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自制的虚寒贴预防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探讨

2021-07-28阮为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阿奇胃肠道腹痛

丁 鑫,阮为勇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之一[1]。在3 ~15 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占比约为7% ~30%[2]。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阿奇霉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但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4-5]。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严重降低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为了预防此类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我科自行研制了虚寒贴。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自制的虚寒贴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6]中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2 ~14 岁。3)参与本次研究前不存在消化道症状。4)无阿奇霉素过敏史。5)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6)其家长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脐周皮肤破溃或患有皮肤病。2)体质为严重的过敏体质。3)对自制虚寒贴中的药物成分过敏或对胶布过敏。4)使用其他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方法。5)患有重症肺炎或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疾病。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预防组(n=50)和对照组(n=46)。预防组患儿中有男26 例,女24 例;其平均年龄为(5.27±2.18)岁;其平均病程为(7.38±0.90)d。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2 例,女24 例;其平均年龄为(5.51±2.38)岁;其平均病程为(7.13±0.95)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同时,为两组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方法是:将10 mg/kg 的阿奇霉素(商品名:其仙,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97,规格:0.125 g)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成阿奇霉素浓度为1 mg/mL 的注射液,为患儿静脉滴注,滴注的速度为100 mL/h。每日滴注1 次,连续治疗5 d。为预防组患儿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0 min 前将自制的虚寒贴贴在其神阙穴,在其将阿奇霉素滴完2 h 后取下自制的虚寒贴。自制的虚寒贴包括药糊和胶布两个部分。其中药糊的主要成分为川椒、小茴香、干姜、艾叶粉末及生姜汁。这些药物均来自该医院的中药房,且符合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的中药标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发生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情况,计算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分为无反应、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无反应:患儿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度反应:患儿间断性发生轻微的腹痛,其恶心呕吐或腹泻的频率<2 次/d。中度反应:患儿发生长时间明显的腹痛,其恶心呕吐或腹泻的频率为3 ~5 次/d。重度反应:患儿持续发生剧烈的腹痛,其恶心呕吐或腹泻的频率>5 次/d。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发生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情况

预防组患儿中共有6 例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有3 例患儿发生腹痛,有2 例患儿发生恶心呕吐,有1例患儿发生腹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患儿中共有21 例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有12 例患儿发生腹痛,有3 例患儿发生恶心呕吐,有6 例患儿发生腹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7%。预防组患儿腹痛的发生率及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比,P>0.05。预防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生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情况[例(%)]

2.2 两组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程度

预防组患儿中有5 例患儿发生轻度反应,有1 例患儿发生中度反应;对照组患儿中有15 例患儿发生轻度反应,有4 例患儿发生中度反应,有2 例患儿发生重度反应。预防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程度轻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程度(例)

3 讨论

CAP 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罹患CAP 是导致儿童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5 岁以下儿童病死的首要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发生CAP的重要病原之一。阿奇霉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在肺组织中的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该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能刺激胃窦和小肠,使之产生类似生理性收缩的反应,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可引发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阿奇霉素还能促进肠胃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胃肠运动,引发腹痛、腹泻及稀便等症状。从中药性味理论分析,阿奇霉素味苦,性寒,可伤脾胃,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临床症状。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为患者静脉滴注维生素B6、口服蒙脱石散、口服磷酸铝凝胶及使用揿针疗法等均可预防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7-11]。但儿童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较差,难以承受进行揿针治疗的痛苦。使用上述疗法为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患儿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难度较大。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悠久。该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将中药制剂贴敷于穴位上,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相互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12]。使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上,无需经过肝脏及消化道代谢,可减少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和消化道内环境pH 对血药浓度的影响,还能避免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13]。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位于脐部正中,毗邻胃、大肠和小肠,皮下无脂肪,血管丰富,渗透性强。将药物贴敷在神阙穴可使药物直接散于血脉之中,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14-15]。我科在自制虚寒贴时主要选用芳香性、刺激性及温热性的药物。川椒又名花椒,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和肾经,具有温中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中寒腹痛、寒湿吐泻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川椒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镇痛的作用[16];花椒醚提物和水提液均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用花椒水煎剂治疗蓖麻油及番泻叶所致的腹泻可获得良好的疗效[17]。我科自制虚寒贴中的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经、肾经、脾经和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少腹冷痛、中焦虚寒气滞证等。有研究表明,使用小茴香烫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腹部的穴位能刺激其胃肠的神经和血管,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18]。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小茴香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可使结肠的平滑肌收缩,调节胃肠的运动状态,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19-22]。我科自制虚寒贴中的干姜味辛,性热,归脾经、胃经、肾经、心经及肺经,具有温中散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及泄泻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干姜及其提取物具有保护胃黏膜、抑菌及镇痛等作用,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23]。我科自制虚寒贴中的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经、脾经及肾经,具有温经散寒等功效,可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艾叶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可起到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活血化瘀及消肿止痛等作用[24-25]。我科自制虚寒贴中的生姜汁味辛,性温,归肺经、脾经及胃经,具有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寒证及胃寒呕吐等症。将川椒、小茴香、干姜及艾叶相伍,且用生姜汁调和,可共奏温中止痛、理气和胃之功效。使用自制的虚寒贴预防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无明显的副作用,特别适合在儿科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自制的虚寒贴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可降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程度。

猜你喜欢

阿奇胃肠道腹痛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阿奇,出发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