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观察

2021-07-28李参天董云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源性消融术熏蒸

李参天,董云鹏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的结构出现紊乱、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因子刺激椎间盘周围的疼痛感受器所致[1]。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消炎止痛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手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中[2]。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常用中药熏蒸疗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此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臭氧消融术和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9 年6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70 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为29 ~74 岁,平均年龄为(54.33±5.11)岁;其病程为1 个月~33 个月,平均病程为(8.54±3.11)个月;其中,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为L4/L5节段、L5/S1节段、L4/L5合并L5/S1节段的患者分别有10 例、8 例、17 例。在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6 例;其年龄为32 ~75 岁,平均年龄为(56.21±3.71)岁;其病程为3 个月~36 个月,平均病程为(9.01±1.79)个月;其中,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为L4/L5节段、L5/S1节段、L4/L5合并L5/S1节段的患者分别有12 例、10 例、13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椎间盘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患者的腰椎无明显的外伤史,其反复下腰部疼痛持续的时间>1 个月;2)患者在进行腰部运动时疼痛症状加剧;3)患者的疼痛部位主要为腰骶部及臀部,部分可涉及腹股沟处;4)患者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的结果呈阴性;5)患者进行腰椎MRI 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病变椎间盘T2 信号降低,或在进行矢状位扫描时显示椎间盘上下椎板处有圆形或卵圆形的高信号团。

1.3 纳入标准

1)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标准者;2)在治疗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者;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存在椎间盘髓核突出或脱出者;2)存在腰椎滑脱、腰椎肿瘤、腰椎感染等疾病者;3)有精神异常或较重内科疾病者;4)对臭氧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臭氧消融术,方法是:使患者取俯卧位,在其腹部垫一个薄枕,为其开放静脉通道。采用定位器及C 型臂X 线透视机定位患者发生病变的椎间盘,并在其发生病变椎间隙的皮肤表面划一条横线。以脊柱中线旁开7 cm 处作为进针点,对此处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从进针点开始对椎体间隙进行逐层麻醉,用PTC 针与皮肤呈45°角向发生病变的椎间隙进针,并在C 型臂X线透视机下确认针口位于病变椎间盘的中间。用10 mL 的注射器抽取5 mL 浓度为45μg/mL 的臭氧,向椎间盘内注射5 mL 的臭氧,在进行穿刺及注射臭氧的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观察其下肢的活动情况,避免损伤其神经根。治疗结束后,采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口,并嘱患者在24 h 内卧床休息。在此基础上,在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臭氧消融术后的第2 天,对其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使用药方的药物组成是:桂枝、五加皮、海桐皮、透骨草、木瓜、牛膝、川芎、伸筋草各20 g。将上述药物放到800 mL 的清水中煎煮至剩余300 mL 的药液。将此药液放到中药熏蒸机中对患者的腰骶部进行熏蒸,每日治疗1 次,每次治疗30 min,共治疗2 周。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熏蒸部位皮肤的情况,避免发生烫伤。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本次研究对象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消失,其腰椎的活动能力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其腰椎的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治疗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及腰椎的活动能力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2)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的评分。VAS 的总分为10 分。患者VAS 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症状越严重[4]。ODI 中包括10 个指标。每项指标的总分为5 分,此问卷表的总分为50 分。患者ODI 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腰椎功能障碍的症状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及ODI 评分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及ODI 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ODI 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患者VAS 的评分、ODI 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及ODI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的评分及ODI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表示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相比,P >0.05;#表示与本组患者治疗前相比,P <0.05 ;△表示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VAS 的评分 ODI 的评分对照组(n=35) 治疗前 8.21±1.08 43.56±3.34治疗后 4.78±1.66 13.56±4.79治疗组(n=35) 治疗前 8.06±1.38* 42.75±4.12*治疗后 2.46±1.41﹟△ 7.97±2.65﹟△

3 讨论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常在久站、久坐后或劳累后腰部疼痛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腰部活动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臭氧消融术是临床上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此手术将医用臭氧通过注射针头送达至患者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中部。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到达椎间盘中部后,可使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快速脱水、萎缩,降低椎间盘内压,并可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破坏其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有效地缓解疼痛。但由于臭氧的渗透性一般,其作用范围与针头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单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臭氧消融术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归为腰痹的范畴,认为此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失养,局部经络痹阻不通,故常对此病患者进行补益肝肾、行气通痹的治疗。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痹病的常用方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主要是利用中药热疗的原理使药液以蒸气的形式在病灶处形成对流,使腰部的毛孔扩张,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腰椎发生病变的位置,从而起到补益肝肾、除痹止痛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为治疗组患者所用药方中的牛膝和五加皮均为君药。牛膝可壮腰膝,五加皮可除痹利水、强筋骨,二者合用可补肝肾、强筋骨、除痹止痛。方中的桂枝、川芎、海桐皮、透骨草均为臣药。桂枝、川芎可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海桐皮、透骨草可除痹止痛。方中的木瓜、伸筋草均为使药,可舒筋通络。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臭氧消融术和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缓解此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腰椎的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源性消融术熏蒸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