式;第三,随机制宜。学校中的事件大多是常规事件,管理者运用规范化的程序处理,允许个别差异和特殊原因等例外情况存在。“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万能的管理方法,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随机制宜的。”[4]在手机管理工作中,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要适应变化就要求管理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适应校内校外发生的各种变化。按照这种思路,学校对于学生的手机管理也可以采取一个系统性的解決方案,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有张有弛、软硬结合,刚柔相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治理。

二、弹性治理的实践探索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是一所以城市中下阶层子弟为主的单设初中,拥有近1800名学生。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54.6%的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要想打破困局,只靠学生自律,没有制度约束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更行不通。唯有破局而立、堵疏结合、多元共治、形成合力,才可期长效。

(一)广泛调研,多元参与

在教育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参与不够,会带来很多问题。汉铁初级中学在制定手机管理制度时注重“多元参与”,分别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座谈会,对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做到先统一思想、形成公约,进而确定合理的制度,最后形成《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学生在校手机管理的暂行规定》,提交学校家委会审议,并由校委会委员、学校法律顾问就《规定》中的相关措辞予以修正,确保了文本的规范和严谨。然后通过“微信平台”向全校家长、社会公众发布,征询意见。同时向全校学生印发纸质《告家长书》,回收全部回执,再次征询师生意见。

(二)多措并举,弹性治理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曾提出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认为政府有能力根据环境变化有效回应新挑战。弹性政府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注重效率的提升。弹性治理的理念应用到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上,汉铁中学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学校以“服务优先”为理念,尊重学生的需求。学校印发“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申请书”,请学生写明“需要携带手机”的特殊原因。回收回执,汇总申请。提交学校家委会和年级督导现场审核,必要时,现场与家长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对通过审核的学生,登记其携带的手机型号以及电话号码等信息。这不单是一个审核的过程,也是一次教育的契机。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一起讨论携带手机是否合理,认识手机的真正用途。通过这个环节,部分学生的申请得到批准,部分同学则因为理由不充分而未得到批准,更有一部分同学通过分析思考,主动提出无须携带手机。

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确实需携带手机。学校一方面专门购置了手机保存柜,安置在24小时有人值守的门房,方便学生上学、放学存取,并召开需存放手机的学生会议,进一步明确手机携带到校的保管方式,发放手机保存柜钥匙。另一方面联系电信部门,在校园安装公用电话,为申请不携带手机但偶有临时通信需求的同学,免费办理“校园公共电话学生卡”。

(三)检查反馈,形成常态

检查反馈是提升治理实效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校、教师及时了解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汉铁初级中学委托学校家委会和学校年级督导团队,对携带手机进校同学的电话状态进行随机抽查,并将结果反馈到学校。同时通过“学习习惯评比活动”,將班级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进一步抽查学生手机携带的情况;对于违规携带手机的学生,依照《规定》,知会家长,予以处理,以正校规。

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提高了手机问题治理的效率。汉铁初级中学共36个教学班,有20个班级承诺不带手机进校园,有效规范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情况。《规定》实施以后,通过学校向家长下发的调查问卷显示,73.94%认为学校对手机的管理“有明显效果”,25.77%的家长认为“有一定效果”。

三、弹性治理的进一步思考

弹性治理也适用于其它不宜采用一刀切式简单禁止的事务。成功的弹性治理的主要要点是:形成共识、疏堵结合、适度选择。

(一)形成共识

基于教育治理的理念,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引入学生、家长、家委会多元主体共治,彼此协商,形成合力和规则。比如学生学业负担的治理,统一规定“各门课作业量加起来不得超过3个小时”“晚上10点之后不许做作业”,这些规定基本是无效的。因为学业负担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而且这些规定需要家长认可与落实,同时,部分家长认为一定的学业负担是必要的。因此,各方要对什么是学业负担和过重学业负担的危害性形成共识。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各方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规则制度。

(二)疏堵结合

形成共识后,规则的执行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不追求强制性的整齐划一。其一,禁止某一日常行为可能让学生丧失某些便利。在此情况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便利的补偿。比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就应该为其提供校园内免费电话的补偿。其二,禁止某些行为可能会取缔学生一些个人自由,比如限制学生活动自由,学校便应以提供更有趣的活动或课程作为补偿。其三,禁止某些行为可能违反学生天然的情感,如禁止早恋、男女生亲密行为等,对于这些行为的管理应以思想疏导为主。在上述三种情况下,规则执行都不应僵化固定,而应依照情境而变。

(三)适度选择

尽管学校管理总体上并不倡导某种行为,但学生做出某种行为并非违法或属于道德过错,只是暂时对完成学习任务造成了干扰。在此情况下,学生应该拥有适度的选择权,而这能带来对于行为后果更强的责任感。

从上述手机治理的案例,可知学校治理的目的是达到“善治”,重点在于找到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改进行动。[5]针对学生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的现状,“关门决策”“简单禁止”式的学生管理方法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弹性管理不失为一种更民主、有效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董学会.弹性管理思想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1(1):14-15.

[2]唐亚林.国家治理在中国的登场及其方法论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4(2):128-137.

[3]田新民,朱静芬,黄竟彦.现代弹性管理理论的初探[J].上海管理科研,2004(01):55-56.

[4]许岩峰.浅谈学校弹性管理[J].普教研究,1994(02):33-35.

[5]巩坚.现代学校治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33-35.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弹性家长学校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弹性势能纵横谈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