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的效果探析

2021-07-28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双嘧达贝沙坦肾小球

王 静

(临汾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IgA 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球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肢体水肿等。IgA 肾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双嘧达莫是临床上用于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为IgA 肾病患者使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可扩张其血管,增加其肾的血流量,改善其微循环、血尿及蛋白尿,进而可改善其病情。但使用此药后患者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2]。近年来,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IgA 肾病的效果得到较多学者的肯定。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IgA 肾病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保护其肾功能[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析用厄贝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 肾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 例IgA 肾病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经免疫学检查、尿液检查及肾功能检查被确诊为IgA 肾病。2)其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舒张压控制在≤90 mmHg。3)在本次研究前的3 个月内未使用过抑制剂。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2)合并有沟通障碍。3)合并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4)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5)合并有慢性肝功能异常。6)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7)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18 例;其年龄为23 ~67 岁,平均年龄为(45.15±10.89)岁;其病程为4 个月~5 年,平均病程为(2.86±1.04)年;其中有1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15 例膜型肾病患者,16 例系膜增生性肾病患者;其中Lee 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10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7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6 例。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21 例;其年龄为21 ~65 岁,平均年龄为(43.57±9.43)岁;其病程为3 个月~6 年,平均病程为(3.25±133)年;其中有10 例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14 例膜型肾病患者,19 例系膜增生性肾病患者;其中Lee 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8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5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指导,嘱其戒烟、戒酒。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双嘧达莫(生产厂家:山西天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680)进行治疗。双嘧达莫的用法为:口服,50 mg/ 次,3 次/d。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生产厂家:瀚晖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96)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双嘧达莫的用法与常规组患者相同。厄贝沙坦的用法为:口服,150 ~300 mg/次,1 次/d,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节用药量。两组患者均接受3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50% ~8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水平、血清肌酐(creatinine,Cr)的水平及24 h 尿蛋白(24 h protein,24 hpro)的水平。⑴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min,离心的时间为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进行BUN 及Cr 检测。⑵采用无菌尿杯收集患者24 h 的尿液,在尿液中加入1 mL 浓度为40%的甲醛液,充分搅拌,取200 mL 混合液作为待测样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样品进行pro 检测。3)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眩晕、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9%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 s)

组别 24 hpro(g·24 h-1) 血清BUN(mmol·L-1) 血清Cr(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43) 2.83±0.52 1.07±0.22 8.21±1.52 7.25±1.03 118.59±19.64 84.51±10.77常规组(n=43) 2.69±0.42 2.35±0.32 8.54±1.88 7.86±1.24 115.27±17.50 102.46±13.49 t 值 1.373 21.614 0.895 2.481 0.828 6.819 P 值 0.173 <0.001 0.373 0.015 0.410 <0.00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治疗后,在试验组患者中,出现眩晕的患者有2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1 例,出现皮疹的患者有1 例,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3% ;在常规组患者中,出现眩晕的患者有1 例,出现皮疹的患者有1 例,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6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3 讨论

IgA 肾病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系膜区发生IgA 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IgA 肾病患者的病情若严重,可发生终末期肾衰竭。IgA 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缺少治疗IgA 肾病的特异性方法。双嘧达莫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为IgA 肾病患者使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可扩张其肾动脉,增加其肾小球的血流量及氧含量,提高其肾小球的滤过率。为IgA 肾病患者使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还可延长其血小板的生存时间,抑制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可防止其血栓的形成。但仅用双嘧达莫治疗IgA 肾病的效果并不理想,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厄贝沙坦是一种AT1亚型拮抗剂。此药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AT1 型受体。为IgA肾病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抑制其交感神经的兴奋及动脉血管的收缩,进而可降低其血压,防止其发生肾功能损伤。厄贝沙坦可减少人体内醛固酮的分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出球小动脉壁上的AT1 受体结合,进而可将肾间质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及生长因子共同转化为肾实质细胞内的Ⅰ胶原基因。为IgA 肾病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促进其体内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破坏其肾间质的电荷屏障,促进其肾小球基底膜的生成,减少其尿蛋白的排出,扩张其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进而可降低其肾小球内压,减轻其肾小球的损伤。IgA 肾病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后,药物可在其体内被迅速吸收,生物利用率可高达60% ~80%,且对其心率无明显影响,还可平稳降低其血压[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24 hpro 的水平、血清BUN 的水平及血清Cr 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双嘧达莫与厄贝沙坦具有协同作用。产生该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用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可确保患者肾组织血氧的供给,减轻其肾脏的损害,进而可改善其肾功能。

综上所述,用厄贝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 肾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双嘧达贝沙坦肾小球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