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2021-07-28崔浩山郑志强徐怡芳通讯作者王亮亭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鸡鸣城墙村落

崔浩山,郑志强,徐怡芳(通讯作者),王亮亭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落空间形态的组成部分,对村落整体的空间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共空间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当地居民公共交往活动都在这里发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依托于自己的公共生活需要,不停地对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调整和改造,可以说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产物,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当地居民的集体共识。村落的更新相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如何让以农耕社会建成的村落公共空间环境去满足当下信息时代新的社会交往活动需求将是文章研究的切入点。

一、鸡鸣驿传统村落概况

张家口市鸡鸣驿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①。除具有军事邮驿和民事邮驿等功能外,还体现出丰富的市井生活气息,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该村落位于鸡鸣驿山下,周围有高速路(G6)、下花园汽车站、下花园高铁站等,交通极为便利。整个村落被高高的城墙所包围,城墙北侧和西侧为现代民居,城墙南侧和东侧为基本农田。整个村落呈正方形,东西长约468m,南北宽约464m,城墙上分布着4个角台、26个墙台和东西两座城门。村落内部组织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中心式布局方式,而是按照道路肌理将村落划分为“井”字式区块格局。村落内有一条贯穿东西的主干道,环城墙内侧设有一圈宽约6.5m的环路(图1、图2)。主街(驿城一街)上分布有城隍庙、财神庙、指挥署、当铺等历史遗迹,在驿城二街及其周围分布有泰山行宫、龙王庙、普宁寺、公馆院、文昌宫等文物建筑。在街道和院落空间内部有精美的砖雕、碑刻和壁画分布其间。

图1 鸡鸣驿现状路网与节点分布

图2 古村落鸟瞰图

在检索中发现,对于鸡鸣驿传统村落的现状描述和历史价值研究的文章偏多,针对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文章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鸡鸣驿传统村落,文章试图运用空间句法对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用数字作为依据,摆脱以往感性分析的不足。空间句法理论本身将空间形态视为空间自组织的产物,将空间本身作为主体进行研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产生过程中必然受到了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复合影响,是这些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产生的空间形态并非受到了外界的特定的“干预”,是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下完成的。故传统空间外部空间形态是空间自组织的产物。用空间句法对其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量化分析

(一)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以空间本身为研究主体进行量化研究的理论方法,旨在探究空间本身所蕴含的人类活动规律,可以说其建立了空间结构和人类生活之间的桥梁。空间句法理论有两个典型的理念:其一,弱化了对于单一空间个体比例、尺度等的研究,更加关注的是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单一空间在整个空间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关系,简言之,整体大于部分。其二,空间不仅仅为人类生活的背景,还应将其视为做任何事情的内在属性。

空间句法依托于CAD和Depthmap软件建立基础模型,通过句法中特定的指标语言分析目标空间。集成度用以描述空间系统中各个节点的集散程度,空间的集成度数值的高低代表与周围空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强弱,数值越高表示联系越紧密。在图示表达方面颜色越暖空间集成度则越高,与周围空间联系越紧密。用深度值的高低来表示空间的可达性强弱。在图示表达过程中越偏冷色,则深度值越低,可达性越高。可视图分析是一种运用对视域分割的方法模拟人在某一空间中视线关系变化的分析方法,探讨人们在空间中可能发生的行为动向,尤适用于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分析。在视域分析的图示表达中,颜色越暖表示视觉整合度数值越高,表示该区域对于村落整体环境认知影响较大。

(二)结果分析

1.空间集成度分析

经Depthmap软件分析可以得出空间集成度(图3),鸡鸣驿传统村落东西主街轴线和村落环城墙内街轴线较长,其余次要街巷轴线大部分垂直或平行于主街和环城墙街道。空间集成度范围在2.12~0.878之间,局部巷道集成度较低,全局集成度较高的街道为驿城一街和环城墙内街,空间集成度最高的为驿城一街,说明两条街道对于传统村落各个空间联系较为紧密。

图3 整体集成度分析图

2.空间深度值分析

在空间句法指标语言中,经Depthmap软件分析可以得出空间深度值分析图(图4),空间深度值范围在285~572之间,空间深度值较低的街道为驿城一街和环城墙内街,空间深度值最低的为驿城一街,说明两条街道对于传统村落各个空间有较好的可达性,与集成度分析基本一致。

图4 深度值分析图

通过现状空间的集成度和深度值分析可以得出驿城一街和环城墙内街不仅与周围空间联系紧密,同时具有较好的可达性,两条街道可以串联起大部分空间,拥有着极强的公共属性。由此可以得知,驿城一街是村落的主导轴线,环城墙内街是空间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该村落的现状空间格局呈现出“一轴一环”式的特征。

3.可理解度分析

选取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全局整合度作为X轴,局部整合度R3为Y轴,得出该村落公共空间系统的可理解度R²=0.0935648。R²的数值远小于0.5,说明该村落局部整合度R3与全局整合度相关性较弱,村落空间辨识度较低,外来人员不太容易从局部空间认知到整体空间特征,容易在村落公共空间产生迷路的感觉。但空间趣味性极高,该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在体验过程中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落内有大量曲径通幽的小路,道路的宽度也由1m~11m不等。因此,在鸡鸣驿传统村落下一步更新改造过程中,在保持其公共空间丰富性的同时提高局部街道空间的可辨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可视图分析

以1m乘1m的网格矩阵对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分割来建构该村落的视域分析模型,得出图5可视域分析图,视觉整合度较高的区域为驿城一街、影壁节点、泰山行宫前广场节点、文昌宫入口节点、小北门节点、西北角旧时马号区域,这些区域在整个村落中视线通达性最佳,能够掌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多的信息,在后期更新活化中可以作为重要节点加以处理。

图5 可视域分析图

三、村落内公共空间活动与空间深度值叠加分析

空间深度值表达着空间的可达性强弱,将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深度值与村落中主要文物遗迹和旅游线路组织进行叠加,可以得知吸引力要素的可达性强弱,分别得出图6和图7。由图中可以看出东城门、西城门、指挥署、当铺、古戏台、城隍庙、财神庙位于主街上,空间深度值范围为285~299,空间深度值相对较低,较易达;龙神庙、普宁寺、文昌宫、泰山行宫所在街道空间深度值为374~456,相对中等,可达性一般。现有的旅游线路为驿城一街、驿城二街,最后环城墙游览,其中空间深度值相对较高的为驿城二街,可达性比驿城一街略低,但驿城二街及其周围分布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后期更新改造中着重增强对驿城二街的引导性和空间识别性。

图6 空间深度值与公共要素叠加图

图7 空间深度值与旅游线路叠加

四、期望型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调研及分析

文章又进一步对游客和居民心中的期望型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调研,让游客和当地居民从10个选项中选择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急需改善提升的5个方面(10个选项分别为文物保护方面、村落文化氛围方面、村落景色方面、古城活动类型方面、旅游线路组织方面、商业开发程度方面、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停车问题方面、绿化设施方面、卫生情况方面),数据统计结果见图8。其中94.44%的被调研者选择商业开发,88.89%被调研者选择基础服务设施,77.78%被调研者选择文物保护,61.11%选择卫生情况。可以看出被调研者对于鸡鸣驿传统村落文物保护方面、商业开发、基础设施、卫生情况四个方面的现状有所不满。

图8 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调研统计表图

五、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基于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集成度分析、空间深度值分析、可理解度分析、可视域分析以及居民和游客需求调研,对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更新策略:

保持并挖掘空间趣味性的同时,着力打造驿城一街、影壁节点、泰山行宫前广场节点、文昌宫入口节点,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这些空间节点和现状旅游线路是紧密贴合的,但泰山行宫前广场节点、文昌宫入口节点所在街道空间深度值相对较高,可达性相对较弱,应增强该区域的吸引力和到达该区域路径引导性。节点空间的打造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区域可识别性,弥补村落空间可理解度较低方位模糊的不足;再者也可以为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休憩场所。

将环城墙内街打造成为满足当下需求的线性游憩场所。在整体集成度和空间深度值分析中,可以得出现状的空间格局为“一轴一环”,该街道对整个村落空间起到很好的串联作用,环城墙内街集成度较高,空间深度值较低,可达性较高,与周围要素联系紧密,公共性较强。但环城墙内街开发程度较低,路面凹凸不平有待平整,绿化、照明设施缺乏。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和游客有在城墙慢跑休闲的需求,但由于季节气候影响,冬季城墙难以正常使用,同时古村落内部人口老龄化严重,存在城墙观光休闲不便等问题,城墙又为环城墙内街起到了很好的避风作用,故可以将其打造成为线性游憩场所,满足多元活动需求。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对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正常使用及空间体验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而鸡鸣驿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街道绿化缺乏,地面铺装和卫生情况较差,急需改善。

适度提高商业开发程度,满足不同类型活动需求,同时进行建筑风貌管控。在“门票经济”时代,以景点观光为主,活动类型单一,很难满足当下吃喝玩乐一体化旅游模式需求。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深度挖掘村落的文化基底,以保护为前提,结合客流量适度进行商业开发,同时也要避免开发过度,导致“千村一面”的闹剧上演。同时也应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商业开发活动,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亲身讲述该村落物质空间背后所蕴藏的故事,让文物真正的做到“活起来”。

结语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凝结着当地居民在农业社会生产运作模式下的“集体共识”,当面对提倡高效率的经济社会时,这一“集体共识”很快土崩瓦解,如何在保存住村落文化基底的同时,让原有的村落物质空间满足于新的生活发展需求,对于村落公共空间活化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议题,文章在空间层面对本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首先,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了集成度、深度值和可理解度分析,可以得出:鸡鸣驿传统村落“一轴一环”的现状空间结构;可理解度较低(R²=0.0935648)等特征,为居民和游客空间体验提供了丰富性。随后,通过对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实地调研分析,得出该村落基础服务设施和商业开发方面急需改善的结论。综合以上分析,依托于现状空间结构、人流动线和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给鸡鸣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活化从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商业开发三个方面提出更新策略,希望本文分析方法与结论可以对鸡鸣驿或同类型村落更新活化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①国家文物局官网在2010年5月24日提到鸡鸣驿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http://www.ncha.gov.cn/art/2010/5/24/art_1027_106086.html)

猜你喜欢

鸡鸣城墙村落
鸡鸣驿
鸡鸣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