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

2021-07-28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性反应体温病情

耿 晓

(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20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鼻咽部所致。此病患儿的病情若持续进展,可发生肺炎、心肌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小儿的各器官未发育完善,在发生URTI 后,易因高热引起惊厥。尽早控制感染、高热、预防惊厥是治疗此病的关键[1-2]。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分析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URTI 致高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2019 年4 月至12 月接诊的64 例URTI 致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儿科学》(第8 版)中关于URTI 致高热的诊断标准[3],存在高热、流涕、咽部不适及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表现;2)病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感冒的诊断标准;3)主证为高热、咽部红肿疼痛等,次证为鼻塞、流涕、头痛、舌苔黄、舌质红及脉浮数;4)年龄为2 ~12 岁;5)临床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2)合并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3)存在免疫功能异常;4)有多种用药过敏史;5)存在用药禁忌证;6)中途转院。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中医组(n=32)。中医组32 例患儿中有男17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2 ~11 岁,平均年龄(6.14±0.54)岁;其病程为1 ~5 d,平均病程(2.84±1.15)d;其体温为38.1 ~40.0℃,平均体温(39.24±0.58)℃。常规组32 例患儿中有男18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6.29±0.64)岁;其病程为1 ~4 d,平均病程(2.62±1.23)d;其体温为39.2 ~40.1℃,平均体温(39.35±0.76)℃。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为其均采用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按体重一次1.5 ~3.0 mg/kg,一日2 次)。在患儿用药后,嘱其家长冰敷患儿头部,指导家长用温水对其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进行擦拭,并让患儿多喝温开水。为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对于体温在37.3 ~38.4℃之间的患儿,对其进行物理降温,让其多饮水。在患儿的体温≥38.5℃时,让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生产厂家: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具体用量如下:1 ~3 岁,体重10 ~15 kg,一次4 mL;4 ~6 岁,体重16 ~21 kg,一次5 mL;7 ~9 岁,体重22 ~27 kg,一次8 mL;10 ~12 岁,体重28 ~32 kg,一次10 mL。患儿若持续发热,4 ~6 h后可重复使用,24 小时不超过4 次,直至其体温恢复正常。为中医组患儿采用柴葛解肌汤进行治疗。柴葛解肌汤的药物组成如下:葛根、柴胡、白芍、知母各10 g,桔梗3 g,白芷6 g,黄芩5 g,石膏15 g,甘草2 g,大枣2 枚,生姜2 片,随证加减。伴咽部红肿疼痛者,在上述药方中加生地黄、玄参、板蓝根各10 g ;伴鼻塞流涕者,在上述药方中加防风3 g、薄荷5 g;伴头痛者,在上述药方中加羌活5 g、蔓荆子8 g。上述中药材用清水煎煮后取汁10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炎性反应指标。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 及C 反 应 蛋 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水平[4]。2)病情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症状缓解的时间、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便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ICAM-1 及VCAM-1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患儿比较,中医组患儿血清CRP、ICAM-1 及VCAM-1 的水平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炎性反应指标的比较(±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 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中医组(n=32) 常规组(n=32) t 值 P 值ICAM-1(ng/L)治疗前 390.14±21.65 389.92±21.43 0.0408 0.9675治疗后 146.83±9.84*# 211.42±14.53* 20.8210 <0.05 t 值 57.8762 38.9993 P 值 <0.05 <0.05 CRP(mg/L) 治疗前 2.63±1.45 2.64±1.02 0.0319 0.9746治疗后 1.75±0.72*# 2.15±0.84* 2.0452 <0.05 t 值 3.0749 2.0977 P 值 <0.05 <0.05 VCAM-1(ng/L)治疗前 79.32±7.84 79.35±7.86 0.0152 0.9879治疗后 33.51±3.15*# 47.82±4.53* 14.6712 <0.05 t 值 30.6706 19.6606 P 值 <0.05 <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与常规组患儿比较,中医组患儿发热症状缓解的时间、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比较(±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比较(± s)

组别 发热症状缓解的时间(h)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h) 住院时间(d)中医组(n=32) 0.94±0.23 17.84±2.53 3.75±1.14常规组(n=32) 1.32±0.38 29.96±3.57 4.65±1.39 t 值 4.8394 15.6689 2.8320 P 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URTI 致高热是由温热疫毒、感受外邪六淫引起的热证。小儿的各器官未发育完善,在发生URTI 后,易因高热引起惊厥。有学者指出,URTI 致高热的病机为肺脾不足、脾胃积热等,治疗此病应从解肌退热、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5]。柴葛解肌汤中的柴胡、葛根可疏肝升阳、解肌退热、祛湿解表;羌活、白芷可解表散寒、祛风燥湿、止痛;黄芩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桔梗可宣利肺气、载药上行;甘草、大枣可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解肌退热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可镇静、抗炎、解热;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白芷可兴奋呼吸道、扩张血管[6]。为URTI 致高热患儿采用柴葛解肌汤进行治疗可起到抗炎、解热等作用,能够促进其痰液的顺利排出,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常规组患儿比较,中医组患儿血清CRP、ICAM-1 及VCAM-1 的水平均更低,其发热症状缓解的时间、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这与朱莉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URTI 致高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炎性反应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性反应体温病情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