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2021-07-28谢振城陈滚新李晓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纤维板单孔胸膜

谢振城,陈滚新,李晓东

(台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台山 529200)

包裹性胸腔积液是指患者在发生胸膜炎后,其胸膜的脏层和壁层粘连,导致其胸腔内的积液积聚在其胸膜腔的某一部位中。该病可导致患者的胸膜肥厚、粘连、肋间隙变窄。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但对包裹性胸腔积液进行抽吸和引流较为困难,可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1]。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临床上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常用术式。不过,传统开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近年来,胸腔镜技术逐渐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得到开展和应用。在胸腔镜引导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弥补传统开胸手术存在的不足[2]。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需在患者的一个肋间隙做长约3 ~4 cm 的切口,术后其切口美观、疼痛轻微[3]。本文以2018 年2 月至2021年2 月期间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用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 例患者中有男性20 例,女性11 例;其年龄为24 ~68 岁,平均年龄(58.16±4.38)岁;其病程为3 ~18 个月,平均病程(11.06±1.52)个月;其体质量(BMI)为18 ~27.5 kg/m2,平均的BMI(23.48±0.61)kg/m2;其中,有18 例积液位于右侧胸腔的患者,有13 例积液位于左侧胸腔的患者。观察组31 例患者中有男性18 例,女性13 例;其年龄为24 ~67 岁,平均年龄(58.13±4.41)岁;其病程为3 ~19 个月,平均病程(11.12±1.49)个月;其BMI 为18 ~28 kg/m2,平均的BMI(23.51±0.62)kg/m2;其中,有19 例积液位于右侧胸腔的患者,有12 例积液位于左侧胸腔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其病情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包裹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4]。3)其病情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包裹性胸腔积液。4)其胸膜的脏层、壁层形成纤维板,并增厚。5)具备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术、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排除标准:1)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2)合并有全身感染性疾病。3)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4)合并有精神疾病。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3 方法

1.3.1 采用胸腔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用B 超对积液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选取胸腔积液的最大腔作为穿刺点。行局部麻醉,进针后,将三通管与引流瓶相连接,引流胸腔积液。尽量抽尽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后,向其胸腔内注入10 万U 的尿激酶(生产企业: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276)(用浓度为0.9% 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使药物被充分吸收。注射完24 h 后,打开三通管进行引流,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重复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每周治疗2 ~3 次。待对患者进行CT 检查的结果未见其胸腔内有明显的积液后,拔除引流管。1.3.2 采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双腔气管插管,术中保持健侧单肺通气。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根据其积液所在的部位,或在其患侧腋前线第4 或第5 肋间做一个长约40 mm 的切口,置入操作器械及观察镜,连接好负压吸引管。利用吸引器吸净患者胸腔内的积液,清除坏死的纤维组织、分隔、炎性组织及脓苔等,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撕开胸膜脏层的纤维板,向四周呈片状对纤维板进行撕脱处理,将其完全剥脱,直至肺复张,同时剥脱增厚的壁层胸膜纤维板。游离下肺底、膈肌粘连组织,剥离包裹腔及剩余侧的胸壁纤维板。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放置引流管。待对患者进行CT 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胸腔内无积液、肺复张良好后,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胸水的总量、术后置管的天数、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其肺功能相关指标及胸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采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YH-09 型,日本岛津公司提供)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的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对两组患者胸膜的最厚处进行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测量其胸膜的厚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胸水的总量、术后置管的天数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胸水的总量较多,术后其置管的天数较少,其住院的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胸水的总量、术后置管的天数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VC、FEV1 及胸膜厚度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及胸膜的厚度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均大于治疗前,其胸膜的厚度小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胸膜的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VC、FEV1 及胸膜厚度的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VC、FEV1 及胸膜厚度的对比(± s)

注:a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FVC(L) FEV1(L) 胸膜厚度(mm)对照组(n=31) 治疗前 3.24±0.29 1.54±0.21 3.76±0.42观察组(n=31) 3.18±0.30 1.49±0.24 3.71±0.45 t 值 0.801 0.873 0.452 P 值 0.427 0.386 0.653对照组(n=31) 治疗后 4.15±0.36a 2.26±0.31a 1.79±0.38a观察组(n=31) 5.03±0.38a 2.81±0.34a 1.34±0.36a t 值 9.360 6.656 4.787 P 值 <0.05 <0.05 <0.05

2.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术后,对照组31 例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45%,观察组31 例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6.13%,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裹性胸腔积液是胸腔积液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率约占胸腔积液总发生率的28.7%[5]。结核性胸膜炎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的主要病因。该病患者的胸膜可逐渐增厚,可导致其肺体积逐渐缩小,从而可降低其肺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采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一般,在抑制患者的胸廓塌陷、胸膜增厚方面的效果也欠佳。由于该病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处于被包裹的状态,药物难以进入包裹腔中,故在对其进行穿刺抽液治疗或引流治疗时,多需向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以降低其胸腔积液的黏稠度,活化和降解包裹腔中的纤维蛋白,消除包裹腔[6]。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应尽早采用外科手术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但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该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可增加其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近年来,胸腔镜技术在包裹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该技术有利于对胸膜结核进行明确的诊断,可在直视下解除胸膜肥厚、纤维包裹等病变,并可引流脓液,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7-8]。与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相比,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该病的风险较小,患者胸壁及肺组织受到的损伤也较小,故可减轻其痛苦,加快其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在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时,仅需在患者的胸壁做一个小切口,术后其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小,可降低其胸腔积液及肺结核的复发率[9-10]。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术后其康复的速度较快。

猜你喜欢

纤维板单孔胸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2017年墨西哥纤维板进口额下降14.5%
中密度纤维板全球产能过亿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剂的筛选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