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心灵对气阴两虚挟痰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VEGF、CRP水平的影响

2021-07-28牛甲民黄延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气阴证候血清

牛甲民,韩 霞,黄延芹

(1.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71000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堵塞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性坏死。此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时间窗窄及致死率高等特点。AMI 患者常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或心源性休克[1]。减轻血管的炎性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再形成、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是临床上治疗AMI 的关键[2-3]。目前,西医对AMI 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镇静、抗心绞痛、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防治心力衰竭等治疗。AMI 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病”、“真心痛”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益心灵对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 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济南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4 例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4 例患者均经急诊PCI 完成血运重建。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西医关于AMI 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关于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 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8 ~70 岁;病历资料完整;在近2 周内未接受过相应的治疗;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年龄<18 岁或>70 岁;中医辩证分型为非气阴两虚挟痰瘀型;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中途退出本研究;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因素。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2 例患者。在观察组中,有男27 例,女35 例;其平均年龄为(65.35±3.28)岁;在对照组中,有男29 例,女33 例;其平均年龄为(64.27±3.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AMI 的西医诊断标准是:根据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诊断标准[4],若患者具备以下三项标准中的任意两项,即可诊断其患有AMI :1)存在缺血性胸痛的表现;心电图出现ST 段弓背向上抬高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2 倍以上、血清肌钙蛋白T 或I 呈阳性)。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 的中医诊断标准是: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5]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若患者存在以下中医证候,可导致其患有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胸闷胁痛、气短乏力、心悸汗出、口干口渴、纳呆腹胀、舌黯、体胖或有瘀斑瘀点、苔厚腻、脉细涩。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药物,使用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ARB)等,同时对其进行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心力衰竭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益心灵的方剂组成是:黄芪30 g、丹参15 g、生地30 g、玄参15 g、黄连15 g、甘松30 g、炒酸枣仁30 g、炙甘草6 g。此药购于济南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并在该医院的煎药室统一进行煎煮,嘱患者每天服1 剂(约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后1 d、7 d 及30 d,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 及CRP 的水平。检测方法是: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10 min 的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pm/ 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置于-80℃的冰柜中保存待检。采用日立7600-11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VEGF 的水平。采用日立7600-11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 的水平。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患者的中医证候包括胸闷胁痛、气短乏力、心悸汗出、口干口渴、纳呆腹胀,各中医证候的分值均为0 ~6 分,总分为30 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其临床症状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 ~69%,其临床症状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1 d,两组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及30 d,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pg/mL,± 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pg/mL,± 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血清VEGF治疗后1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30 d观察组(n=62)123.3±22.5# 182.2±42.3# 161.3±39.6* 133.7±21.5*对照组(n=62)128.8±24.1 183.6±40.3 132.7±36.2 129.9±26.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1 d,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及30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mg/L,±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mg/L,± 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血清CRP治疗后1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30 d观察组(n=62) 3.12±0.52# 2.98±1.09# 1.97±0.58* 1.32±0.74*对照组(n=62) 3.16±0.27 3.35±1.13 2.85±0.76 2.21±0.65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均值分别为(18.85±1.62)分与(18.16±1.51)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均值分别为(4.09±1.37)分与(7.65±1.93)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 s)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胸闷胁痛积分 气短乏力积分 心悸汗出积分 口干口渴积分 纳呆腹胀积分 总积分观察组(n=62) 治疗前 5.19±0.73 4.79±1.20 3.54±1.46 2.61±1.13 3.43±1.47 18.85±1.62治疗后 1.24±1.11*# 1.12±0.77*# 0.43±0.29*# 1.25±0.56*# 0.78±0.33*# 4.09±1.37*#对照组(n=62) 治疗前 5.21±0.64 4.63±1.15 3.87±1.54 2.65±0.78 3.45±1.32 18.16±1.51治疗后 2.17±1.26* 1.37±1.33* 1.59±1.36* 1.12±0.75* 1.61±1.51* 7.65±1.93*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5 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用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其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AMI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在破损组织中粘附聚集,引起冠脉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堵塞冠状动脉,进而导致心肌出现急性缺血缺氧性坏死[6]。对因AMI 而死亡的患者进行尸检发现,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检出率为70% ~100%[7]。相关的研究表明,血管出现炎性损伤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是导致AMI 发生的关键因素[8]。因此,降低血清CRP 的浓度可能对临床上治疗AMI 起到积极的作用。VEGF 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最具特异性且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侧支血管生成、增加心肌血供的作用[9-10]。因此我们推测,提高AMI 患者血清VEGF 的水平并降低其CRP 的水平,可减轻炎性因子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可显著改善其病情。目前,西医对AMI 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等治疗。中医药治疗AMI 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中医认为,AMI 属于“胸痹”、“心痛病”、“真心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脾气虚弱,肝郁气滞,阴火内生,致阴津耗损,津亏血少,血液运行不畅,日久形成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痰浊、血瘀壅滞脉管,日久则血脉痹阻,阻遏血行,蕴结于胸,发为胸痹[11]。气阴两虚挟痰瘀型是AMI 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主张从化痰散瘀、养心通络等方面着手治疗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本研究所用的益心灵中,黄芪可补中益气、行血散瘀、助脾化痰、调补宗气、助心行血;丹参可破宿血、补新血,对抗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生地、玄参可清虚火、滋胃阴,黄连可燥湿化痰、助脾消痰,酸枣仁可宁心安神,甘松可理气醒脾、祛湿化痰,甘草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健脾滋阴、化痰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可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VEGF、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和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增殖,减轻缺血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保护心肌组织[12];黄芪可减弱炎性细胞的分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预防心肌的超微结构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13]。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气阴两虚挟痰瘀型AMI 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灵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血清VEGF 和CRP 的水平,提高其疗效,减轻其临床症状,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样本量不大,且益心灵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再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故今后仍有待于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来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气阴证候血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血清β32-MG,Cys-C及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